↑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虐待生命的现象。不管是自杀、校园暴力还是残害动物,都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的情感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与我国的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具体地说,人的生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第二,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第三,人的生命的基础性。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就教育而言,最基本的是要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然而遗憾的是,以往相当长的时期,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忽视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难以使孩子们养成对具体生命,即对大自然、家人、邻里、同学等的爱心与同情,也无法收获爱心所带来的真诚回报。

    如果说生命价值的存在及其重要意义是倡导生命教育的内在依据,那么生命意识的彰显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就宏观而言,人类在享受自身发明创造的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日益枯竭、贫困、疾病和犯罪等等,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销蚀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就微观而言,一方面,孩子、中青年人甚至老人都生活在追求成功的沉重压力之中,而成功并不一定使他们有幸福感;另一方面,人们在就业结构变化造成的失业面前,有一种受伤的感觉。这些都使人体会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有一种无所适从感。

    国外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人类要幸免于难,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改变,即从生命教育做起。因为只有找到自己的心安之路,生命才有所皈依。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且在美国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日本于1989年修订的新《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它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第二,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其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珍惜和敬畏生命,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第三,死亡教育,让学生了解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亡对亲朋的伤害,使学生对各种与死亡相关的打击、挫折、损失有所准备,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与其他教育一样,生命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它的实施与开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摘编自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今部分青少年学生虐待生命的现象,折射出他们对生命缺少必要的尊重和敬畏。

    B. 一味重视应试教育,缺少生命教育,是产生青少年自杀、校园暴力等现象的主因。

    C. 生存、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带来的精神压力,使人们常常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

    D. 人的生命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逆性和基础性,所以要理解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依次从内在依据和现实背景分析重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后者又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

    B. 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引证法,在阐述生命教育的意义的同时,提出了推行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

    C. 第五段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出发,逐层阐述其表现,指出它是项需要多方配合实施的系统工程。

    D. 文章讨论关于生命教育的论题,是按照摆现象、析原因、谈意义、提办法的逻辑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要养护青少年学生对具体生命的爱心和同情心,就必须重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

    B. 生命教育缺失,导致人类正承受着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枯竭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重负。

    C. 抓好生命教育,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让生命有所皈依,人类就能幸免于难。

    D. 生命教育是项系统工程,因为它的实施与开展需要学校和家长齐抓共管、相互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4年,在经历24小时的绝食抗议后,梅拉蒂·维森和伊莎贝尔·维森被警察护送到了印度尼西亚巴厘省省长办公室里。当着姐妹俩的面,省长大人签下了“巴厘岛在2018年实现‘零塑料袋’”的承诺。这一年,梅拉蒂13岁,伊莎贝尔11岁。

    事后,维森姐妹曾在国际会议的一场演讲中给出过这样一组数据:巴厘岛的居民和游客一天制造出680立方米的塑料垃圾,其中塑料袋的回收率小于5%。在备受人们青睐的塑料制品面前,维森姐妹得到的承诺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但维森姐妹看起来一点都不担心。如今,四年过去了,虽然省长的承诺并没有实现,但是她们在2012年发起的“告别塑料袋”运动,起初看起来像过家家游戏一样,如今已经成为一场致力于抵制塑料袋,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国际运动。

    维森姐妹已经在全球不同地区领导组建了17支并肩作战的团队,其中包括今年1月她们刚刚去过的上海。她们向台下上百名中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她们的鼓励下,一支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团队被组建了起来,并成为“告别塑料袋”团队在中国的第一个分支。

    “我们小孩子虽然仅占世界人口的25%,但我们才是100%的未来。”维森姐妹如是说。

    (摘编自王子凯《向塑料宣战的年轻人:用绝食抗议换来省长承诺》,《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14日)

    材料二

    据初步估算,全球每年向海洋输出的塑料垃圾可达480-1270万吨。这些陆源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极难降解。其中大型塑料垃圾会通过生物或物理作用慢慢碎片化,成为微塑料。此外,粒径小于5毫米的人造工业产品,如牙膏、发胶、洁面乳和空气清新剂等,其中的塑料微粒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也因难以过滤而进入水体,最终排入海洋。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颗粒及纺织纤维,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多种形态。近年来,微塑料在世界各地的海域被检出,海洋中已没有未被塑料污染的净土。联合国环境署于2014年、2016年、2017年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对海洋微塑料问题给予特别关注,2016至2017年,微塑料污染连续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大科学问题。

    研究表明,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阻塞其摄食辅助器官和消化道,造成物理伤害,产生毒理学效应。由于海洋生物能从环境中富集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微塑料还会带来复合化学污染。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累积并随食物链传递,进而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目前,虽然在野外环境中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微塑料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对人类的健康风险也尚待证实,但其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的潜在风险显而易见。

    (摘编自李道季《海洋微塑料: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重大海洋环境问题》,《光明日报》2018年9月15日)

    材料三

    奥地利的一项研究称,首次确认人体内发现了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大小从0.05到0.5毫米不等。其中最常见的为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两者都是矿泉水瓶的主要材料。8位主动参与实验的人年龄在33至65岁之间,彼此互不认识,生活区域也不同,但都食用过塑料包装的食品或饮用过塑料瓶装饮料,其中多数人食用过海产品,没有人是素食主义者。

    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海产品以及饮用水、海盐甚至蜂蜜中发现了微塑料。除了饮食之外,还有一种摄入途径可能是被我们忽视的,那就是日常的呼吸。在生活中,以化纤为原料的衣物非常普遍,车里、家里、办公室里铺的地毯大部分是化纤制品,摩擦时会释放出微纤维。因此,从呼吸途径摄入微塑料更为直接,摄入量也非常大,可能与通过饮食摄入的量相当。

    联合国环境署2016年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对于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和影响的研究尚不足,但要注意微塑料表面会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可以作为病原体的载体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健康。

    (摘编自李禾《人体内首次发现“微塑料”,研究发现他们吃了这些东西》,《科技日报》2018年10月2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维森姐妹的绝食抗议使巴厘省省长作出了该岛2018年实现“零塑料袋”的承诺,但因人们喜欢使用塑料制品,此承诺并未兑现。

    B. 经过几年的努力,那场由小孩子发起的“告别塑料袋”运动,已经发展为以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影响广泛的国际运动。

    C. 海洋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给海洋生物带来伤害,而随着食物链的传递,也可能给人类的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

    D. 研究发现,人体内有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接受实验的人来自不同生活区域,都吃过或喝过塑料包装的食品或饮料。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洋中的微塑料来源是陆地大型塑料垃圾入海经作用后的碎片及粒径小于5毫米的人造工业产品中的塑料微粒。

    B. 塑料垃圾数量庞大,回收利用率低,难以分解,造成微塑料污染泛滥,使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治理形势更加严峻。

    C. 微塑料进入人体有饮食摄入和呼吸摄入等途径,通过呼吸途径摄入微塑料的量很大,可能与通过饮食摄入的量相当。

    D. 虽然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和有害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但它能从环境中富集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潜在危害值得警惕。

    3.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你从中看到了哪些曙光?请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永不掉队

    谢志强

    1947年冬,秦山第一次听见方歌唱歌。

    团长命令:“我们的两条腿要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秦山穿草鞋,脚磨破了,渐渐地落在急行军的队伍后边。于是,他听见了那支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方歌站在路边的一个小土坡上,齐耳短发,她旁边还站着两个女兵,是师文工团的团员。

    秦山踏着歌声,赶上了队伍。

    部队准时到达了指定的地点,堵住了敌人的退路,激战三天。秦山身负重伤,被送到野战医院。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来医院慰问伤病员。

    秦山在昏迷之中,仿佛又掉队了。他听见方歌的歌声,苏醒过来。歌声飞进了他的心里,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

    医生对方歌说:你把这个英雄唱醒了。

    秦山家境穷困,爹娘却供他上学,念到初中,日本鬼子来扫荡,他就参了军。他受过五次伤,这一次伤得最重。他说:一颗炮弹把我炸飞了。

    方歌说:我见过你,看不出,你还是个英雄!

    1948年,秦山调进了王震所在的部队,当了独立旅某连的连长。挺进西北,开赴新疆——新疆和平解放。

    翻过祁连山,秦山第三次听见了方歌唱歌。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跟秦山的连队在一起宿营。女兵很惹眼。秦山看见了方歌,风撩着她的齐耳短发,像水边的垂柳。

    秦山的心里奏起旋律。茫茫戈壁荒漠,一眼望不到尽头。

    方歌突然唱起了歌:向前向前向前……

    秦山站起来,走过去,说:你咋知道我在唱……我一点儿也没唱出声音呀。

    方歌说:我似乎听见了一个旋律,有谁起了个头。

    部队来到了南疆重镇阿克苏——驻守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开始垦荒。

    秦山第四次遇见方歌,是在团部。他乐了,说:是要来慰问一下我们了,戈壁荒滩听了你们的歌声就会开花呢。

    方歌说:这一回,是调到你们这儿了。

    过后秦山才知道,方歌请求调离师部文工团,来到了秦山所在的团,当了宣传干事。

    方歌也几次到秦山这个营收集垦荒的先进事迹。她还组织了一个宣传队,把垦荒的故事编成歌曲、快板。

    1952年春,秦山独自骑马,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进入了沙漠。他打算建立一个新的连队,开垦一个新的荒原。按他的说法是,大口啃一块沙漠。

    起了大沙暴。沙漠似乎要作弄一下英雄。两天里,风沙铺天盖地,仿佛真的要叫他“进去出不来”。风一停,沙一落,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沙漠异常美丽,移动过的沙丘,那纹路,如同水的波纹。沙漠总是将进入它上边的物体含而不露地收藏起来。

    幸亏有一棵枯死的胡杨树。找到秦山的时候,他搂着树干,沙子已埋到他的腰。胡杨树仿佛缩短了一截。秦山的嘴里灌满了沙粒,几乎没了脉搏。

    打电话给团部。方歌带了团部的两个女兵赶来,其中一位是女医生。

    秦山像胡杨树一样,一动不动。

    方歌和女兵含泪唱歌,唱沂蒙山小调。

    秦山是山东籍。但他对家乡的歌也没反应。

    女医生听不见秦山的心脏跳动了,就用一块白布裹住秦山。

    教导员拿来了军旗,盖到秦山的身上。

    方歌扑过来,揭掉军旗,打开白布,向秦山喊:我们早就讲好了,来,让我给你唱歌。

    地窝子里一片宁静。

    歌声响起: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教导员说:秦山,你别掉队,起来吧。

    渐渐地,所有的人都跟着方歌唱了起来。阳光从地窝子上边的天窗照进来,沙尘像音符,在阳光中飞舞。

    秦山的嘴唇居然动了。

    教导员说:你这家伙,我就知道你不会掉队。

    过后,秦山说他像是做了一个梦。他睁开眼,看见很多脸,随即,他的目光停留在方歌的脸上。方歌的脸如同一轮圆月,明净净地悬在空中,像水洗过一般,还沾着水珠。

    秦山说:水,渴死我了,咋回事?

    教导员说:方歌把你唱活了。

    秋天,收获了玉米。团长主持了婚礼。秦山方歌入了洞房——一个地窝子。方歌说起大沙暴,她说,当时,我就想最后一次给你唱歌。

    秦山说:战争年代我都死不了,我命大,能这么轻易掉队?我就等你来唱歌呢。

    方歌说:你别耍嘴皮子了。

    多年后,秦山已是农场的副团长,他的步子总像是踏着歌曲的节奏。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0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山负伤醒来之后,“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这一细节写出了一个战斗英雄坚定、乐观的情怀。

    B. 翻过祁连山,“秦山心里奏起旋律”,“方歌突然唱起歌来”,说明两个人内心已经有了难以言说的默契。

    C. 面对生命“湮灭”的秦山,方歌的动作和语言,既表现了她内心的悲痛,又产生一种令人动容的感染力。

    D. 小说结尾含蓄有味地交待故事的结局,让读者感受到秦山享受着革命爱情带来的幸福,笔调轻松,色彩明媚。

    2.小说以“秦山听方歌唱歌”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这篇小说洋溢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通辽、汉文字。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不欲利己误人,乃归直取牛。二十八年,为右通进,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迁天成军节度使,徙彰愍宫使。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擢翰林都林牙,兼修国史。仍诏谕之曰:“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十五年,诏制礼典,明礼义,正法度。韩家奴既被诏,博考经籍,自天子达于庶人,情文制度可行于世,不缪于古者,撰成三卷,进之。又诏译诸书,韩家奴欲帝知古今成败,译《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时帝以其老,不任朝谒,拜归德军节度使。以善治闻。帝遣使问劳,韩家奴表谢。召修国史,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辽史·萧韩家奴》,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B. 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C. 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D. 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表示升职,如: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B. 讽谏,用委婉的言语规劝,使其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见,用于下对上或平级之间。

    C. 翰林都林牙,是翰林院长官,多兼任修国史,记录皇帝的言行起居,进讲经史等。

    D. 酬酢,向客人敬酒称酬,向主人敬酒称酢,泛指交际应酬。这里指君臣诗文唱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家奴博学多才。他广泛地阅览经书史籍,通晓辽、汉文字;皇帝也因为他的出色才华而让他做了自己的诗友。

    B. 韩家奴善于劝谏。和皇帝闲谈时,他巧妙地劝谏皇帝,处事要像炒栗子一样掌握好火候,使事情尽善尽美。

    C. 韩家奴恪尽职守。皇帝秋山打猎,熊虎致使数十人伤亡,他如实记入史册,皇帝命他删去相关记录,他当即拒绝。

    D. 韩家奴治学严谨。皇帝诏令他编写礼典,他广泛考证经书典籍,编写出不和古制相违背的可以推行的礼仪制度。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不欲利己误人,乃归直取牛。

    (2)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古风(其二十四)①

    李 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②,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注)①唐玄宗后期宠任宦官,喜好斗鸡。②虹蜺:蜺同“霓”,云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午天最亮,却暗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侧面写出大车之多与行驶之疾。

    B. 中贵,指有权势的太监。他们因受帝王的偏宠聚敛了大量财富,宅第高而且广。

    C. 洗耳翁指许由,诗人以许由不慕名利自况,表示自己不愿与得幸小人同流合污。

    D. 本诗描绘佞幸小人,深刻讽刺他们的嚣张气焰,也对当时的黑暗政治表示愤慨。

    2.本诗如何刻画斗鸡者形象?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一个高冠长佩、品行高洁的高士形象,成为许多人心中屈原的标准形象。

    (2)“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了周瑜在谈笑之间“_______”的儒将气度;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一句描绘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的威猛气势。

    (3)《送东阳马生序》 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作者专注学业、乐以忘忧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设施果菜应用熊蜂传粉的热潮。实际上,熊蜂不仅是设施作物的重要传粉昆虫,更是众多野生植物特别是高山植物、高原植物以及一些濒危植物的重要传粉者。不过,近几十年来,全球多个地区出现熊蜂多样性下降或一些物种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报道。(   ),开展资源保护研究     。那么,是什么威胁了熊蜂等传粉昆虫的生存? 科学家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寻到了“凶手”的    

    栖息地质量直接影响传粉昆虫的种群数量。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大规模推进,很多原始植被破坏严重,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诸多改变,这会导致野生传粉昆虫栖息地的流失,严重降低了熊蜂的多样性水平。全球气候变化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大范围的气候变化,会导致大区域传粉昆虫资源下降。此外,农药的大量使用,也对传粉昆虫产生巨大影响。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诸多改变,很多原始植被破坏严重,这会导致野生传粉昆虫栖息地的丧失。

    有了国外的     ,为了保护本土熊蜂,维持当地生态系统平衡,业内专家指出,我国应     ,尽早制定传粉昆虫资源保护政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迫在眉睫   庐山真面目   他山之石   居安思危

    B. 迫不及待   蛛丝马迹    前车之鉴   居安思危

    C. 迫在眉睫   蛛丝马迹    前车之鉴   未雨绸缪

    D. 迫不及待   庐山真面目   他山之石   未雨绸缪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给我国熊蜂资源保护敲响了警钟

    B. 这就敲响了我国熊蜂资源保护的警钟

    C. 我国熊蜂资源保护被敲响了警钟

    D. 熊蜂资源保护的警钟在我国敲响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很多原始植被破坏严重,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诸多改变,这会导致野生传粉昆虫栖息地的丧失。

    B. 很多原始植被被破坏严重,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诸多改变,这会导致野生传粉昆虫栖息地的流失。

    C. 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诸多改变,很多原始植被破坏严重,这会导致野生传粉昆虫栖息地的流失。

    D. 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诸多改变,很多原始植被破坏严重,这会导致野生传粉昆虫栖息地的丧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某中学将为高三学子举办“成人礼”活动,请你为活动的最后环节“跨越成人门,开启新征程”写一段主持词。要求: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每处字数4字以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11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他提出,“觉醒的父母”要“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以上材料触发了你对家庭教育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假如你是一名家长,请写一篇发言稿,在家长会上分享你的心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