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3 题,其中:
单选题 40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2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40 题
  1. 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  )。

    A. 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 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 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 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罗马民法

    A. 注重证据

    B. 纵容犯罪

    C. 主张重罪轻罚

    D. 维护贵族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颁布后,宣统帝正式退位。有学者将《清帝逊位诏书》说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下列说法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A. 两场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重新建立了政权

    B. 中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此确立并不断完善

    C. 中英两国都由此结束了帝制

    D. 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然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A. 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

    B. 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

    C. 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

    D. 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罗马帝国极盛时,一个男性自由民娶一个女奴为妻又后悔了,将妻子“体”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该男子,那么法庭将。

    A. 进行调解

    B. 宣布体蒌无效

    C. 要求男子赔偿

    D. 不予理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

    A. 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

    B. 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

    C. 《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

    D. 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太平天国l852年发布檄文: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

    A. 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 主张挽救民族危亡

    C.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代表先进历史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 分科考试

    B. 以德治国

    C. 公平竞争

    D. “学而优则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

    A. 宣扬国威,安定天下

    B. 平定叛乱,安定一方

    C. 奢侈享乐,玩物丧志

    D. 金戈铁马,王道霸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材料中的“特殊的旗帜”是指

    A.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 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C. 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

    D. 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 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 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 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 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

    A. 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 “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

    C. 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D. 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 “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 “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飞向南京。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这反映了。

    A.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B. 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D. 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

    B. 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屠民开放

    C. “最高民主阶段”,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D. 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城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A. 它不断地对外扩张

    B. 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 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 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

    A. 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

    B.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C. 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D. 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都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这可用来说明。

    A. 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 辛亥革命的偶然性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

    D. 国民革命的仓促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尚书·召诰》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 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C.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议事会”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议事会”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四百人议事会”与“五百人议事会”的区别是。

    A. 前者按部落选出,后者按行政选区选出

    B. 前者按等级选出,后者按部落选出

    C. 前者注重家庭出身,后者注重财产多寡

    D. 前者适用于所有公民,后者适用于部分公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该学者在此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十二铜表法》

    A. 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 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C. 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 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财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由此可得出。

    A. 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源泉

    B. 近代英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

    C. 自古至今西方国家一直崇尚民主

    D. 罗马帝国版图曾扩展到英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文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指的是。

    A.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颁布了《权利法案》

    D. 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了80.8万,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率也从大约2%增加到3.3%。这说明议会改革

    A. 扩大了民主的范围

    B. 消除了不平等现象

    C. 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参政权

    D.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

    A. 维护各州的权力

    B. 争取民族独立

    C.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 建立民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A. 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 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 违背了宪法

    D. 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土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由材料内容可知。

    A. 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

    B. 帝国实行联邦制,立法权属于皇帝

    C. 宪法强调保护各邦的合法权利

    D. 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927年l2月,瞿秋白指出: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势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有“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这反映出当时党的部分领导人。

    A. 已意识到要依据国情调整革命路线

    B. 盲从共产国际指示,缺乏创新思维

    C. 在革命受挫后存在严重的悲观情绪

    D. 尚未认识到南昌等城市起义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蒋介石在1938年8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今日长江之敌已入挂形(易攻难退之地)与险形之地矣!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此倭寇之必败也。”日记中所载会战指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一词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B. 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C. 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D. 全国规模的内战结束,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某中学学生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图片网站。请你审核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A. 图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B. 图二: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 图三: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D. 图四: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下列对该组图片体现的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A.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

    B. 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C.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D. 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文中所说的“目的”是。

    A. 推翻剥削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 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 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 建立全世界无产阶级联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建立国民自卫军

    B. 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D. 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又说,“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他的意思是

    A. 社会主义理论不符合俄国的国情

    B. 俄国当时尚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 反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D. 俄国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下图是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假身份证,证上姓名是伊万诺夫,职务是火车机车司炉。当时列宁持此证越境最直接的背景是

    A. 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B. 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建立

    C.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

    D. 彼得格勒笼罩着临时政府的白色恐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角度一史料研习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材料二  角度二理论指导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传统农业到工业化、从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你认为《申报》把“国”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

    (3)从近代化的研究角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丘逢甲《往事》

    材料二  我们为什么这样的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的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地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1936年12月16日)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请你判断《往事》写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作者为什么“夜夜梦台湾”?

    (2)材料二中,张学良、杨虎城对他们发动西安事变提出了哪些理由?

    (3)结合史实说明全民族抗战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抗战胜利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诗歌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练的语言,融诗、史于一体,义理深邃、寓意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欺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说“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4)材料中这次“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说明材料六中“天翻地覆“的含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