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在这里,荀子强调

    A. 尊君

    B. 礼法

    C. 重民

    D. 仁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 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 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C. 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

    D. 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这反映出

    A. “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 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C. 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 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

    A. 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 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C.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 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 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 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 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 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 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 “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 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 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 仁政爱民

    B. 无为而治

    C. 人文主义

    D. 与时俱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 礼制观念淡化   B. 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 崇尚法家思想   D.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 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 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 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

    A. 劳动力过剩

    B. 轻视科技发明

    C. 雇佣制广泛存在

    D. 文化需求低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48年,中国代表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conscience”写入《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A. 仁

    B. 义

    C. 礼

    D. 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 道家、法家

    B. 法家、墨家

    C. 儒家、法家

    D. 道家、儒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

    A. 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 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C. 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深远

    D. 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竹林七贤”,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 孔孟之道的影响

    B. 老庄哲学的影响

    C. 韩非思想的影响

    D. 墨家学说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A. 强调“仁”和“仁政”

    B. 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

    C. 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D. 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 人性本善

    B. 格物致知

    C. 心即理也

    D. 致良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手工业者

    A. 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 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 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 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宋明儒学思想家对如何约束个人行为,有不同回答。一个主张“主人在外面”,一个主张“主人在里头”。下列反映了“主人在里头”的主张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制天命而用之。”

    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 道德教化   B. 兴办教育   C. 克已复礼   D. 礼法并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B. 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C. 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D. 服务君主专制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董仲舒也说:“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相对于荀子,董仲舒

    A. 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

    B. 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 突出了天的神秘性

    D. 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秦王嬴政读韩非子的书,感叹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你认为嬴政发此感慨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韩非子认为今胜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B.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C. 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A. 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B. 汉字是文明的载体

    C. 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 皇权源于宗教祭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

    A. 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B. 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 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 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如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

    A. 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秉政的局面

    B. 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

    C. 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D. 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A. 否定孔孟权威

    B. 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C. 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 强调知行合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和思想领域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近代科学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从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5次大的变迁,即: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转移周期大约为80年,科学史界称为“汤浅现象”。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鸿,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柞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材料三  1917年蔡元培演讲宗教信仰,演说词发表于《中华新报》,其中提出科学无法解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只能靠哲学解决。当时在日留学的许崇清发文反驳:“方今自然科学界关于时空(即宇与宙)之研究,则有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之‘相对性原理’”,然后他简要介绍了狭义相对论,就此成为中国介绍狭义相对论第一人。1920年蔡元培对爱因斯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科学中心形成的突出表现,并指出它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科全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中国知识界对爱因斯坦的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伴随着西方的侵略和西学的浪潮,中国文化也艰难地迈上近代化之路。请回答问题。

    (1)依据图片信息,分别指出它们各自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2)上述著作呈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的不同阶段,据此概括中国向方学习进程的特点。

    (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之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合所学归纳毛泽东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中国社会思想解放运动引领社会发生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孙中山“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10月9日)

    材料二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1992年1月19日到23日,小平同志在深圳的这段日子,是极不寻常的日子,它将永远记载在深圳建设的史册上,永远记忆在深圳人民的心坎里。

    “东方风来满眼春”。小平同志来到深圳,使深圳进一步涌起改革开放的春潮。小平同志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陈锡添《东方风来满眼春》(原载于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

    (1)材料一中孙中山为“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进行的理论创新是什么?以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史实说明孙中山“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2)根据材料回答中国革命第一步的任务是什么?并指出为实现这一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到的正确道路的答案及结果。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邓小平在深圳考察前后谈话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分析邓小平谈话的主要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