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容易知足,幸福感就随之增强;也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格局就会小,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幸福感就随之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 50 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图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 25 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 360 年,达到了中国历法的巅峰;观测数据最精。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 20 年一次。

    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的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其次,中国古代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摘自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天文与历法》)

    1.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

    B. 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很早就已经能够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情况甚至到上一世纪中叶在某些民族中还存在。

    C. 上古时期的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以及初昏时南方子午线不同星辰的出现,来确定仲春和仲秋等等,这种观象授时比物候授时更加精确。

    D. 对于天文规律的更多了解,尤其是回归年长度的掌握,推动了古代历法的产生, 标志着此时的古代天文学已经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了。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相同,但是不同历法的历元和岁首多有不同。

    B. 古代天文学在西汉到五代时期发展得更为完善,南北朝姜岌、隋朝刘焯等人采用了新的计算方法,西汉落下闳、唐代李淳风等人采用了新的观测手段。

    C. 唐代大衍历的产生说明中国古代历法已经发展成熟,《新唐书·历志》的记载表明,大衍历的内容共分为七篇,结构也为后世的历法所效仿。

    D. 宋元时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数据最精、大型仪器最多、恒星观测最勤,且多有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者。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料记载表明,我国夏商时期已有历法;但是今人尚未完全弄懂这些史料的含意,所以夏商时期历法的具体内容还正在研究之中。

    B. 比起天体测量精度来,古代帝王更关注奇异天象,因为他们认为上天是有意志的,从天象观测能够得知上天预示的祸福,这样就可以趋吉避凶。

    C. 在明代,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于欧洲,这是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D. 中国古代天文学擅长代数计算,未能从几何结构进行研究,因此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两者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能深入探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铁圈

    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①他正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 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意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朝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铁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穷老头捡了一个对谁都没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捡?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小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铁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 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铁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 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木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铁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②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③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荫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B.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

    C. 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D. 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不仅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而且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2.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划线句子。

    3.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4.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知事谴难解,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之。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1)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2)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诃之曰:“君困厄瞀乱邪!”语遂绝。融系出因病,范随而养视,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烽火日通。故事,虏入过五千人, 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后频历武威、武都二郡太守,随俗化异,各得治宜。建初中,迁蜀郡太守。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

    (节选自《后汉书·廉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B.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C.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D.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叔度是廉范的表字,“叔”表示兄弟排行第三。“度”字与“范”字意义相近,古人的名和字在意义上一般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B. 博士是古代的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 永平,汉明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D. 洛阳,古代地名,和安徽的“阜阳”类似,因地处水之南得名。而江苏省江阴市, 因地处长江之北得名。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廉范出身名门,为人孝顺。他是战国名将廉颇的后代,他的父亲遭遇战乱客死他乡,十五岁时,他西迎父亲灵柩,回归故乡安葬。

    B. 廉范知恩图报,设法解救恩人。邓融在征聘廉范为功曹之际,被上级审查,关进监狱,为营救邓融,他更名改姓,请求担任廷尉的狱卒。

    C. 廉范有勇有谋,以谋克敌。在担任云中太守时,匈奴进兵入关,他领兵抵抗,用计击败匈奴军队,让他们不敢再侵犯云中。

    D. 廉范为政地方,处事变通灵活。在蜀郡,以前条令禁止百姓夜间活动,火灾却时常发生,他废除旧法,严格要求百姓储水,百姓感到非常方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

    (2)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①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②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③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④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注]①该诗系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所作。卢虚舟,字幼真,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曾与李白同游庐山。②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③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九叠如屏而得名。④金阙:指庐山的石门——庐山西南有铁锤峰和天池山,二山对峙,形如石门。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手持”两句,诗人以充满神话色彩的笔法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B. “庐山秀出”三句系鸟瞰之景,湖光山影,相互映照,诗人用笔错综复杂,比拟夸张并用,描绘出庐山的雄奇瑰丽。

    C. “金阙”四句是从仰视的角度写景的,“银河倒挂”是作者的奇想,意思是眼前的瀑布就像银河水倒流一般,用笔奇崛不凡。

    D. “翠影”一句,色彩对比映衬鲜明,“鸟飞”一句与“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笔法相同,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E. 该诗情感充沛,韵律也随诗情变化而跌宕多姿。开头抒怀述志,用韵舒展,音调平稳;后面描绘庐山风景,音韵较前提高,昂扬圆润。

    2.分析诗歌(节选)所反映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庄周梦蝶、杜鹃啼血的典故营造朦胧的意境。

    (2)杜甫《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天景物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过秦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4)《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在静默无声之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日,一则消息被炒得沸反盈天.:女车主购买奔驰汽车,尚未出4S店,发动机出现漏油现象,女车主哭闹维权。

    ②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待人温和亲切,加之他身材挺拔,容貌英俊,风度翩翩,如同司马青衫,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

    ③这些人个个垂头丧气,噤若寒蝉,连眼皮也不敢抬,都挤到角落里遮掩的座位。

    ④谈到未来学,国内外许多学院派的学者都对它嗤之以鼻,认为那不过是些耸人听闻的不经之谈罢了。

    ⑤他们只关注自我感受而漠视规则约束,只强调个体价值而忽略奉献精神,高尚精神在这些人的观念里已经是大音希声了。

    ⑥虽然好莱坞大片来势汹汹,如洪水飓风一般,国产影片在这种压力下步履维艰, 但也不断显露生机。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好不好看,在于节目内容能否细致、深刻、形象地反映校园文化生活,还在于有能让同学们忍俊不禁且留下鲜明印象的语言类节目。

    B. 各班级提交的同学们研学旅行所拍摄的作品,聚焦的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均具有悠远的意境,视觉上带给人清新和素净。

    C. 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这两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

    D. 相比于网站私自转载作家作品,盗版对作家权益的损害更大,不仅侵犯了出版单位的利益,而且侵犯了作家个人的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您送给我的书内容丰富,充满真知灼见,我将好好惠存,常常研读。

    B. 学生会邀请了一批优秀同学担任我校“学生讲坛”的主讲,我有幸忝列其中。

    C. 修改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斧正。

    D. 小林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了一本《苏东坡传》,如有拾者,请从速归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归谬法”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类比、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仿照下面的示例,再用归谬法批驳观点。

    示例:观点:锻炼身体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损伤,所以我们应该避免进行体育锻炼。

    归谬:如果说“我们因为锻炼身体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损伤而避免进行体育锻炼”是对的,那么药品也可能给我们带来副作用,我们是否也应该避免吃药?可是,生病了不吃药,任由其发展,我们不仅不能恢复健康,还可能会失去生命。所以不能因为锻炼身体可能会带来损伤,而避免进行体育锻炼。

    观点:中国如果反对美方发起的贸易战,对美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就会损害两国贸易往来,所以中国应该停止相关应对措施。

    归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合肥一六八中学正在开展“第九届校园读书节”活动,下面是高一某班级开展“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 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