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6 题,其中:
单选题 31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31 题
  1.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 新约的签字,宣告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D. 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规定

    A. 所有安分传教之人,均当一体矜恤保护,不可欺侮

    B. 允准与众友国钦差前往京师,到彼居住,或久或暂

    C. 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

    D. 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清国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 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 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

    C. 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

    D. 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B. 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C.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 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学者说:“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这表明

    A. 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B. 官吏监察日益严密

    C. 贵族政治完全消失

    D. 行政效率逐渐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7年江苏卷)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 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 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 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 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

    A. 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

    B. 戊戌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民主革命运动形成广泛的社会风潮

    D. 政治变革成为晚清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题文)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

    A. 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

    B. 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 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

    D. 堪称科学社会主义典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 血缘政治衰落

    B. 农民阶级兴起

    C. 分封制的瓦解

    D. 井田制的破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郡县制是“千古创论”。这说明郡县制

    A. 对地方控制加强

    B. 巩固了国家统一

    C. 适应了集权需要

    D. 对后世影响深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一举措

    A. 说明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B. 便于中央对地方的军事控制

    C. 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D. 是鉴于宋代地方积病的教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由此可知,明代内阁

    A. 具有最高决策权

    B. 与汉唐宰辅权力相同

    C. 是管理六部的中枢机构

    D. 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 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B. 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C. 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D. 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这主要说明科举考试是

    A. 以追求真才实学为宗旨

    B. 学子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C. 文人入仕的唯一途径

    D. 朝廷笼络文人的有效方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沂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A. 追求平等外交放弃华夷观念

    B. 半殖民地化程度已大大加深

    C. 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D. 外交政策正逐步走向近代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美国《时代》周刊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该战役

    A. 阻止了优势敌人的进攻

    B. 克服了国民党投降危险

    C. 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

    D. 体现了国共的联合抗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①北伐西征

    ②金田举义

    ③《天朝田亩制度》

    ④天京变乱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观点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 激发民主平等意识

    B.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 推动民族救亡运动

    D. 促进社会移风易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A. 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 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C. 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D. 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30年,中共中央要求红军将湖南国民党军队“完全予以消灭”,切断武汉―长沙铁路,牵制常德,夺取长沙,并攻占岳州。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 正确地预判了革命的战略形势

    B.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D. 坚持红军反围剿的战略战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上述军事行动

    A.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 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军

    C.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D.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材料主要说明

    A.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可以共存

    B. “一国两制”的政策已被台湾当局接受

    C. 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D. 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表是“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统计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史官主导思想的转变

    B. 封建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C. 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D. 强化专制主义的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表信息反映的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枣宜会战

    D. 百团大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对此时期欧美社会分析和说明,最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资本主义仍旧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的时期

    B.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完全具备

    C.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 社会主义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三百多年来,俄罗斯一直是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一个主角。在拿破仑战争后,俄罗斯还是国际体系的缔造者之一。但1917年的革命使俄国破天荒地成了一个“革命的国家”,一个“叛逆者”。这里“叛逆者”的含义是:

    A.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在俄国结束君主制

    B. 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组织

    C. 发动城市工人革命,退出了协约国集团

    D. 推翻资产阶级,创建新的社会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他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这说明巴黎公社( )

    A. 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B.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 是在历史条件成熟的形势下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 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国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这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从1946年l月在重庆成立的旧政协到1949年9月21日在北京成立的新政协,“政协会议都具有临时权力机构性质”。人民政协存在的依据由“组织法”变为“章程”,这是一个重大的、质的变化。这一性质和职能发生变化是在:

    A. 《共同纲领》失效后

    B. 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

    C. 1956年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

    D.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落实三权分立原则的需要

    B. 袁世凯军事力量强大

    C. 孙中山革命策略的需要

    D. 总统制在中国行不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三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

    (2)结合明清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日军以为如果攻陷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蒋介石就会投降,遂于12月占领南京(这时,由于日军占领,有许多民众死伤,即南京事件)。”

    ——摘编自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批驳材料二的说法。

    (3)综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主旋律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材料二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政治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1840—1919年)复制西方民主的事例。并指出新中国初期“特殊的民主”的主要形式。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体现的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伏彼起,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宝革命和五四运动相继发生。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

    材料二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20世纪上半叶,面对民族危亡与重建国家的双重任务,在经历了种种思潮和运动的激烈碰撞以后,中国人否定了西方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近百年衰败化、半殖民地化的趋势和分裂战乱局面结束。

    ——编自马克等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

    ——(美国学者)费正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在斗争目标上已有很大不同”的表现,并说明五四运动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走俄国人的路”是指什么?此后是如何创新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百年衰败化、半殖民地化的趋势和分裂战乱局面结束”具有的世界意义。归纳指出在费正清看来,“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的意义所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