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16 题,填空题 5 题,解答题 7 题
中等难度 2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6 题
  1.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氢气燃烧--分子发生改变
    D.一滴水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区分下列常见的各组物质时,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
    A.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
    B.毛织品和棉织品---燃烧后闻气味
    C.一氧化碳和甲烷---点燃后观其火焰颜色
    D.食盐和小苏打(NaHCO3)---滴加醋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
    A.填充空气
    B.填充氮气
    C.填充二氧化碳
    D.抽成真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合理开发和使用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列不属于保护资源措施的是( )
    A.铁栏杆上刷一层油漆,以保护金属资源
    B.工业用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C.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以节约石油资源
    D.严禁使用一次性木筷,以保护森林资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研究表明,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从海带中补碘.这里的“碘”是指( )
    A.碘原子
    B.碘分子
    C.碘离子
    D.碘元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对玻璃片呼气
    B.
    蜡烛燃烧
    C.
    湿衣服晾干
    D.
    灯泡通电发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泥土
    C.食盐
    D.植物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未检验纯度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慢慢注入浓硫酸中
    C.过滤时,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D.加热完毕时,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H2O
    C.KClO3
    D.NaO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发现厨房煤气泄漏,可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B.进入气体不畅通的溶洞,可用蜡烛做灯火试验
    C.用煤炉取暖,可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以防煤气中毒
    D.防止浪费粮食,可将霉变花生、大米等用水清洗后食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下常见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硫酸钾(K2SO4
    B.尿素[CO(NH22]
    C.磷酸二氢铵(NH4H2PO4
    D.磷酸钙[Ca3(PO4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二氧化铅(PbO2)中铅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1
    C.+2
    D.+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煤炭发电
    B.风能发电
    C.水能发电
    D.太阳能发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小红对它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该原子失去电子后带负电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小军用右图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了乙、丙、丁…下列关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乙、丙、丁…
    常见的干燥剂 石灰石、浓硫酸、生石灰
    常见的合金 不锈钢、焊锡、生铁
    常见营养素 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
    常见的盐 食盐、纯碱、高锰酸钾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填写下列表格:
    化学符号 名称或意义(只写一种)
    (1) H ________
    2P2O5 ________
    Al3+ ________
    (2) ________ 2个铁原子
    ________ 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臭氧分子
    ________ 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右图是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据此我能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甲物质溶解度为________g.
    (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
    (3)30℃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乙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2005年末,吉林某化工厂发生爆炸,大量有毒物流入松花江.环保部门及时向水中投入活性炭以减少污染,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
    (2)自2005年12月1日起,我省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即在汽油中添加适量乙醇,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是________,乙醇(C2H5OH)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9 2 22 1
    反应后质量(g) x 2 6 21
    (1)这一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x=________g.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B可能没有参加该化学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________剂.
    (3)按上述反应类型,任意举出一例具体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工厂现有含少量铁屑的铜屑废料.小军欲从中回收铜,他依据“绿色化学”的思想设计了两种方案:
    实验操作步骤 方案评价
    方案Ⅰ
    (物理方法)
    将磁铁接触铁屑和铜屑混合物 铜和铁分别得到回收…
    方案Ⅱ
    (化学方法)
    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有:铜得到了回收,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写出方案Ⅱ中涉及到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7 题
  1.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如图所示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物质性质物质用途”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
    (1)干冰升华时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2)干冰转化成CO2后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作为______.
    (3)______(干冰的其他性质和用途,写一点即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硝酸可发生如下反应:4HNO34NO2↑+□+2H2
    据此我能回答:
    (1)□中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我还可从不同角度分析,获得对HNO3的下列认识:
    从组成上,______;
    从性质上,______;
    从贮存上,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我们常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多种气体,我能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H2O+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06年5月18日,某高速公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一辆满载剧毒化学药品--硫酸二甲酯(C2H6O4S)的槽罐车发生泄漏.消防队员用喷雾水枪稀释车道上泄漏的硫酸二甲酯,但仍有部分药品流到路边农田中.
    硫酸二甲酯是略有葱头气味的油状可燃性液体;它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它与水迅速反应生成硫酸和甲醇(CH3OH).
    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军认为可将汽车和人群疏散,再用燃烧法来烧掉泄漏的剧毒物硫酸二甲酯.我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及理由是______.
    (2)一周后,小军测定路边农田土壤的pH,发现pH______7(填“<”、“=”或“>”),在他建议下,农民向土壤中撒入了适量的一种白色固体改良了土壤的酸碱性.
    (3)写出题中涉及到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4CO2+2SO2+6H2O或C2H6O4S+2H2O═H2SO4+2CH3O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小军以木条为基本原料,进行了如下一系列探究实验:
    (1)对木条组成的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提炼
    点燃干燥的木条,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 一会儿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木条中一定含有
    ______元素
    根据实验______
    可以推测出实验结论.
    继续把火焰靠近烧杯底部 一会儿烧杯底部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木条中一定含有
    ______元素
    (2)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条燃烧产生的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______.
    ②小军将集气瓶中的细沙改为一种溶液,重复上述①实验,有倒吸现象,写出能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小军还发现倒吸的水量未达到集气瓶内原剩余容积的1/5.原因可能是(答一条)______.
    ③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青少年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冰毒”是指合成的毒品甲基苯丙胺(C10H15N),也是毒品“摇头丸”的主要成分,具有强烈的兴奋和致幻效果,作用快,易成瘾.
    (1)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甲基苯丙胺中C、H、N的质量比为______;
    (3)甲基苯丙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100g甲基苯丙胺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化学小组为了测定某铜矿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该铜矿样品3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146g.(假设铜矿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试求:
    (1)稀盐酸中HCl的质量是多少克?
    (2)铜矿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是多少克?其质量分数是多少?
    (3)反应后所得氯化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反应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Cu2(OH)2CO3~222   
     HCl~36.5    CuCl2~135     CO2~44     H2O~18)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