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26 题,选择题 4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6 题
  1.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 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 经济南移趋势明显

    C. 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 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A. 迪亚士的远航

    B. 达·伽马的远航

    C. 哥伦布的远航

    D. 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 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 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 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 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 节约生产成本

    B. 便于官府监督

    C. 带动民用工业

    D. 临近销售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在T和V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

    A. 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B.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C. 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D.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

    A. 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

    C. 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利己心这并不是值得反对和摈弃的;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材料反映出他

    A. 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B. 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

    D. 倾向于采取自由市场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记载的这一现象

    A. 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

    B. 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

    C. 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

    D. 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见,梅隆

    A. 反对自行调节

    B. 主张干预经济

    C. 抨击经济改革

    D. 相信自由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A. 封闭性

    B. 分散性

    C. 连续性

    D. 脆弱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但其束缚在后来先后被冲破。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和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分别是在

    A. 汉朝、唐朝

    B. 春秋战国时期、明朝

    C. 明朝、清朝

    D. 唐朝、宋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代《续通考·市籴考》记载:“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由此可知,明代

    A. 奉行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

    B. 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

    C. 对互市商品加以严格控制

    D. 设市舶司开始管理对外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许金城《民国野史》记载:“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辫子。”据此可见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革新与传统思想并存

    C. 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

    D. 汉族的传统思想复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国家集中力量在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三线”地区进行工业基础建设,其布点与选址的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主要背景是

    A. 应对外来安全威胁

    B. 改变旧有工业布局

    C. 呼应国内政治形势

    D.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是1975年江苏省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表格中工业生产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大办工业、农业运动的开展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C. 邓小平全面整顿政策的推行

    D. 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政策的落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刊登了本省55名厂长、经理联名写给省委、省政府的一封公开信(见下图)这封公开信很快轰动全国。厂长、经理们的“呼吁”源于

    A.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B. 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阻碍农业发展

    C. 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深入人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袁庚(1917~2016),被誉为“改革先锋”。1979年他开始担任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时,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极具争议的口号。此口号

    A. 体现了经济特区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

    B. 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

    C. 突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D. 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目的在于

    A. 实现国家干预经济

    B. 建立福利制度

    C. 创造企业复兴条件

    D. 缓解失业压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1979年大选获胜后,撒切尔夫人就声称“成千上万住在市政建房和新市镇中的人们第一次投票支持我们,是因为他们想要有购买他们自己住房的机会”,随后撒切尔夫人进行了“政府向后撤”的公有住房私有化改革,并贯穿她的三届任期。撒切尔夫人这样做主要是基于

    A. 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失去活力

    B. 经济危机无法支持政府高福利

    C. 满足人民的需求以求赢得竞选

    D. 私有化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判断1971年美国、日本、西欧国家的百分比应该是

    A. 30.4% 2.1% 23.5%

    B. 30.4% 4.8% 27.3%

    C. 12.5% 2.1% 27.3%

    D. 12.5% 4.8% 28.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41年,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中提出:“希望达到各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充分合作,致力于促进所有国家,不论大小、战胜或战败,在同等条件下,都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下列组织的建立,最符合材料意图的是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亚太经合组织

    C. 世界银行

    D. 关贸总协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史学家阿尔德伯特说:“欧洲国家曾建立起政治、经济和文化壁垒……今天这些边界毫无意义,人员和思想往来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已经到了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了。”这些变化主要源于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B. 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C. “冷战”的结束

    D. 欧洲一体化的推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当前,加拿大、墨西哥、美国不仅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会员国,也是亚太经合组织的会员国。这一现象说明

    A. 北美自由贸易区迅速发展

    B.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自由贸易区

    C. 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包容性

    D. 美国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组织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在哥伦布发现“世界是圆的”500多年后,美国作家弗里德曼乘飞机沿哥伦布的航线来到了印度,却发现“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的”揭示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一个变化:以高科技的发展为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平坦。这一变化主要是指

    A. 世界的多极化

    B. 经济的区域化

    C. 经济的体系化

    D. 经济的全球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如果让你为下面的漫画配上一个标题,比较合适的是

    A. “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

    B. “各国货币改革须在美元主导下进行”

    C. “全球化和多极化呼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D. “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等货币结成了同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表明,近50年全球财富增加了6倍。1980~1990年,发达国家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GNP总量的67%,上升了73.2%;发展中国家的GNP只占19.3%,下降了17.7%。这一材料最能说明

    A. 美国开始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B. 经济全球化增强了发达国家的综合实力

    C. 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的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大萧条”给美国等西方国家造成了重创,而同一时期的苏联,“却仿佛免疫似的,丝毫不为所累”。这一现象反映了

    A. 苏联经济模式的先进性

    B. 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没落

    C. 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D. 两种制度合作时机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08年《天津商会开办大事记》曾列举天津商会开办以来“解商纷,苏商困,救商急,恤商难”,此外还办报纸、兴学堂、救灾、戒烟、劝工、参与地方治理等。材料反映出商会

    A. 主导了中国的近代化

    B. 解决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

    C. 践行了“实业救国”

    D. 成为了基层的政经一体化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80年,中共中央“75号文件”指出,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据此判断当时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展开

    B. 中央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到地方

    C. 经济改革仍然面临着较大阻力

    D. 突破了“姓社姓资”思想束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90年莫斯科的第一家麦当劳开业,数千人排着长队等待就餐。一位公民回忆道:“我们在烈日下等了8个小时,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为了获得配给的糖和茶叶,我们经常要站上几天。”这反映了

    A. 快餐业开始改变苏联人的饮食习惯

    B. 苏联政府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资本

    C. 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D. 苏联经济结构失调的局面没有改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自废(佛)已来民役稍希(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

    材料二  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唐武宗于会昌五年(845)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总爆发,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896年,英国人惊奇地发现:“身上的衣服是德国缝制的……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产自德国,如孩子们的玩具、童话书,厨房用品……”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由英国人开创的许多事业,现在的老大居然是德国人,比如在电缆行业、化学工业。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于是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1913年,它已经超过英、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材料二  在世纪之交,外交大臣比洛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

    路德维希说:“从1870年到1917年几乎有半个世纪之久,德国的中小学校和大学一直在庆祝纪念色当的胜利,用以培育青年人获取新的胜利所需要的傲慢情绪。”

    在一战爆发时,大多数人投票支持战争。而德国的战争目的早就列在一本秘密的备忘录中:吞并布里耶矿区,削弱法国,使比利时、卢森堡和俄国统治的非俄罗斯民族都对德国俯首称臣,并建立一个以德国为领导的欧洲关贸和经济同盟。

    ——以上材料摘编自《大国崛起·德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崛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