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3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反映出作者

    A. 擅长创作荒诞主义文学作品

    B. 抨击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 关注社会并深入剖析现实

    D. 强调反封建专制的理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美国人有一百个理由为独立而自豪,有一万个理由为1787年宪法而骄傲。美国人之所以如此认可1787年宪法,最核心的理由是它

    A. 宣布了主权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B. 确立了联邦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C. 确立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D. 建立了能保障公民自由权利的强大的共和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 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 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 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

    D. 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 构建与国家政权相话应的意识形态   B. 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 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 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人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则用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而亚当·斯密则是挥舞着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缔造了一个新的秩序。有关这三个英国人对工业革命贡献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 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瓦特改良蒸汽机、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B. 牛顿发明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亚当·斯密提出市场经济理论

    C. 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瓦特发明蒸汽机、亚当·斯密提出殖民扩张理论

    D. 牛顿发明蒸汽机、瓦特发明内燃机、亚当·斯密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此段描述

    A. 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 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C. 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 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公正与客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 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 宗法制得以恢复

    B.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 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 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D.疆域规模的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78 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不少报纸全文转载。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一位老同志在会上说:“我就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我也还没有完全搞透”;“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这表明当时

    A.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 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 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 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这场运动是为挽救民主共和制度而开展的启蒙,是为告别中世纪而进行的思想革命……任何国家要走出中世纪都必须经历这一场思想革命,重演西方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这场运动”

    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 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面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数据为四舍五人后得出.稍有出入).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

    A. 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C. 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年一1945年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于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 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B. 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 美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D. 美国推行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 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想法

    C. 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 决定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61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一番言论反映了

    A. 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出现

    B. 社会主义阵营的日趋瓦解

    C. 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

    D. 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宋书·周朗传》:“制度日侈,商贩之室,饰等王候……见车马不辨贵贱,视冠服不知尊卑。”材料主张

    A. 抑制商业的发展

    B. 王侯要重视商业

    C. 反对尊卑与贵贱

    D. 商人王侯等贵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国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经济情况。阅读1850~1949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表:

    你认为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 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C. 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 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表是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表中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当代世界知名法学家伯尔曼这样评价路德改革的意义:“在路德主义获得成功的地方,教会逐渐地被作为无形的、无政治意义的和无法律意义的东西;仅有的主权和法律(政治意义上的)是世俗王国或公国的主权和法律。”这一意义的进一步影响是

    A. 摧毁了宗教神学对西欧人民的精神统治

    B. 有利于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C. 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以法维护自身权益

    D. 使宗教改革得到德意志境内王公的支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涕,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平民信徒心中。……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该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心学是如何继承发展儒家学说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提出的相似背景,指出两种思想的相通之处和不同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整体转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欧人领历史变革之先告别传统社会,是对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贡献……毁灭传统社会合理性的力量是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商业力量的崛起。专业化分工使财富极大增长,创造了军事力量专业化存在的可能,军队不再依靠掠夺也可以生存了。专业化分工的推动者是商人,商人的交换活动注定了对公平规则的热爱、对自由的热爱。专业化分工构造了一个复杂的世界,公共事务需要协商才能决定,军人的命令主义和强制手段成为商业社会的桎梏,于是需要军事力量退出对社会的掌控,让民主政治登上历史舞台。近代思想家开始颂杨自由、平等和民主,他们以为这是永恒的人类博爱的主题,却不知道这更是商人的所爱。

    ——党国英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

    材料二  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三十年,中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硅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

    ——-—孙占元《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外部环境四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