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单选题 25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A. 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B. 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C. 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D. 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叫传统被继承了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或公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波尔也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在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  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使英国的毛呢、布匹、高档酒价格急剧上升,拥有十多万只羊、酒窖千所、纺机百部的大农场、大工场遍布英国。同一时期,中国金银比价约为1:7,欧洲约为1:15.5,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717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5 题
  1.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 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下为世界银行的有关协定:“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这一材料反映出世界银行主要职能是

    A. 维持汇率稳定   B. 消除贸易壁垒

    C. 提供发展援助   D. 促进自由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尽管国家仍然是国际事务中的主要活动者,它们却也正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主权、职能和权力……各国政府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失去了控制资金从他们的国家流出和流入的能力,而且越来越难以控制思想、技术、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这种情形反映出

    A. 超国家组织的出现有利于经济发展

    B. 经济全球化部分侵蚀国家主权

    C. 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破坏自由贸易

    D. 经济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主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 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 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 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A. 量刑程序不统一

    B. 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C. 崇尚秩序和平衡

    D. 重视对贵族特权的限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 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 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 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是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为全世界生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英国出现了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

    C.责任制内阁                  D.1832年议会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晚清模式(百日维新)﹣﹣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 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 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 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孙中山曾说:“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举此二者,则民生主义之进行,可期得良好之基础。”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A. 它是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内容

    B. 它是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

    C. 它表明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

    D. 它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人曾用“事无不总”来形容三省六部中的某一部门的职权,这个部门是

    A. 门下省

    B. 中书省

    C. 尚书省

    D. 礼部和工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王阳明曾与朋友出游,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观点是

    A. 格物致知

    B. 心外无物

    C. 致良知

    D. 性近习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石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A. 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 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 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 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38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创办了《新华日报》。当日,人们从该报了解到的新闻可能有

    A. 中共七大的召开

    B. 百团大战的喜讯

    C. 西安事变的爆发

    D. 南京大屠杀的噩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明一代封建专制已至巅峰,其政制与政风概而言之,则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其所创设的以„私臣‟治国的„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虚君政治‟的实现。”材料意在说明“有明一代”

    A. 内阁与皇帝共同决策,效能低下

    B. 专制皇权强化

    C. 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 权力运作混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上述分析说明

    A. 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君臣政治

    B. 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

    C. 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

    D. 西周的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是

    A. 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

    B. 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C. 废除了英国的君主制度

    D.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虽然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但当时科技发展的条件是不利的。”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有

    ①我国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

    ②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

    ③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④西方科技封锁,国际环境恶化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 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 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 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 君主制度的衰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

    A. “东方红一号”卫星   B.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C.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 “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77年7月30日,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两年多的邓小平,第一次公开亮相,出现在工人体育场的看台上,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日本共同社报道:数万观众撇开比赛,霎时都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狂热的掌声。这反映了国人怎样的愿望

    A.结束动乱局面              B.恢复国民经济

    C.实现拨乱反正              D.推进改革开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对二战后初期某政策或组织的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它是输血,“维持了软弱的西欧经济,并使欧洲经济具有促进其本身复兴的力量”。这一政策或组织

    A. 标志着美苏“冷战”自此开始

    B. 是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经济共同体

    C. 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D. 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近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B.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

    C.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的开展

    ②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③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 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 )

    A. 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B. 工业结构更加合理

    C.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 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和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

    A.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B. 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

    C.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 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非和平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