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①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出名早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资源,易于取得更大的成功。

    ②张国福原名张国富,是我国第一批特等战斗英雄。他复员后在家乡当了农民,改名为张国福,隐姓埋名四十多年,连他的妻子和子女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直到病重住院,他真实身份才被发现,住院第二年去世。

    ③华为崛起,引起了美国的害怕,受到美国打压。但这却让全球人都知道了华为的强大。面对未来的发展,华为非常有信心。其强大的研发能力,让华为拥有了自己的技术,不再束缚于人。

    ④江西九江一名15岁女孩为出名想当“网红”,受到并不了解的网友的怂恿,突然离家出走。多地民警接力找寻助其回家。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你对“成名观”的认识与思考的文章,并为《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栏目撰稿。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礼仪涵养爱国主义情怀

    魏宗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既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新时代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举行了包括阅兵和群众花车游行等在内的一系列盛大庆典,从形式和内容上强化了大国崛起的国家形象,同时也是一次爱国主义的集中教育。这一系列庆典是国家礼仪的重要形式。

    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能够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70年历史不难发现,国家重大纪念日举行阅兵和群众游行已是制度化安排,通过行为符号(阅兵、游行、升旗)、物件符号(花车、领导人巨幅画像)、声音符号(鸣放礼炮、奏国歌)、语言符号(领导人讲话和标语口号)等仪式展演方式强化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热忱。国家重大纪念和庆典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蕴藏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记·乐记》中称:“礼者,天地之序也。”古人甚至认为礼是人类区别于禽兽的标志,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分,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礼仪教育在过去几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承担着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的使命,同时对规范社会秩序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传统意义上讲,礼仪包括两部分:“礼”和“仪”。“礼”是礼节,“仪”是仪式。礼节一般是个人性的,而仪式大多是集体性的,如阅兵仪式、升旗仪式、国家公祭仪式等。仪式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仪式的功能就是凝聚社会团结、强化集体力量。人类学家大卫·科泽曾说过:“没有象征以及相关的仪式,就没有政治。”

    正是因为有唤起集体记忆、增进集体情感、整合社会秩序、加强社会团结的作用,古今中外,许多国家和团体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礼仪以达到其教化的目的。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的爱国者们就通过礼仪、出版物和公民活动倡导爱国思想。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仪式既是传播渠道,也是传播内容。现场参与、聆听、观看,把叙事的“浸入式”、主题的“思想性”、现场的“体验性”结合起来,这样的传播场景的建构,迅速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和深度参与,让爱国主义具象化。

    当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也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具有两面性。如果爱国行为的传播过度依赖仪式,变成仪式化爱国,那事情必将走向反面。因此,要防止过度仪式化,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举行盛大庆典,就可以强化大国崛起的国家形象,也可以集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国家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蕴藏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许多国家很认可这一活动。

    C.礼节一般是个人性的,而仪式大多是集体性的,今天人们更应该重视仪式。

    D.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在国家纪念日活动中,现场参与、聆听、观看等传播场景的构建,可以使爱国主义仪式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论述爱国主义的作用和形式,然后从礼和仪角度分析话题,结尾反面论证。

    B.文章论证既有理论的阐述,也有事例的佐证,选材涉及古今中外,论证得当。

    C.文章引用人类学家大卫·科泽的话,有力地证明了仪式对政治所起的作用。

    D.文章末段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诫我们,爱国行为有两面性,防止走向反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举行的一系列盛大庆典,是国家礼仪的重要形式。

    B.在过去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礼仪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规范着社会秩序。

    C.《左传》说“国之大者,在祀与戎”,“祀”是祭祀祖先的仪式,这与文中理念一致。

    D.目前在我国,国家重大纪念日举行阅兵和群众游行已经呈现制度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相比以前的更新换代,5G网络是一次更大的飞跃。事实上,高通在其网站上宣称5G的“革命意义可与汽车和电力相比”。

    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20倍。而5G网络下的延迟也只有4G的1/10。

    5G的到来也意味着流量的巨大提升,到时候,几乎所有的手机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另一个巨大的变化在于:5G不仅仅是为手机设计的。它体现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新世界,无论是电子设备、工业机器,还是农用机械甚至汽车,都会接入网络。举例来说,5G协议允许一些数据插队,在其他数据之前进行传输。也就是说,在2023年,当两辆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通信以避免碰撞时,它们的数据可获得比你正在线观看的《星球大战》更高的优先级。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一方面需要更高效地利用现有的网络频段,另一方面也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也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它们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

    (摘编自《5G会带来什么》,美国《环球科学》2018年11月14日)

    材料二:

    在这个机会重重、激流暗涌的时代,有两个城市有望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芬兰的奥卢是一个多雪的城市,在无线通信方面耕耘50余年;7600千米之外的中国深圳,也凭借自身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奥卢拥有两家顶级高校和无数高级研究中心,是芬兰最受学生欢迎的城市,也是芬兰创新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而从全中国范围来看,深圳的高校不仅数量较少,学术水平和顶级大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即便如此,这一教育劣势并未让深圳失去人才支持,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落户难度不大,还能获得一次性住房补贴。此外,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的首席执行官或知名学者甚至可以获得数百万元的安家费。

    (摘编自《5G,谁主沉浮》,《人民周刊》2018年第6期)

    材料三: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对中国华为公司及其主导的5G技术无端猜疑、横加指责甚至肆意抹黑,安全性是一些西方国家抹黑华为的重点。5G技术将开创“万物互联”时代,与人类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其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很正常,没有哪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会在此问题上“天真”,对5G技术采取慎重态度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如何认识判断5G技术的安全性,还是要用科学和事实来说话。归根到底,安全性是个技术问题,应根据科学和事实做出分析判断。从政治考量或认知偏见出发“扣帽子”“打板子”,制造恐慌心理,甚至施压胁迫,其结果就是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的,只会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错失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损害普通消费者的利益,损人害己。

    网络安全是复杂棘手的全球性挑战,只能通过国际社会合作应对,5G时代更是如此。在应对网络安全挑战方面,中欧应该保持有效沟通,善加利用联合国系统内和中欧之间的网络安全对话机制,而不受不良舆论的干扰和误导。

    (摘编自《让合作成为5G时代的关键词》,《光明日报》2019年3月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网络较之于以往的更新换代是一次更大的飞跃,其网速更快,流量巨大提升,体现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新世界。

    B.5G网络建设中,毫米波基站是重点,为解决毫米波基站覆盖范围小的问题,就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

    C.芬兰的奥卢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其倡导的合作文化也强化了当地技术的研发,这些因素让该市在5G领域中呈现优势。

    D.在5G即将开创的“万物互联”时代,任何负责任的国家都不会在网络安全上放松要求,但不能以此无端指责别国的技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网速可达4G的9-20倍。5G网络下的延迟也比4G小得多。

    B.5G意味着流量的巨大提升,5G到来的时候,所有的手机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

    C.深圳地区利用经济优势,积极采取优惠政策,多方引进人才,有望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D.网络安全性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应根据科学和事实做出分析判断,还是个政治问题,也要从政治方面考量。

    3.请简要概括,三则材料在报道5G网络时的侧重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主世界

    老舍

    在我们的这个民主世界——金光镇——里,要算裘委员最富于民主精神。

    没有法治的精神,中国是不会强起来的!”这句话,差不多老挂在他的嘴边上。他处处讲“法”。他的屋中,除了盆子罐子而外,都是法律书籍,堆得顶着了天花板。那些满印着第几条第几款,使别人看了就头疼的书,在裘委员的眼中就仿佛比剑侠小说还更有趣味。他不单读那些“天书”,而且永远力求体行。他的立身处世没有一个地方不合于法的。他家中人口很少,有一位太太一位姨太太两个儿子。他说,按法律上说,他不该娶姨太太。于是他就自己制定了几条法律,用恭楷写好,贴在墙上,以便给她个合法的地位。

    裘委员这点知法爱法的精神博得了全镇人士的钦佩。有想娶姨太太的,必先请他吃酒,而把他自己制定的姨太太法照抄一份,贴在门外,以便取得法律的根据。

    这样,裘委员成为全镇上最得人缘的人。假若有人不买他的账,他会引用几条律法,把那个家伙送到狱中去的。他的法律知识与护法的热诚使他成了没有薪俸的法官。他的法律条款与宪书上的节气(按:系指历书上的二十四节而言),成为金光镇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虽然裘委员的威风如此之大,可是在抗战中他也受了不少委屈。看吧!裘委员的饭是平价米煮的,而饭菜之中就每每七八天见不着一根肉丝。鸡蛋已算是奢侈品,只有他自己每天早晨吃两个,其余的人就只能看看蛋皮,咽口吐沫而已。说到穿呢,无冬无夏的,他总穿着那套灰布中山装;假若没有胸前那块证章,十之八九他会被看作机关上的工友的。这,他以为,都是因为我们缺乏完善的法律。假若法律上定好,委员须凭证章每月领五支鸡,五十斤猪肉,三匹川绸,几双皮鞋,他一定不会给国家丢这份脸面的。

    特别使他感到难过的是住处。镇上的房子太不够用。依着裘委员的心意,不管国家怎样的穷,不管前线的士兵有无草鞋穿,也应当拨出一笔巨款,为委员们建筑些相当体面的小洋房,并且不取租钱。可是,政府并没这么办,他只好和别人一样的租房子住了。

    凭他的势力与关系,他才在一个大杂院里找到了两间竹篾为墙,茅草盖顶,冬寒夏热,有雨必漏,遇风则摇的房屋。不平则鸣,以堂堂的委员而住这样的猪圈差不多的陋室,裘委员搬来之后就狂吼了三天。把怒气吼净,他开始布置房中的一切。他叫大家都挤住一间,好把另外的一间做为客厅和书房。他是委员,必须会客,所以必须有客厅。然后,他在客室门外,悬起一面小木牌,写好“值日官某某”。值日官便是他的两位太太与两位少爷。他们轮流当值,接收信件,和传达消息。遇有客人来访,他必躲到卧室里去,等值日官拿进名片,他才高声的说“传”,或“请”;再等客人进了客室,他才由卧室很有风度的出来会客。这叫作“体统”,而体统是法治的基本。

    他决定不交房租。他自己又制定了几条法律,首要的一条是:“委员住杂院得不交房租”。

    房东是在镇上开小香烟店的,人很老实。他有个比他岁数稍大的太太,一个十三岁的男孩,也都很老实。他们是由河北逃来的。河北受敌人的蹂躏最早,所以他们逃来也最早。那时候,金光镇还没有走红运,房子地亩都很便宜,所以他们东凑西凑的就开了个小店,并且买下了这么一所七扭八歪的破房。金光镇慢慢发达起来,他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而房子,虽然是那么破,也就值了钱。这,使裘委员动了气。他管房东叫奸商,口口声声非告发他不可。房东既是老实人,又看房客是委员,所以只好低头忍气吞声,不敢索要房租。及至别的房客也不交房租了,他还是不敢出声。在他心里,他以为一家三口既能逃出活命,而且离家万里也还没挨饿,就得感谢苍天,吃点亏又算得什么呢。

    裘委员看明白了房东的心意,马上传来一个小流氓:“你去向房东说:房子都得赶紧翻修,竹篾改为整砖,土地换成地板。我是委员,不能住狗窝!要是因为住在这里而损及我的健康,他必受惩罚!这些,都有法律的根据!此外,他该每月送过两条华福烟来。他赚钱,理当供给我点烟。再说,这在律书上也有明文!他要是不答应,请告诉他,这里的有势力的人不是我的同事,就是我的朋友,无论公说私断,都没他的好处。我们这是民主时代,我不能不教而诛,所以请你先去告诉明白了他。”

    房东得到通知,决定把房子卖出去,免得一天到晚的怄气。 

    裘委员请来几位“便衣”。房东住在小香烟店里,家中只剩下太太与十三岁的男孩。便衣们把房东太太打了一顿——男人打女人是我们这个小民主世界最合理的事。他们打,裘委员在一旁怒吼:“混账!你去打听打听,普天之下有几个委员!你敢卖房?懂法律不懂?混账!”

    打完了房东太太,便衣们把他十三岁的男孩子抓了走。

    “送他去当壮丁!”裘委员呼喝着。“混账!”房东急忙的跑回来。他是老实人,所以不敢和委员讲理,进门便给委员跪下了。

    “你晓得我是委员不晓得?”裘委员怒气冲冲的问。“晓得!”房东含着泪回答。

    “委员是什么?说!”

    “委员是大官!比县太爷还大的大官儿!”

    “你还敢卖房不敢?”

    “小的该死!不敢了!”

    “好吧,把你的老婆送到医院去,花多少医药费照样给我一份儿,她只伤了点肉皮,我可是伤了心,我也需要医药费!”

    “一定照送!裘委员放了我的孩子吧,他才十三岁,不够当壮丁的年纪!”房东苦苦的哀求。

    “你不懂兵役法,你个混蛋!”

    “我不懂!只求委员开恩!”

    “拿我的片子,把他领出来!——等等!”

    房东又跪下了。

    “从此不准你卖房,不准要房租,还得马上给我翻修房子,换地板!”

    “一定办到!”

    “你得签字;空口无凭,立字为证!”

    “我签字!”

    这样,委员与房东的一场纠纷就都依法解决了。这也就可以证明我们的金光镇的确是个民主世界呀。

    (原载1945年《民心》(半日刊)第一卷,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既有粗线条的勾勒,也有具体片段的细致描绘,语言描写尤为精妙,几句对白,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小说幽默中富有讽刺,比如“他的立身处世没有一个地方不合于法的”,因为自己有姨太太,于是他就制定了几条法律,规定姨太太的合法性。

    C.裘委员家里有法律书,墙上贴有法条,吃饭讲法,住宿讲法,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法律与法制,与别里科夫一样个性鲜明,都是当时社会制度的殉葬品。

    D.文章着力刻画裘委员的丑恶形象,意在提醒当时的国民政府,这样虚假的民主世界不是人民需要的,讽刺效果显著。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小说结尾说,“这也就可以证明我们的金光镇的确是个民主世界呀。”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为金光镇的代表,裘委员的“民主精神”实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天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诸吏给事中。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刻奏嘉“言事恣意,迷国周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候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日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辄推不受,曰:“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龚胜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B.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C.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D.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取字表示进入成年,可以男婚女嫁了,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古人自称多称字,尊称别人多称名。

    B.“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C.“谏官”又称“谏臣”,汉代谏议大夫的职责是“直言极谏”,主要针对君主的不当言行,向君主提出相关建议。

    D.“印绶”指官员的印信和系印的丝带。铸印材料和绶带颜色可以区分官阶,如汉代丞相太尉用金印紫绶,而二百石官员只能用铜印黄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汉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B.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担任光禄大夫时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

    C.龚胜敢于坚持已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帝、孝景帝祠庙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最后都是他获胜。

    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示朝授予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敬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②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为六朝古都。②安石:谢安,字安石。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新营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待坚,后遭谗被疏。

    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写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以故作轻松之笔,写出自己的深深忧愁。

    B.“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自问自答,作者眼中的建康,徒留“帝狂之都”的空名,已充满一片败亡的气息。

    C.“柳外斜阳”五句写眼前之景,把“兴亡满目”落到实处,所见之景表现了作者内心之情,渲染一种悲凉凄楚的气氛。

    D.“儿辈”两句的意思是:建立功名的事,让给小儿辈干吧,我只须整天下棋消磨岁月。表达词人豁达淡泊的心境。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3)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唐玄宗无论是在明媚春景中还是在萧瑟秋雨中都会触景而生思念杨贵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湖北潜江“小龙虾学院”首批学生未等毕业就被各企业预定得①荡然一空,引发了人们对专业技能人才与职业教育崭新魅力的热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义已②不言而喻,它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战略之举。这几年的就业市场,一头是工厂感叹招工难,另一头却是就业者③叫苦不迭,感叹就业难。其实,就业问题不仅是总量问题,还有一个结构性问题。要化解这一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总体的均衡发展,关注个体的④因材施教。同时,当“工匠精神”广为称颂,不少蓝领工人薪资超越白领,专业技术人才的收益与声誉⑤蒸蒸日上,这些都为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新的心理支撑。

    当然,职业教育要赢得更多青睐,关键还在于不断提升自身质量。职业化意味着专业化,“小龙虾学院”这样的职业院校之所以⑥炙手可热,关键在于办学特色鲜明,紧密对接了市场需求。这也启示更多学校,只有牢牢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避免管理松散、培养目标模糊、理论脱离实际等人才培养窘境,才能擦亮特色的招牌。

    1.文段中画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急需解决,补上职业教育短板

    B.职业教育短板急需补上,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

    C.急需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补上职业教育短板

    D.急需补上职业教育短板,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

    3.下列为文段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龙虾学院”擦亮特色招牌

    B.“小龙虾学院”学生倍受青睐

    C.“小龙虾学院”为何走红

    D.“小龙虾学院”引发热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段,围绕“国家精神”,根据画线句子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式。

    国家精神是什么?简单两个字,就是一个国家的“国魂”。

    示例:它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奉献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材料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寒冷、干早是中国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但科学研究表明,西北正出现变暖变湿的新趋势。2018年甘肃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7.7%。兰州市区和机场间,荒山变绿了;敦煌石窟周围的戈壁,竟然长了草。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可能是西北气候暖湿化的根本原因。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在气流作用下集中到西北,导致西北降水增多。气候的改变,显然将給西北带来积极影响。简单地说,荒山将更容易变绿,甚至都不需要人为去种树种草;庄稼收成将明显增加,极大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到那时,西北还是原来的西北吗?还会有“孔雀东南飞”?想一想,未来的大西北,如果都是绿水青山,如果生态得到彻底改善和保护,那将是怎样的场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