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中单位面积湿地比重最大的是(      )

    A.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西南地区

    2.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正确的利用方式是(      )

    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B.“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

    C.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D.“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雨林生态系统又具有脆弱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与地球气候变暖相关的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是

    A.地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B.影响地球大气中碳氧平衡

    C.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D.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

    2.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积累补充养分少

    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④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速度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下列各问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沉积作用 D. 风化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

    A. 滥伐森林 B. 开山取石 C. 过度放牧 D. 风化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C.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间特征相一致

    D.区域的划分指标,有单一的也有综合的

    2.长江中下游平原誉称“鱼米之乡”,但汉代“或火耕而水耨,或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落后。古代不利开发的自然条件是(   )。

    ①水系分隔     ②土质黏重     ③气候潮湿     ④交通落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东北平原取代长江三角洲平原成为全国的“粮仓”,原因是(   )。

    A.人少地多,沃野千里 B.水网密集,河湖众多

    C.人多地少,精耕细作 D.地球变暖,热量充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读我国不同地区1950~2001年湿地面积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1.五十年代面积最大的是

    A.新疆湿地 B.玛曲湿地 C.滨海湿地 D.三江平原湿地

    2.调查并估算湿地面积的变化,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RS和GPS B.RS和GIS C.GPRS和RS D.GPS和GIS

    3.下列关于湿地的功能或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三江平原多荒地,为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内陆湿地对局部气候的调节有重要意义

    C.崇明东滩地处土地紧缺的上海,为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D.滨海红树林,可成为当地木材的供应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根据国务院批复,我国将规划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区,及澳门横琴地区、中部崛起地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等经济区域。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整体性 B.开放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2.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构

    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

    2.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3.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⑤⑥

    4.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

    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河流的侵蚀作用强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决定建设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B.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旅游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2.从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C.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M平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M区域发展商品粮生产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3.图示平原区域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

    A.尽快开发未垦荒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大规模退耕还湿地,停止粮食生产,建立自然保护区

    C.全面退耕还渔,变种植业主导产业为水产业主导产业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劳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乡镇企业发展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外来投资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图甲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示意图,图乙是荒漠化发展与结果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由东向西降水________,干旱程度__________。

    (2)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乙可见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下降,其实质是__________的退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的。下图是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2)简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椐下列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问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借助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良好的区位条件及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侨乡的优势,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如下图)。但是现在,优势弱化,劣势凸现,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江三角,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面临严峻挑战。

    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人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

    (1)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性条件是   

    (2)从“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

    (3)文中提到珠江三角洲“优势弱化,劣势凸现”,劣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4)该区正以                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