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文言文阅读 3 题,其他题 3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情景默写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在中国快速发展和世界深刻变化两个历史性进程交织作用下,使国家安全的内涵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深刻,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必须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

    从国内看,安全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既要重视国土安全,又要重视国民安全。当前,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要和国家安全供给能力之间尚存差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妥善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解决好安全问题的重要前提。

    从国际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扣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一方面,国家安全的外部环境     ,各种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跨国界流动更加迅速,带来的安全挑战尤其是重大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各领域安全风险和挑战的内外联动、累计叠加效应日益明显,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成本持续上升。在此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挑战,世界各国是     的命运共同体。(   );只有走共同安全之路,国家安全才能持久。因此,在新时代,对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认识,必须     ,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情怀。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中国快速发展和世界深刻变化两个历史性进程交织作用下,使国家安全的内涵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

    B. 在中国快速发展和世界深刻变化两个历史性进程交织作用下,国家安全的内涵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深刻。

    C. 中国快速发展和世界深刻变化两个历史性进程交织作用,使国家安全的内涵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深刻。

    D. 在中国快速发展和世界深刻变化两个历史性进程交织作用下,国家安全的内涵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错综复杂   日积月累   同舟共济   居高临下

    B. 盘根错节   与日俱增   休戚与共   居高临下

    C. 错综复杂   与日俱增   同舟共济   高屋建瓴

    D. 盘根错节   日积月累   休戚与共   高屋建瓴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有每一个国家都安全了,世界才会安全

    B. 只有世界安全了,一个国家才有可能安全

    C. 因为世界安全了,一个国家才有可能安全

    D. 如果世界安全了,那么每一个国家就会安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2•13国家公祭日是一个令无数人心痛的日子,它昭示着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82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_______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横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_______的痛楚、生灵涂炭的悲剧,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让人______,每一次重温之时总让人悲痛不已。时光荏苒,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伟大国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  )

    _______,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设立国家公祭日5年来,爱国情感的力量在汇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惨绝人寰   满目疮痍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惨无人道   百孔千疮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C.惨绝人寰   百孔千疮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惨无人道   满目疮痍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B.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C.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D.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B.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C.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D.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赍发(jī)    傩戏(nuò)   迤逦(yǐ lǐ)   优渥(wū)

    B.酒馔(zhuàn)  彭蠡 (lǐ)     拱券 (xuàn)     棕榈(lǘ)

    C.毗邻(pí)      搠倒(shuò)    茶峒(dòng)     熟稔(niàn)

    D.喧阗(diān)   轻飏(yáng)   簪笏(zān hù)   懿范(y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骖腓   婵娟   茕茕孑立   轻鸢剪掠

    B.陨首   辞藻   明辨是非   酩酊大醉

    C.气概   剽悍   垂涎三尺   皇天厚土

    D.蓬篙   盘桓   彩彻区明   碎琼乱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岑寂:寂静;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B.杀青:写定著作;  仓廒:存放粮食的仓库

    C.央浼:建议;     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D.尺牍:书信;     援例:引用成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叙写的是北宋末年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

    B.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变色龙》《凡卡》《小公务员之死》。

    C.朱光潜,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人之一。《谈中国诗》是他的一篇文艺评论。

    D.《边城》是沈从文著名的中篇小说,反映的是湘西一个边远的小城20世纪初叶的风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

    B.骈体文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滕王阁序》就是那时期的著作。

    C.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庄子》,现存共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D.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不同名称,刘勰《文心雕龙》中写道“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维持生活;          恶乎待哉:凭借

    B.悟已往之不谏 :劝止,挽回;     三径就荒:接近

    C.景翳翳以将入:阴影;          披绣闼:开

    D.爽籁发而清风生:形容籁的发音清脆; 命途多舛:乖违,不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学士之词宗: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B.叨陪鲤对:惭愧地接受;        恭疏短引:序

    C.怒而飞: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抟扶摇而上者:环旋着往上飞

    D.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        行比一乡: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勉;    辩乎荣辱之境:界限

    B.不矜名节:怜惜;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C.夙遭闵凶:早时;       臣之辛苦:辛酸悲苦

    D.日薄西山:迫近 ;      逸兴遄飞:迅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靠着“祖传秘方”,有些“老字号”青春永驻,活力四射;(   )。据报道,一些老字号餐饮,尚在生死线上挣扎。“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正阳楼,在制作大螃蟹、勾兑涮羊肉汤上,具有独家秘方,曾经红极一时,时下却_________。

    当然,也有不少凭借老秘方自新自救的老字号。20世纪90年代,云南白药这个_________的“疗伤圣药”,几乎在人们视野中消失,直到把老秘方运用到新载体上才_________。把白药加入创可贴,云南白药以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的优势收复被美国“邦迪”占领的阵地;把白药加入牙膏,云南白药以防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疗效,迅速与国外牙膏品牌_________。

    绵延千百年,老字号大都历经风霜,它们发展的跌宕轨迹,折射着家国命运的起伏,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汇聚着爱国忧时的民族情感。

    如今,时代变了,市场变了,受众变了,老字号该何去何从?在时代变迁的喧嚣中,只守住经营诚信的优良传统,只守住工艺独特的代代相传的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可是守着秘方“讨饭吃”的老字号,却也不在少数

    B. 可是“讨饭吃”的老字号,守着秘方的也不在少数

    C. 可是因守着秘方而“讨饭吃”这类老字号不在少数

    D. 可是也有不在少数的“讨饭吃”的老字号守着秘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只守住工艺独特的代代相传的秘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

    B. 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代代相传的工艺独特的秘方

    C. 只守住代代相传的工艺独特的秘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

    D. 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秘方的工艺独特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江河日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各有千秋

    B. 每况愈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平分秋色

    C. 每况愈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平分秋色

    D. 江河日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各有千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嘉靖十四年进士。除芜湖知县。献皇后梓宫南祔,所过繁费不赀。永明垩江岸佛舍为殿,供器饰箔金,财用大省。寻擢南京刑科给事中。寇入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论其罪。已,又劾兵部尚书戴金为御史巡盐时,增余盐羡银,阻坏边计。疏虽不尽行,中外惮之。出为江西参议。累迁云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伊王典楧恣横,永明发其恶,后竟伏辜。四十年迁刑部右侍郎。未上,改吏部,进左。寻拜刑部尚书。居数月,改左都御史。条上饬历抚按六事。御史黄廷聘按浙归,道湘潭,慢知县陈安。安发其装,得所携金银货币。廷聘皇恐谢,乃还之。永明闻,劾罢廷聘。浙江参政刘应箕先为廷聘论罢,见廷聘败,摭其阴事自辨。永明恶之,劾应箕,亦斥。故事,京官考满,自翰林外皆报名都察院,修庭谒礼。后吏部郎恃权,张濂废报名,陆光祖废庭谒。永明榜令遵故事,列仪节奏闻,诏诸司遵守。郎中罗良当考满,先诣永明邸,约免报名庭谒乃过院。永明怒,疏言:“此礼行百年,非臣所能损益。良轻薄无状,当罢。又卿贰大臣考满,诣吏部与堂官相见讫,即诣四司门揖,司官辄南面答揖,亦非礼,当改正。”良疏辨,夺俸。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永明素清谨。掌宪在严嵩罢后,以整饬纲维为己任。会给事中魏时亮劾,永明力求去,诏许驰驿归。明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庄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B.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C.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D.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任命,授职;擢: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拜:授给官职。以上全指官职的升迁。罢:罢免。停职:表示罢官的词还有黜,废等。

    B.伏辜:指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该记带出自《诗经·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近义词有“伏法”,即“因犯法而被处死刑”。

    C.考满:明代针对每一位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依此决定其升降去留。

    D.掌宪:指掌管风纪法制;又是都御史的别称。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永明精打细算,节俭开支。任职芜湖期间,献皇后的棺椁路过芜湖,他用石灰粉刷江边的寺庙作为供奉棺椁的场所,供奉的器具仅用箔金装饰,使费用大为节省。

    B.张永明恪尽职守,不畏强权。任职南京给事中期间,他接连弹劾山西总督樊继祖、兵部尚书戴金,奏疏虽不尽行,朝廷内外都很害怕他。

    C.张永明坚守正道,处事公允。浙江布政司参政刘应箕曾被黄廷聘检举而免官,后来见廷聘被免官,便搜集廷聘的罪行为自己辩护。永明厌恶他的为人,弹劾应箕,将他免官。

    D.张永明为官清廉,小心谨慎。张永明在严嵩罢官以后任都御史,以整顿纲纪为已任。后来给事中魏时亮弹劾他,永明于是竭力请求辞职,皇上准许他乘坐公家驿车返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夏酋令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

    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降,何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

    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徙鄜延副总管。上言:“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曰:“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马,从旗鼓千骑,亟趋大军。”客信之,敌以为谔,追之,几不免。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议者谓谔不死,边事不已。

    (节选自《宋史·种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B.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C.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D.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

    B.“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C.“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

    D.“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谔富有智谋。西夏人前来索要归附宋朝的首长令,种谔巧妙回应,让敌人无言以对;后来他又巧施计谋,迫降了西夏将领嵬名山。

    B.种谔备受重用。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重任,让他节制众将;他的官职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C.种谔屡立战功。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

    D.种谔为人狡诈,他曾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为使自己脱险,就欺骗门下客,让他扮成自己去追赶大军,门下客差点儿丢掉性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万里桥①江上习射

    陆游

    坡陇②如涛东北倾 ,胡床③看射及春晴。

    风和渐减雕弓力,野迥遥闻羽箭声。

    天上欃枪④端可落,草间狐兔不须惊。

    丈夫未死谁能料,一笴⑤他年下百城。

    注释:①万里桥:在成都城南锦江上。②坡陇:起伏不平的坡地。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也叫交椅、交床,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入,故名。④欃(chán)枪: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定有兵乱,这里代指金兵。⑤笴(gǎn):箭杆,代指箭。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写景,诗人眼中高高低低的丘陵犹如起伏的波涛奔流而下,别具壮阔的气势。

    B.首联下句点题,诗人在晴朗的春天观看江上将士们演习射箭,陶醉于春日的闲适和愉悦。

    C.颔联上句写春风和软,弓箭力量减弱;下句写将士们膂力不凡,长箭的声响远处可闻。

    D.本诗紧扣“射”字,以景起兴,继而叙事,再转入议论抒怀,有陆游豪迈雄健的诗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①

    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②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③。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窗。

    注:①当时苏轼谪居黄州。②本词截取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白居易《画竹歌并引》、曹希蕴《墨竹》中的部分诗句拼集而成。③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集用他人诗句作词,写自己眼中之竹,自然贴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上阕中“秀”字照应“雨洗”,暗写雨后竹子的光泽,“乱”字则照应“风”。

    C.下阕中“先生”指王文甫,他画的竹子很形象,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

    D.苏轼借笔下的“墨竹”,暗表自己虽处于人生低谷,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衡阳泗州寺

    张抃

    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

    [注]张抃,唐朝将领,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人。雪园,汉朝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悠悠”一词写出“一水”的多种情态:悠长、从容不迫地流淌等。

    B.“几层峡浪寒舂月”写汹涌的峡浪冲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舂”字颇具表现力。

    C.尾联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运用点染,用景物来渲染情感。

    D.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主要是虚写,后四句主要是实写,拓展了表现空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始闻秋风

    [唐]刘禹锡①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它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此处的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操。

    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月迹

    贾平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看,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滿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未,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滿满的圆了,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荒的枝,荒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変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看看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顫,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花盆儿上,爷爷的锻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晴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看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的。”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月亮为题材的诗文很多,且多为借月思乡感怀之作。本文则独出心裁,用追寻月迹作为行文线索,创造出清新优美、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

    B.本文叙写了孩子们“盼月”和“赏月”的情景,既写出了月光的柔美,也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好奇和对月亮的喜爱,为后文“寻月”作铺垫。

    C.在一番“寻月”后,孩子们一改最初的“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而变得“都觉得满足了”,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D.作者通过叙述孩子们追寻月迹的行踪,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中秋夜月的淡雅图画,显示出明月神秘而又慷慨的性格。

    2.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月迹”的丰富含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面具

    魏炜

    海森是一个二流演员,他的经纪人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大富翁费德诺聘请他去给父亲老费德诺演场戏。老费德诺病重住院了,费德诺先生本该在医院里陪着他,但费德诺先生很忙,根本挤不出那么多的时间。但他又怕这事传出去会败坏自己的形象,这时他就想到了和自己长得很像的海森。

    海森是个演员,经过两天的练习,已学得惟妙惟肖,就连费德诺先生本人也分辨不出来。再戴上根据费德诺先生的面貌特制的橡皮面具,简直就是费德诺先生再生了。他就和费德诺先生签下了合同,正式演出了。

    第一次走进病房时,海森还有些忐忑,他老老实实地坐到床边。老费德诺先生看到他到来很高兴,絮絮叨叨地说起了他童年的趣事。海森不敢搭腔,只是在一边不时地应和一句,或是笑笑。但老费德诺先生似乎已经很满足了,脸上一直带着微笑。海森看规定陪护的时间到了,就站起身来。老费德诺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乞怜地望着他,“再陪我一会儿吧,我知道你很忙,但我真的想跟你再说说话呀。好吗?”海森看到老人眼睛里那份热切的期待和隐隐的凄楚,不忍拒绝,就又坐到床前。老费德诺先生又说了10分钟,这才和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并热切地要求他明天准时赶过来。

    一出医院,经纪人就递给他一张支票,海森高兴地收起了支票,这时,过来一个年轻人,声称是《太阳快报》的记者,听闻费德诺先生放弃了很多生意,每天都赶到医院来陪伴父亲,很是感动,特地来采访的。

    海森不愧是一个演员,很快就酝酿出了情绪,来了一个现场表演。他诉说了自己对父亲的爱,诉说了父亲对自己的好,说到动情处,还流下了几滴眼泪,感动得记者眼圈儿都红了,不失时机地给他拍了一张大特写。

    第二天一早,费德诺先生就打来了电话,说《太阳快报》登出了那篇专访,非常精彩,有很多人打电话对他表示敬意,还有几个合作伙伴要尽快跟他签订供货合同。他要提高付给海森的酬金,还要把合同期延长。

    之后,海森继续如约赶到医院,慢慢地他不仅听老费德诺先生说话,还给他讲些笑话。老费德诺经常笑得前仰后合,像个孩子一样兴奋。

    这天下午,海森像往常一样赶到医院。老费德诺脸色很不好,主治医生告诉海森,老费德诺的血液化验中发现了一种病毒变异。这种病毒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药物可以抑制它,它会要了老费德诺的命。

    海森立刻给费德诺先生打了电话,通报了老费德诺的病情,恳求他抽出一些时间到医院去陪陪老费德诺,这可是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了。

    费德诺连连推辞:“我没有时间,希望你能多陪陪他,我可以给你更多的钱。”

    海森生气了:“费德诺先生,在你的眼里只有钱吗?他是你的父亲,他现在需要你。”

    费德诺也生气了:“不用你来教训我,我知道该怎么做。请你按照合同做,不然……”他话里的意思很明白。海森将面临巨额合同赔款。

    海森给气病了。医生对他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海森开上了玩笑:“你不会是说在我的血液里化验出了变异的病毒吧?”医生点了点头。海森猛地一惊,愤怒地吼道:“费德诺,这个混蛋,他骗了我!他是制药公司的老板,是赫赫有名的病理学专家,他一定猜到了老费德诺身体里的病毒有传染性。这个混蛋,他让我替他得了病!”

    第二天下午,又到了他该去陪伴老费德诺的时间。他本来已经恨透了费德诺,下定决心不再替他装下去了,但时间一到,他就再也坐不住了,还是悄悄溜出医院,换上了行头,戴上了面具,赶到了老费德诺的病房。

    老费德诺躺在病床上,有气无力地对他说:“我以为你不会来了。”

    海森笑了:“为什么不来?我听到了好几个笑话,一定要讲给你呢。”

    老费德诺欣慰地望着他,点了点头,眼睛里竟闪烁着泪光。他一挥手,从门外进来两个年轻人,他们是老费德诺的律师。老费德诺对海森说:“先生,请告诉我你的名字。我已经立下了遗嘱,要把财产全部转给你。”

    海森一愣:“你早就看出了我不是你的儿子?”

    老费德诺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辛酸:“儿子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装在了我的脑子里。自打你一进门,我就看出你是假冒的了。但我很喜欢你,孩子。你给我带来了快乐,我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我每天都在盼着你来呢,就连那个可怕的病毒,也被你的快乐赶跑了。我真要谢谢你啊,孩子。”

    海森更是惊愕了:“你都好了?那,那个病毒……”老费德诺得意地笑了:“那是我和医生合演的一出戏,就是要考验考验你,我的孩子。”

    海森心下一松,伸手准备去揭下脸上的面具。

    老费德诺拦住了他:“别揭掉它,孩子。”

    海森愣住了:“你都知道我是假冒的了,我还戴着它干什么呢?”

    老费德诺痛苦地摇了摇头:“你就给我留下这最后的一点儿希冀吧!”

    海森点了点头,重新又把那个费德诺的面具戴好。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森的经纪人介绍他去替代富翁费德诺陪护他病重的父亲,他很卖力地模仿费德诺,并在陪护的时候用尽各种笑话取悦老费德诺,这一切不仅源于他需要钱,还源于他有一颗善良的心。

    B.小说中的标题“面具”有丰富的含义,它既是指费德诺用来欺骗父亲特制的橡皮面具,也指海森和费德诺的充满欺骗的伪善面孔,极具讽刺意义。

    C.当海森被当成费德诺被《太阳快报》记者突然现场采访,海森说到了自己对父亲的爱,父亲对自己的好,感动了记者,这首先得益于他演员的身份。

    D.老费德诺和医生合演的一出戏,使得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悬念顿生,同时也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主题。

    2.小说结尾说到海森得知身份早已暴露,准备揭下面具时,“老费德诺痛苦地摇了摇头:‘你就给我留下这最后的一点儿希冀吧!’”这句话,既是理解老费德诺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庄子在《逍遥游》中以具体事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互相联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杜牧的《阿房宫赋》表现了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情怀,文末他发出警告“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