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单选题 15 题,多选题 3 题,填空题 10 题,作图题 1 题,实验题 3 题,计算题 2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5 题
  1.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B.一瓶1.5L矿泉水的质量约为1.5kg

    C.丰南区夏季最高气温约为25℃ D.初中生100m赛跑的时间约为1mi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 “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 “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青铜峡峡谷,有一支漂流探险队乘橡皮船顺水下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以人为参照物,岸边的树是运动的

    D.以河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0-3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0-l0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A的像会变大

    B.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C.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D.该实验应选择较薄的茶色玻璃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       )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湖水深2m,距水面3m高的树杈上有画眉鸟,距水面1.5m深的水中有小鲤鱼,水中的画眉鸟、树、小鲤鱼、蓝天白云相映成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2m

    B.我们看到水中的“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

    C.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大于1.5m

    D.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折射形成的虚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涂有荧光物质的纸条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荧光物质发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温度计示数不会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 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cm B.6cm C.7cm D.12c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甲、乙两个正方体的边长之比是2:3,质量之比是4:3,那么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A.8:3 B.2:1 C.1:3 D.9: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菜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一。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45

    6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3.0×103kg/m3   10g

    B.1.5×103kg/m3 15g

    C.0.75×103kg/m3   22.5g.

    D.1.0×103kg/m3   20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所用透镜是凸透镜的是(  )

    A.a B.b、d

    C.c D.a、b、c、d都是凸透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3 题
  1.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在4°C时密度最大

    B.橡皮用去一半,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D.1kg的棉花比1kg的铁块质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与这个装置相似

    B.若用不透明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会变暗

    C.若用另一凸透镜叠放在这个凸透镜前,将光屏向左移动一些,会出现更小的像

    D.保持光屏和蜡烛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标有“50”的位置,光屏上一定出现等大的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0 题
  1. 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A所示,其中__________同学读数方法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__________ mL。丙同学称量物体质量如图B所示,明显的操作错误是:____(写出一条即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同学们在考场里,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监考老师在黑板上所写的“本堂考试科目:XX;考试时间:XX”等提示语,这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___反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反射现象引起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___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造成的,此物态过程____热量;如果有风吹来,人会感到更冷,这是因为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小军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 (填“正立”或“倒立” )的____ (填“虚像”或“实像”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射水鱼有非常独特的捕食本领,当搜索到停歇在水面附近树枝、草叶上的猎物后,会选择合适的角度瞄准目标,喷射出1m多高的水柱,将小虫击落水中吃掉如图。根据你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它在水下向水面上的小虫喷水时,喷射的方向应该是对准看到小虫_________(选填“下方”、“上方” ),这是光的_______现象引起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偏食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患近视的人数不断增加。

    (1)图中的_____(填“甲”或“乙”)可用来解释近视的成因。可选用_____来矫正(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某人坐在家门口看小说,看得正起劲时,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走动,他马上摘除眼镜,认出了这个人是谁。那么,此人摘除的眼镜应是_____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打到光电屏(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如图所示,与液面夹角为45°的光束经液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光点S1,一段时间后光点由S1移到S2时,且S1 S2的距离为4 cm,则该液面_____ (选填“上升”、或“下降”)的高度为_____c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所示,在维形瓶中装入适量热水,再用橡皮膜封闭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冷水中后,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体积_________,密度_________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瓶口的橡皮膜会明显向下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小明把装有450mL纯净水的容器放进冰箱,当容器里的水全部变成冰以后,冰的质量是______g,此过程体积变化了______cm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1 题
  1. 作图题:

    (1)如图所示,请画出下面光线经过凹透镜的光路图。

    (_________)

    (2)平静水面上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水面上C点的人眼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重合,A点代表小鸟,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以及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AB、CD是同一光源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请作出光源S和它的像

    (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3 题
  1.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是两个粘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实验次序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3

    60

    60

    (1)如图乙所示,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___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_______;

    (2)在探究过程中,小明得到了上表所示的数据:小明实验过程中,漏记了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____。分析上述实验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3)如果让光线迎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

    (4)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_____________ ( 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 cm;

    (2)移动蜡烛和光屏,当处于图乙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我们生活中的_____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如图丙所示,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45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___ (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丁中的_________ (选填“1”、“2”、“3”或“4”);

    (4)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戊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5)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为使烛焰的像仍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改变蜡烛与光屏位置的情况下,应将_______。小莉觉得这样比较麻烦,请你帮她想出一个改进的方法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明在实验室里面测量某合金块的密度如图所示。

    金属

    密度(g/cm3)

    1.74

    2.70

    7.15

    7.47

    (1)将天平放在水平实验台上并将游码归零后,小明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 (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天平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合金块的质量是_____g;

    (3)小明用细线拴住合金块并将它浸没在盛水的量筒中,量筒的示数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则该合金块的密度为______g/cm3;

    (4)小明通过查阅密度表得知如下几种金属的密度(如表三),则该合金块可能是________;

    A.铝镁合金         B.铝锰合金         C.锌铝合金

    (5)在实验时,如果合金块没有完全浸没,则他测得的密度值会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实验中,小华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了,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她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A.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

    B.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烧杯的质量

    C.溢水杯装满水,将石块轻轻浸没在水中,并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

    D.________

    石块的密度表达式是:=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2 题
  1. 兰兰家有两颗祖传的和田玉石(密度为3×103kg/m3),大小完全相同。学习了质量密度知识,兰兰进行了探究。将玉石分别放在已经调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盘上,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

    (1)若只有一个是实心的,则______(选填“甲”或“乙”)是空心的;

    (2)空心玉石的空心部分体积有多少cm3?

    (3)若测得该玉石的质量为105g,将空心部分注满水,玉石的总质量是多少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丽妈妈需要“5L”的塑料桶,爸爸找来一只容积未知的桶,如图所示,这只桶是否合适呢?小丽进行了实验,测出塑料桶质量为0.25kg,盛有半桶水时称得总质量是2.5kg。

    (1)请你帮小丽计算这只塑料桶是否符合妈妈的需要?

    (2)若妈妈有18kg食用油,至少要用爸爸拿的这样塑料桶几只来装?(

    (3)若盛满某种液体时测得质量是3.94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有多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