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C.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②卒起不意  ③进兵北略地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良乃入,具告沛公  ⑥令将军与臣有郤  ⑦沛公不胜杯杓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⑩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⑪因击沛公于坐 ⑫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②③④⑥⑨ B.②⑤⑦⑧⑪⑫ C.①②④⑥⑧⑫ D.①②③④⑧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③越国以鄙远   ④函封之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   ⑥使使以闻大王   ⑦太子迟之   ⑧吾得兄事之   ⑨道芷阳间行   ⑩素善留侯张良  ⑪项伯杀人,臣活之  ⑫ 秋毫不敢有所近

    A.①④⑧⑨/②③⑥⑪/⑤/⑦⑩⑫/ B.①④⑧/②⑥⑪/③⑦/⑤⑨/⑩⑫

    C.①③⑧/②⑥⑦⑪/④⑤⑨/⑩⑫ D.①③⑧⑨/②⑥⑪/④⑤/⑦⑩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⑤群臣侍殿上者  ⑥沛公安在  ⑦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⑧大王来何操  ⑨吾属今为之虏矣   ⑩此天子气也 ⑪ 将军战河北 ⑫ 毋从俱死也

    A.①⑥⑧/②/③⑤/④⑨/⑦⑩/⑪⑫ B.①⑥⑧/②⑪ /③⑤/④⑦⑨/⑩/⑫

    C.①⑨/②⑪ /③⑩⑫/④⑦/⑤/⑥⑧ D.①⑨⑩/②⑪ /③⑤/④⑦⑫/⑥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②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在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新了亚洲记录,并且为中国再添一金。

    ⑤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短篇小说集,几乎无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还算差强人意。

    ⑥初春时节的江南,已是嫩草青青,应时的花儿也悄悄绽放,真是春意阑珊,让人陶醉。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 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 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人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莫定坚实基础。

    D. 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物理学家张首晟等人发现了“天使粒子”,将主要运用于计算机领域,从理论上证明量子计算的可行性,推动人类进入更高层次的信息文明社会。

    B. 在互联网日渐普及的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设中国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在校园中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C. 中医师建议,失眠症的初期患者要及时治疗,不要忌讳用药,因为治疗早期失眠的药物大多数以中成药为主,缓解病症效果明显,副作用也很小。

    D.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充满活力的千年商都广州作为领跑者,在经济方面不仅要锐意创新,还要在法制方面进行改革,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经典阅读有全然不同于“浅阅读”的特点。它有对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热切关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因此提供给人的是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

    所谓了解世界,是说借由经典提供的经验,人们能找到世界的原始图景,从而认清未来发展无穷。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也发生过类似的感慨——这个世界是如此之美,但人看到的是如此之少。仅仅是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吗?其实,主要是因为个体常受种种困扰的限制,未能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与方法。而经典阅读能让自感处处受限的我们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视野,所以,这个活动会被称为“心灵的探险”与“灵魂的壮游”。或以为,生活是最好的导师,这话自然不错,但对于经典阅读,我们想说的是,生活并不必然就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世界也并不必然就比人的心智创造更能象征存在的本质,而由媒体构建出的生活世界,有时更只是表象,它的肤泛和破碎,根本不足以映像真实的世界。如果没有经典思想的烛照与指引,它们完全有可能被表现得毫无真实感,更遑论深邃。由此,透过现象,直抵本质,在不出离历史细节和人性真实的同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任务也就无从完成。

    所谓观照自我,是说人生有限,决定了人有使命要完成,不但对自己和家人,还有对国家和社会。而要做到这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但实际情形是,人恰恰最难自知,故“自知者明”与“认识你自己”,会成为横亘在东西方所有人面前的千古难题。而经典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能助人了解自己,因为它致力于一切真假和善恶的剔析,对集天使魔鬼于一身的人性原态更有深刻的追索,这些都能让人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从而疏浚心源,检点小我,唤出自觉意识,养成反省习惯,然后从心底生出广大的社会关怀,乃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上的担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普鲁斯特所谓“阅读过程是一交流的过程,是一次与不在场或已死去的当事人的心灵对话”,也是强调通过人书对话真正认识自己。

    而“浅阅读”显然不能达成这个目的。即使“浅阅读”中的“励志阅读”,意义看似很正面,但集矢于职场小说或名人传记,眼下从成人到孩子,纷纷追捧这类书为经典,注意的多是外在的物质成功,譬如事业(主要表现为金钱的获取)、婚姻(主要表现为金童玉女式的梦幻结合),而非内在的精神成长;且主角多是位尊而多金的工商巨子、明星大腕,这样的情感太廉价通俗了。它只让人看浪漫的童话,而忽视在汗水中欢呼收割的普通人的成功才更具说服力,更忽视意志品德与抗挫折力的养成对人性成长才最有意义,必不能像埃及作家阿巴斯·阿卡德说的那样,给人“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或“从生命的深处增加生命”,相反,与叔本华说的“滥读”倒眉目相似。为防止“滥读”而导致杰出头脑离开思想,叔本华要人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贸然去读那些正在爆红的大众书,不管是政治、宗教的小册子,还是诗集和小说,用他峻刻的话说,“凡为傻瓜写作的人,总会有一大群读者。请不要浪费时间去读这些东西”。他呼吁人把时间花在阅读“具有伟大心灵的作者的作品上”,他的意思是,“那些作者超越众人,他们的声音值得你去倾听。

    (节选自汪涌豪《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经典阅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典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种种困扰的限制,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和方法,认清未来发展。

    B.经典阅读又被称为“心灵的探险”和“灵魂的壮游”,它能让我们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视野。

    C.经典阅读能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生有限,对自己、家人、国家、社会要有使命感。

    D.经典阅读因为能帮助人了解自己,所以它致力于对一切真假和善恶的剔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活虽然是最好的导师,但它未必就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

    B.媒体构建的生活世界,有时只是表象,很难映像真实的世界。

    C.人最难自知,但只要了解自己,就能够做到观照自我。

    D.经典阅读不同于“浅阅读”,它强调通过人书对话真正认识自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媒体因为有了经典思想的烛照与指引,它们所构建的生活世界会被表现得更具真实感。

    B.阅读经典可以让人们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检查自己,并养成反省习惯。

    C.“浅阅读”并非全都无用,但沉浸其中的人们收获的只能是外在的物质成功。

    D.那些正在爆红的大众书总会有一大群读者,但它有可能会导致杰出的头脑离开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11)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中“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又”字写出了作者对小园的留恋,这里是他在战乱中得到慰藉的地方。

    B. “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这句话两次出现,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直接抒发了作者满腔仇恨、满腔愤懑的感情。

    C. 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早日到来的期盼。

    D. 本文写少女的死,只拈出一个细节来刻画,不去作平铺直叙的交代,这样写给人印象更为鲜明强烈。

    2.文章第⑩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元素,字大朴,邢国公李密之孙。任侍御史,时杜亚为东都留守,恶大将令狐运,会盗发洛城之北,运适与其部下畋于北郊,亚意其为盗,遂执讯之,逮系者四十余人。监察御史杨宁按其事,亚以为不直,密表陈之,宁遂得罪。亚将逞其宿怒,且以得贼为功,上表指明运为盗之状,上信而不疑。宰臣以狱大宜审,奏请覆之,命元素就决,亚迎路以狱成告。元素验之五日,尽释其囚以还。亚大惊,且怒,亲追送,马上责之,元素不答。亚遂上疏,又诬元素。元素还奏,言未毕,上怒曰:“出俟命。”元素曰:“臣未尽词。”上又曰:“且去。”元素复奏曰:“一出不得复见陛下,乞容尽词。”上意稍缓,元素尽言运冤状明白,上乃寤曰:“非卿,孰能辨之!”后数月,竟得其真贼,元素由是为时器重,迁给事中。时美官缺,必指元素。迁尚书右丞。

    元和初,征拜御史大夫。自贞元中位缺久难其人至是元素以名望召拜中外耸听。及居位,一无修举,但规求作相。久之,浸不得志。见属官必先拜,脂韦①在列,大失人情。李锜为乱江南,遂授元素浙西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元素少孤,奉长姊友敬加于人,及其姊殁,沉悲遘疾,上疏恳辞,从之。数月,以出妻免官。初,元素再娶妻王氏,石泉公方庆之孙,性柔弱,元素为郎官时娶之,甚礼重,及贵,溺情仆妾,遂薄之。且又无子,元素寝疾昏惑,听谮遂出之。妻族上诉,乃诏曰:“李元素病中上表,恳切披陈,云‘妻王氏,礼义殊乖,愿与离绝’。初谓素有丑行,不能显言,以其大官之家,所以令自处置。访闻不曾告报妻族,亦无明过可书,盖是中情不和,遂至于此。胁以王命,当日遣归。不唯王氏受辱,实亦朝情悉惊。如此理家,合当惩责。宜停官,仍令与王氏钱物,通所奏数满五千贯。”元和五年卒,赠陕州大都督。

    (旧唐书《李元素传》)

    注:①脂韦:油脂和软皮。后因以“脂韦”比喻阿谀或圆滑。

    1.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贞元中/位缺久/难其人/至是元素以名望/召拜中外/耸听

    B.自贞元中位缺/久难其人/至是元素以名望召拜/中外耸听

    C.自贞元中/位缺久难/其人至是/元素以名望召拜/中外耸听

    D.自贞元中位缺/久难其人至是/元素以名望召拜/中外耸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称人称名,称己称字,是古人基本的礼貌。

    B.“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C.“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有许多种,采用皇帝年号来纪年是其中一种。

    D.“赠”,又可称作“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亚心胸狭隘,与大将令狐运不合,借洛城北面出现盗贼,诬陷令狐运,将其逮捕,同时抓了四十多人。并上报朝廷,皇帝信而不疑。

    B.李元素明辨是非,主动申请仔细验察令狐运为盗之案。审查后将此案所囚之人全部释放。虽经阻挠,但执着坚持,案件最后真相大白。

    C.李元素为官始清后庸,任御史大夫以后,并没有更好的成绩,只求按规矩做事,处世圆滑,曲意待人,让人们大失所望。

    D.李元素对姐姐恩敬有加,对妻子王氏态度前后有差,后来听信别人的挑唆,休了王氏。妻子的族人告到朝廷,李元素被停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监察御史杨宁按其事,亚以为不直,密表陈之,宁遂得罪。

    (2)元素少孤,奉长姊友敬加于人,及其姊殁,沉悲遘疾,上疏恳辞,从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展西湖二首①(其一)

    (宋)宋庠

    绿鸭东陂②已可怜,更因云窦③注西田。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

    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

    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

    (注)① 皇祐年间,宋庠贬官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完工后,他写下《重展西湖》二首以记其事。②东陂,指西湖的东部分。③云窦,指从山穴或山谷中涌流而出的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绿鸭”写水的色彩。东半湖绿波荡漾,水光粼粼,风景已经十分可爱了,“更因”承接上文,描写西半湖流云涌动,其风景更令人陶醉。

    B.颔联凿通了东西两湖,鱼和鸟得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展尽”是个双关动词,既是说湖面开阔了,就像大江大河一样无边;又是说诗人极目远眺,看到水天一色,胸怀顿觉开阔。

    C.尾联作者抒情达意。古人称太守、郡守、刺史之类的地方长官为使君。这时宋庠正贬官许昌,为知州,故自称“使君”。

    D.诗人善于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感情,自然而含蓄。诗人的观察力比较细密,故状物、写景细腻传神。

    2.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其四)

    (2)___________________,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

    (3)___________________,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馀雪》)

    (4)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5)离别家乡岁月多,_______________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6)《论语》十则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十则中强调求知要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请根据下面的“团队共创”工作流程图给“团队共创”概念下一个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毛泽东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要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往往正蕴藏在历代圣哲先贤、仁人志士的精神气节中:孔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岳飞、邓稼先、袁隆平、郎平。

    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具有怎样的“中国精神”?请结合材料中的两三个典型人物,谈一谈你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和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