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2017年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入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寻“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唯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在城市,会经常遐想乡村的恬淡生活,其重要原因是多数人的根在乡村。

    B.想要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就要在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

    C.只要村落不断变化成长,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守护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D.保护古村落,不是要关注实体建筑,而是要关注村民生活,使其成为受益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现实中古村落锐减现象写起,提出聚焦村民生活质量,保护古村落的建议。

    B.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句子,点明了中华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的特点。

    C.作者围绕“守护好古村落,才能守护好乡愁,留住根”的论点,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及做法。

    D.铜关侗寨的事例从反面印证了保护古村落要见物更要见人,保护村落的基础才更坚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些年来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其中缘由包括过度商业开发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B.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属性,即使在城镇化的今天它也有重要意义。

    C.美丽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是因为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

    D.引用冯骥才的感叹,恰恰反映出作家对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古村落保护时间紧迫的担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 年 4 月 2 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 目标:

    到2020 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 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 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2025 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 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2030 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 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材料二

    2018 年 6 月 8 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 计划》,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 人说: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 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 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版),积极开展“新工 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 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 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 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 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 学内容。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 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此外, 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 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鼓励、支 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 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材料三

    6 月 10 日,在江汉大学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多数家长们看好它的就业和薪资前景。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教育部在汉高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非常积极主动。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武汉大学 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省属高校中,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作为市属高校的江汉大学围绕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增加了 大数据、智能制造专业方向;武汉商学院去年成立了湖北省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部分民办高校也十分敏感,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 术专业,武昌首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认为,人工智 能人才一定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一定要打牢基础。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 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程辉也持同一观点。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学、计算机这些 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 长杨维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结合项目进行培养。

    ——摘编自 2018 年 6 月 12 号《长江日报》

    1.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0 年时,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基本完 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B.2025 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在我国 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2030 年,中国要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高校在技术和 人才方面,要发挥核心力量作用。

    D.该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 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2030 年,高校将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 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B.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开放人工智能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科普 工作。

    C.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前景有关,同时,跟教育部出 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有关。

    D.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一定要打牢基础,所以,专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 的相关知识。

    3.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  亲

    张 翎

    母亲要来多伦多探亲,苏伟请了半天假,独自在家收拾房间。关于母亲的住处,苏伟两口子有过一些激烈的讨论。

    苏伟觉得母亲的眼睛不好,怕上下楼梯摔跤,应该住在楼下进门的那间房。妻子晓烨说楼下这间房是她的办公室,办公桌极是笨重,电话、传真、电脑、打印机重新布线都要费事。两人争执了半天,结果是苏伟的意见胜出——苏伟说母亲来探亲,没有医疗保险,若真摔了,医疗费用将是一笔硕大的开销。晓烨沉吟了半天,才说:要搬你搬,我不管了。

    机场里接了母亲,母亲的模样倒没什么大变,只是身材更矮小了一些。母亲把鼻子凑得近近地打量儿子,像是猫在闻食。“头发哪儿去了?瘦成这个样子。”母亲摸着儿子的手,啧啧地叹气。“还是你媳妇比你强,腰圆肚圆的,一看就是身体好。”苏伟捅了母亲一下,让母亲住嘴。晓烨这些年一直在尝试各种各样的减肥秘方,最听不得人说她胖。

    母亲的眼病,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至今回想起来,苏伟总觉得是自己偷了母亲眼睛的那份光亮。苏伟的父亲去世很早,他和两个哥哥都是靠着母亲在皮鞋厂工作的微薄工资养大的。母亲常年营养不良,又劳累过度,有一天突然眼睛就坏了。三个孩子就是在那个时候才真正懂事起来的。每天做完作业,就开始糊火柴盒。糊火柴盒的收入孩子们只上交一部份,另一部分自作主张拿去给母亲买了鱼肝油。后来三个孩子都成了家,大哥二哥搬出去住,苏伟也大学毕业去了省城。

    母亲这些年始终自己一个人过,却不愿和任何一个儿子住在一起。苏伟是母亲最疼的一个老儿子,所以当苏伟提出要母亲来多伦多探亲的时候,母亲虽有几分犹豫,最后还是来了。母亲是个节省的人,在苏伟家,母亲舍不得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总是手洗了自己的衣服挂在卫生间里晾干,水常常滴答一地。听见滴滴哒哒的水声。晓烨说了多次地砖浸水要起泡的,后来母亲就等到早上他们都上了班才开始洗衣服,快下班时赶紧收拾起来。地上的水迹,母亲是看不清的,晓烨的脸色就渐渐难看了起来。

    母亲操劳惯了,到了儿子家里,依旧煎炒烹炸,一屋子油烟,惹得火警器呜呜地叫……

    后来,晓烨就带着月亮在外头吃饭,再打包了外卖给苏伟母子吃。母亲无饭可做又不懂英文,连普通话也说不好,看不懂书和电视,更不爱出门,每天只在家里巴巴地坐着等儿子回来,天黑了也不开灯,省着电费。

    母亲近年学会了抽烟。母亲很是稀罕月亮,见了月亮就爱搂一搂,亲一亲。月亮用英文说不要碰我。母亲听不懂,却看出月亮是一味地躲。晓烨便对母亲说:“月亮不习惯您的烟味。”母亲听了,从此再也不敢碰月亮。

    母亲的签证是六个月的,可是母亲只呆了一个半月,就提出要走。其实母亲是希望儿子挽留的。可是晓烨没说话,苏伟就不能说话。母亲虽然眼力不好,却看出儿子得看儿媳妇的眼色行事。

    航班是大清早的,苏伟一个人开车送母亲去机场。一路上,苏伟只觉得心里有一样东西硬硬地堵着,气喘得不顺,每一次呼吸听都像在叹气。泊了车,时间还早,苏伟就领着母亲去机场的餐馆吃早饭。母亲的手颤颤地伸过饭桌,抓住了苏伟的手 :“娃呀,你听她的,都听。妈年轻的时候,你爸也是顺着我的。”母亲的话在他堵得严严实实的心里砸开一个小洞,眼泪无声地涌了出来。他跑去厕所,坐在马桶上,哭了一场。走出来,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装有两千美金信封,硬塞进母亲兜里:“两千美金,大哥二哥各五百,您留一千。”

    然后陪着母亲排在长长的安检队伍里,母子不再有话。临进安检门的时候,他迟疑了一下才说:“哥写信打电话,别提,那个,钱,的事。”

    送走母亲,走出机场,外边春寒料峭,苏伟想找一张手纸擤鼻涕,却摸着了口袋里原封不动的信封。苏伟坐进车里,启动了引擎,却很久没有动身。汽车噗噗地喘着粗气,白色的烟雾在玻璃窗上升腾,聚集,又渐渐消散。

    (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机场见到儿子后的打量、抚摸、叹气,以及在家里忍不住想搂搂,亲亲月亮,这些表现都体现出母亲的慈爱。

    B. 父亲去世得早,苏伟兄弟三人长大成家后都出去住了,而“母亲这些年始终自己一个人过”,反应了她的落寞与伤心。

    C. 不习惯异国他乡的生活,难以融入儿子家的家庭氛围等多重复杂因素,导致母亲探亲期限未到就提出要离开多伦多。

    D. 苏伟送别母亲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暗示出他给母亲和哥哥两千美金的事情并未征得晓烨的同意,而且也不想让她知道。

    2.文中的“母亲”具有哪些品质?请结合原文分条概括。

    3.请结合原文,探究造成“母亲”与“妻子”矛盾冲突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小题。

    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待之。武往锐师,老母系之,臣昼夜待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未几,宫廷左右及五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B.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C.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D.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伯:指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卿五等爵位。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B.秦晋之好,原指春秋时秦、晋两国世通婚姻,后泛称任何两姓之联姻。有时也简称为“秦晋”。

    C.三军: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

    D.旬:指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三旬);又指十岁为一旬。本文是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但是,佚之狐和烛之文都反对奖赏烛之武,都认为自己有功,应当受到奖赏。

    B.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觉得这次郑国能脱离困境,他举荐有功,应该受赏。

    C.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在侍奉老母亲、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对退秦师有功,应该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

    D.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

    (2)武往锐师,老母系之,臣昼夜待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绕”“翻”“吹”“自语”等词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B.“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

    C.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动物猖獗,秋风凉薄,故而词人难以安然入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

    D.感慨不等于悲观,梦中醒来,“眼前万里江山”,看似闲愁,实则旷远雄劲。

    2.词的上片用了哪些意象营造出凄冷萧条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自己淡泊名利,志趣高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桃花源记》通过描写老人小孩来表现桃花源人们幸福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类和________的创作风格。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斗争的________。《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的史诗般的经历,而且把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堪称________。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比比皆是,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等。(       ),创造奇造。此外,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地刻画自然形象表现社会美,如《沁园春·长沙》中“击长空”的鹰、“翔浅底”的鱼等,而他在诗词中表现出来的 ________的气度更令读者心驰神往。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

    A.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B.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C.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D.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2.划线处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一项是(   )

    A.独树一帜    峥嵘岁月     千古绝唱     指点江山

    B.别具一格    蹉跎岁月     千古绝调     侃侃而谈

    C.独树一帜    蹉跎岁月     千古绝唱     指点江山

    D.别具一格    峥嵘岁月     千古绝调     侃侃而谈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警句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

    B.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C.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的,就是这些警句

    D.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的就是这些警句,它们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一段捐助贫困地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欢迎同学们莅临这次捐助贫困地区的活动,这次活动是学校团委指使组织的,我们的鼎力相助一定会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燃眉之急,我相信大家都不是吝啬鬼,请到会的同学献出自己的爱心,务必捐款捐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 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以“洒下一粒       的种子”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要求:字数800,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抄袭,诗歌除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