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 “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这表明(    )

    A. 中国饮食文化在碰撞中渐变

    B. 西式餐饮渗入中国普通百姓家

    C. 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

    D. 中国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方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这部法律

    A. 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B. 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人

    C. 适应了罗马共和国的发展需要

    D. 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2 题
  1. 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A.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B.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C. 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D.实现了自由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 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

    B.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

    D. 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A.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 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D. 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A. 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 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 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 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统计 1789—1998 年,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文职官员共有16人,其中总统2 人,内阁部长1人,参议员1人以及法官12人。其中有7人(全部是法官) 被审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职。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B. 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

    C. 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   D. 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

    A. 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 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

    C. 主张“治之经,礼与刑”

    D. 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令: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材料可以说明

    A. 民国沿用清朝审判制度

    B. 临时政府政令不为民众知晓

    C. 司法部门不执行政府政令

    D. 新文化运动发生有其必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松窗梦语》记载:歙县的“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歙人潘侃曾说:“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这反映(  )

    A. 徽商藐视国家经济政策

    B. 长途贩运是徽商的重要经营方式

    C. 徽州商业传统源远流长

    D. 徽商资本雄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B.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C.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D.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定《防夷五事》,建议清廷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李侍尧的意图是(  )

    A. 厉行海禁   B. 强化海防

    C. 以商制夷   D. 垄断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这表明雅典(   )

    A.旧有贵族退处政治舞台 B.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

    C.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 D.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 18世纪中期的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

    B. 19世纪以来英国一直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C. 19世纪末德国的制造业产值超过英国

    D. 18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的制造业起点高,发展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到:“同治、光绪年间的政治领袖如曾、左、李及恭亲王、文祥诸人原想一面避战,一面竭力以图自强。不幸,时人不许他们,对自强事业则多方掣肘,对邦交则好轻举妄动,结果就是误国。”对上述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 政治领袖们的自强运动大大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B. 误国突出表现为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战败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是政治领袖们避战的结果

    D. 时人多方掣肘是导致自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表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的主要变化,表中数据反映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A. 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增加

    B. 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C. 原料出口比重减少

    D. 中国近代工业日渐萎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 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B.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 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D. 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总行第一任大班是曾在汇丰银行任职数十年的英国人美德伦。该行创办时的主要投资者多是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该银行的创办和经营

    A. 有利于洋务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B.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便利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A. 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C. 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D.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这里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是指

    A. 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

    B. 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

    C. 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

    D. 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据统计,美国在18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40%以上……到19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20世纪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这组数据直接说明

    A. 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B. 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

    C. 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D. 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关税与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一霍利法案》,对进口商品提出高得异乎寻常的税率。此后,英国在1932年通过了《进口税法》,各国掀起了一场关税战和贸易战。两年内,全球贸易量萎缩了2/3。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1950—1973年的24年间,国际贸易额从607亿美元增至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均增长10.3%。

    ——摘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限制其他国家货物进口)计划。这一计划的提出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争议,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则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据新华网、东方财富网整理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英美两国采取的措施主要与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两国的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当时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实质性不同?并分析两种措施的各自利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典》。据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这一部书,在当时,……算做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撰。……《法经》共分六篇,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又以一篇著其加减。盗是侵犯人的财产,贼是伤害人的身体。盗贼须网捕,所以有网捕两篇。其余则并为杂律。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古罗马的公民法内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即公私法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表现出诸法合体的特征。发展到万民法以后,由于罗马帝国境内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民事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私法体系更为发达。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程序的严格执行是为了保证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程序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罗马法注重程序是法律体系完备的表现。

    ——庄鹏《罗马法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基本特点。

    (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观点。依据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