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1 题
  1. 1907年,英国保守党的张伯伦首先使用了“影子内阁”一词,影子内阁由下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同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影子内阁不附和当任内阁,给当任内阁施加种种压力。它的出现是

    A. 政党政治恶性斗争的结果

    B. “责任内阁制”发展的必然要求

    C. 资本主义金钱政治的体现

    D. 英国民主政治日渐成熟的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代确立了严格的官吏致仕(退休)制度。官吏致仕的法定年龄为七十岁,或“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五品以上的官致仕,直接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则由尚书省奏皇帝批准。这有利于

    A. 官僚制度发展成熟

    B. 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

    C. 完善社会养老体系

    D. 形成尊老的社会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厉镇压私自出国的人民,并宣称“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1909年,在荷属印尼华侨的请求与国内舆论催促下,清政府出台了《大清国籍条例》,确立了血统主义原则,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变化反映出

    A. 清政府外交主权观念增强

    B. 侨民安土重迁观念得到强化

    C. 传统的华夷观念完全丧失

    D. 清末“新政”注重重塑政府权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48年,大约有20%的波士顿人乘火车上下班。208列火车中有118列出入于该城的7个终点站,这些线路呈放射状由市中心区向外伸展,服务于波士顿15英里方圆的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近代城市职能的变化

    B. 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

    C. 第三产业的兴起发展

    D. 经济结构革命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加试题)传说中禹的足迹遍布四方,各地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其中,“禹凿龙门”更是世代相传的经典故事。但据现代科学考证,在当时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水平下,开凿龙门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事实上大禹的不少事迹都存在后人附会的现象。这表明

    A. 神话传说只有得到考古证实才有价值

    B. 英雄人物的事迹大多是后人附会之说

    C. 历史叙述的真伪必须经现代科学检验

    D. 大禹传说凝聚了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材料体现

    A. 宋代政府惠商的经济政策

    B. 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

    C. 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 宋代法律体系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21年2月,共产党人蔡和森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社会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主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这一论述反映了

    A. 中共成立初期的思想分歧

    B. 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化

    C. 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选择

    D.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概念理解混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38年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中,决定“整顿交通系统,举办水陆空联运,增加铁路、公路,加辟航线。”国民政府遂在后方各省迅速发展交通事业,赶筑多条省际和国际交通要道,同时加快航运的整治和开辟新的空中航线。这些举措

    A. 表明了抗战相持阶段已经到来

    B. 体现了国民党全面抗战的意图

    C. 便利了外部援助的及时输送

    D. 促进了后方经济建设良好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80年深圳外贸出口商品总额仅为627万美元,2007年则达168493亿美元,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深圳投资,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4亿美元。材料反映出深圳

    A. 经济发展速度居于领先地位

    B. 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首要窗口

    C. 经济外向型和开放性程度高

    D. 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公元前445年,古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公元212年,颁布《卡拉卡拉赦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这表明古罗马

    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把保护平民利益放在首位

    C. 利用法律缓和社会矛盾

    D. 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体现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以20世纪下半期世界经济的发展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历史信息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A. 为美国资本输出和对外经济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

    B. 确立自由贸易为特征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C. 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从无序到有序的趋势

    D. 世界各国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成立了一系列国际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不平等条约关系的建立,传统单一的法律体制局面被打破,某些原有的国内涉外法规,为条约规定所取代,打乱了清王朝的法律体系。《大清律例》不得不进行些微修改。经过甲午战争和庚子事变的创巨痛深,清政府由被动走向主动,开始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总期切实平允,中外通行”,改变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传统架构,建立诸法并重、诸法分立的近代法律体系。例如,区分实体法和程序法,制订刑法、民法暨诉讼法,以及其他部门法,与世界法律相衔接。但“中外通行”方针侧重于“外”,如1907年开始起草的《大清民律草案》,强调“采用各国新制”,没有很好地容纳本国民事习惯,当时便遭到猛烈抨击。民国初年,最终成为废案。

    ——摘编自李育民《中外条约关系与晚清法律的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法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法律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驿使图”(下图)为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的墓葬壁画,该画绘于公元3世纪左右,画面是一个驿使头戴黑帽,身着短衫,一手持缰,一手拿“邮件”,驿使面部五官缺少嘴巴。对该文物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 汉代绘画注重吸收外来美术风格

    B. 能够说明当时西北边境军情紧急

    C. 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要

    D. 体现了真实而又写意的绘画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子监是明王朝的最高学府。朱元璋亲自管辖南京国子监,强调教育学生“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先,隆师亲友,养成忠厚之心”,国子监一般由翰林院大学士兼任讲习,每月有3名学士轮流教授《四书》《五经》《御制大诰》《大明律令》等,大学士讲解,监生背诵和默写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一般不采用质疑性提问和开放式辩论,但倡导“求教式”的师生“对晤”。洪武三年(1370年),监生考试尚考《九章算术》中的珠算,但四年后被取缔,改考科举中的经学、时务策等,成绩合格者“赐同进士出身”,进入仕途。文艺复兴后,剑桥大学(1209年创办)突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来缚,为培养律师、会计师、股票交易师而增设许多新课程。1687年,剑桥毕业生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总结他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聘为母校200多位终身教授之一。1695年,英国议会、英国皇家学会拨专项基金在剑桥大学设立数学、医学、天文学、地理、物理、工程学、机械学等院系,对前沿学科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1702年制定《剑桥大学奖励优秀生律令》,对有独立研究报告或制作新型实验模型的毕业生进行奖励。迄止1756年,剑桥大学在社会赞助与政府特许状的支持下,拥有80多个独立学院、600多个科学社团,与牛津并列为英国近代科研的两大基石。

    ——摘编自于佳媚《明代国子监与英国剑桥》

    (1)根据材料,指出明代国子监与英国剑桥大学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后剑桥大学发展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国子监教育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话说徽州商人程宰,世代儒门,少时习读诗书,后弃儒就商,于明正德初年(1060带了数千金,远赴辽阳贩卖人参、松子、貂皮东珠,不虞耗折了资本,只得在一徽商大铺中当个账房先生。一日晚间,海神降临程室,变出满屋金银,程宰见了正要去取,海神却道:“此是他物,岂可取为己有。你若要金银,可自去经营,吾当暗暗助你。”后又指点他经营买卖,第一次以佣工银十来两,买下滞销的药材黄柏、大黄各千斤,隔不多日疫疠盛行,卖得五百余两;第二次买下遭雨湿而生斑点的彩缎五百匹,不到一个月,朝廷调辽东兵平叛急需缎匹置办戎装旗帜,卖得千五百两;第三次,买下苏州商人贩剩的粗布六千多匹,数月后武宗皇帝驾崩,人人要件白衣行孝,又卖了三四千两。就这样,程宰成为知名的大商人。

    ——摘编自明末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情节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明代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宣布的和平方案基本原则是,“任何民族都应得到民族发展的完全自由”。为了应对俄国革命政府的外交宣传战,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8年1月发表演说,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十四点演说主要体现了威尔逊的四大原则:没有胜利的和平;民主的胜利;民族自决权和领土完整;建立国际维和组织与集体安全原则。威尔逊十四点演说发表之后,时人就开始把其称为“威尔逊主义”。1919年2月,日本东京某报以讥讽的口吻评论说,“威尔逊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对一切民族国家都实行人道与正义原则,这一原则并通过国际联盟计划来实现,而美国的国防安全也因此得到完善”。在巴黎和会召开前夕,威尔逊主义已名扬全世界。正如威尔逊本人所预感的那样,他的理想主义如同一个不断膨胀的热气球,终究逃脱不了爆炸破灭的宿命。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知识界在巴黎和会前夕对威尔逊主义的“神化”,不过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摘编自马建标《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的裁决与威尔逊的认同危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前中日两国对威尔逊主义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前中日两国对威尔逊主义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