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A. 罗斯福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为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色”表示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狠残暴

    D.铁面无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 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 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 冷战格局的形成   D. 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A. 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 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 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 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

    A. 《论语》

    B. 《道德经》

    C. 《春秋繁露》

    D. 《四书章句集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包括29个独立的法律文件,其中规定“各国在国际贸易中不应采用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竞争,尤其是不应以倾销或补贴方式出口旧商品。”。这表明WTO( )

    A.推动了世界贸易法制化进程 B.重点保护了贸易小国的利益

    C.消除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D.扫清了经济全球化发展障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恰通透。”这段话提倡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致良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成为忠义的化身享受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究其根源最有可能的是

    A. 关羽的忠勇

    B. 理学的推崇

    C. 人民的爱戴

    D. 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18年苏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 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 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 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 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B. 斯大林时期工业化的需要

    C. 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 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A. 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 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 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44 年7 月,孔祥熙发给蒋介石密电:“英、美 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与这封密电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C. 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D.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41年,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中提出:“希望达到各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充分合作,致力于促进所有国家,不论大小、战胜或战败,在同等条件下,都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为此,二战后建立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关贸总协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中说:“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欧洲梦”的含义是

    A. 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

    B. 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

    C. 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

    D. 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各成员国在实现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在国际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行使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组建统一的银行机构。”材料描述的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亚太经合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据报道,“几乎所有的新兴国家都优先选择……由美元、欧元和日元组成的基准性货币篮子,不过,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近年来……这三大货币之间的波动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力,并且毫无规律。很多人开始怀念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厌恶自由浮动时代的黑暗。”对这种“怀念”情感理解正确的是

    A.要求规范世界货币金融秩序

    B.希望稳定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C.盼望重建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D.主张提高欧元的世界影响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孔子55岁才参与鲁政,但不到三月便离职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所到之处,常得到诸侯国当权者的热情接待和客气咨询。这表明当时

    A. 鲁国文明开发落后

    B. 仁政理念广受推崇

    C. 鲁国漠视礼仪教化

    D. 周礼制度影响深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东汉王充《论衡》中记载:“天能遣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择才若尧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付与知,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劳也。”对作者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相信“天人合一”说

    B. 宣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 宣传“君权神授”思想

    D. 反对“天人感应”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

    A. 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

    B. 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

    C. 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

    D. 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的意思是( )

    A. 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 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 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 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个时代中,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这个时代最有可能是:( )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处于不断演变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中断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对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意、日战败,英、法遭到削弱,唯独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强国。据资料显示,到1945年,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60%,占对外贸易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这种一枝独秀的压倒优势,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基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材料二  西欧各国面积狭小,地域相连,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的各方面的交流与往来。加上这些国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基本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大,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比较容易向着共同的目标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同目前世界上出现的其他区域性组织或集团的发展相比,当它们需要更大程度地培养成员国的政治、社会、文化认同感时,欧洲国家的共性似乎就成为它们走向联合的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了。

    材料三  据统计1997年世界贸易额己达到7万亿美元,世界贸易增长率比世界经济增长率高出2倍。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也迅猛增长。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到1996年底累计己达3.2亿美元。4万家跨国公司及其它们30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它们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有力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时把世界经济连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为了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国家的共性”有哪些?二战以来欧洲在经济方面走向联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其根本动力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毛泽东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的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

    ——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

    (2)结合史实说明,苏联采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途径的原因。

    (3)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我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的更加准确。

    材料三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2)理学对材料二所述的书法、绘画特点有何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些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哪些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