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

    A.废除宗法制        B.采取郡国并行制

    C.加强皇帝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C.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该“理念”是(    )

    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B.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

    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        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还找到了下面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合适的课题是(    )

    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            B.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

    C.伯利克里与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        D.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和“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

    A.君主制和共和制        B.立宪制和议会制

    C.立宪制和共和制        D.君主制和议会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英国1701年通过的某法案中有这样一条规定:法官的任免应由议会决定,被议会定了罪的人国王不得任意赦免。这一条款宣示了(    )

    A.国王失去了所有权力        B.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君权神授原则打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

    C.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其中包括杜鲁门、尼古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等,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它体现出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

    A.分权制衡        B.中央集权

    C.两党制        D.联邦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1787年宪法》都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

    A.都是反对封建统治的产物                B.都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C.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        D.都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请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C.宪法未授予议会立法权        D.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英国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英国发动对华战争史正义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文化大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D.《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近代史上陕西地区曾盛传这样一首民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清帝溥仪年号)不过二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这地不纳粮!”这首民谣反映了(    )

    A.义和团朴素的爱国激情和盲目排外

    B.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农民反封建的普遍愿望

    C.“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已深入人心

    D.武昌起义前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坚定意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    )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3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B.抗日战争胜利主要是苏联出兵东北的结果

    C.抗日战争胜利主要是美国投放原子弹的结果

    D.抗日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之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一“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

    B.“民意”指反对蒋介石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D.中共实行土地改革等,“得人心者得天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871年4月17日,当巴黎公社战士还在浴血奋战时,马克思就在写给路库格曼的信中指出,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如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马克思在信中说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的依据应该是(    )

    A.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成功地动员了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战斗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据《联合报》报道:最近德国特利尔马克思博物馆天天爆满,德国本地游客不断增多,也有大量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游客。……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    )

    A.发表《共产党宣言》160多年        B.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C.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            D.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确预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的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过,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2)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材料三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发掘它的现代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以避免新的历史悲剧出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 1940年3月,国民党正式尊孙中山为“国父”。国民党在这时将孙中山从党的“总理”转化为“国父”,其寓意显然是要将孙中山塑造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领袖,促使全体国民接受民族主义思想,从而唤起民众,凝聚民心,团结御侮,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认为,“今天中国人民正努力于抗战,从抗战的胜利中建造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正是执行马克思的指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

    ——邵雍《历史记忆与书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甜头”是什么?列举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向外扩张的史实。

    (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促进中华民族觉醒方面的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义革命最大的相同与不同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两次中日战争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