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非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认为,国家主权是作为一种脱离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而出现的,是不可分割和转让的永久权力,并强调君主拥有一切权力的同时其权力也是有限的。这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优越性

    B. 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

    C. 宗教改革的深刻影响

    D. 限制君权的必要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所以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表明路德

    A. 维护上帝权威

    B. 主张因信称义

    C. 认可宗教信仰自由

    D. 认为王权高于教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

    B. 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C. 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

    D. 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宗教改革在欧洲近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封建王侯、普通民众、教会内部的宗教人士都参与其中。下列叙述中,反映普通民众愿望的是

    A. “脱离罗马教会之束缚而自立”

    B. “增加真正之宗教束缚耳”

    C. “恢复教会之美风,由之恢复其威力”

    D. “各国皆有治理本国境内一切事情之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 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

    B. 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

    C. 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

    D. 新教倡导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孝文帝说:“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这表明孝文帝

    A. 据守黄河流域

    B. 执意改变风俗习惯

    C. 治理中原地区

    D. 决心迁都洛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无需罗马教廷特权,(本地)教会对上帝的信条拥有定义的权力。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有责任促进基督教信仰的虔诚,有责任维持王国的和平与统一安宁。”该材料出自

    A. 《九十五条论纲》

    B. 《基督教原理》

    C. 《大宪章》

    D. 《至尊法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北魏皇家园林主要分布于平城和洛阳两大区域。平城的皇家园林风格粗犷,多为自然景观,是帝王狩猎与祭祀的重要场所;洛阳的皇家园林精巧雅致,多是人工山水,帝王于其中游宴、赋诗以及听讼断狱。这样的变化印证了

    A. 拓跋珪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B. 冯太后对汉文化的兴趣

    C. 孝文帝汉化改革影响广泛

    D. 孝文帝迁都为明智之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为此孝文帝决定

    A. 统一文轨

    B. 整顿吏治

    C. 定都平城

    D. 迁都洛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回击对新法的质疑:“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下列属于他针对时弊并采取的相应“理财”措施是

    A. 私田出现——均田制

    B. 商贾囤积——市易法

    C. 边防危机——将兵法

    D. 土地兼并——免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王安石变法内容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有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农田水利法

    ④整顿太学

    ⑤将兵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北宋中期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主持变法的王安石认为北宋贫困的症结在于

    A. 冗官冗兵导致冗费

    B. 中央集权过度导致地方无权

    C. 生产少及土地兼并

    D. 长期战争费用及缴纳“岁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马丁·路德对历史做出最大贡献不在政治方面,他对“人如何得救”给予了鼓舞人心的崭新答案。路德的“崭新答案”是

    A. 学习《圣经》

    B. 教会教导

    C. 虔诚信仰

    D. 国家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这对近代欧洲的重要影响是

    A. 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

    B. 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

    C. 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D. 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 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B. 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

    C. 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

    D. 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改革措施与解释准确的是

    A. 北魏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土地无条件分配给农民

    B. 王安石的免役法——根据每户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

    C. 戊戌变法改革教育制度——废除科举制,改试策论

    D. 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苏轼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逆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轼所称的“新法”是指

    A. 市易法

    B. 募役法

    C. 保甲法

    D. 均输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美国新政时期农业部长华莱士曾指出:“王安石在1068年的重大困难之下所遭遇的问题,与罗斯福总统在1933年,虽然时代悬殊,几乎完全相同,而其所采办法,也非常相似。”王安石变法中,通过贷款缓解农民困境的措施是

    A. 农田水利法

    B. 方田均税法

    C. 青苗法

    D. 募役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王安石制定的“强兵”之法有

    ①设明法科

    ②保马法

    ③设军器监

    ④将兵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汉代桑弘羊首推平准政策:“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下列改革措施中借鉴了此理论的是

    A. 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改革

    B. 孝文帝改革中的“均田令”

    C. 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D. 清初政府采取的“抑兼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