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易经·文言》中提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

    A. 知性理性合一的特征

    B. 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特征

    C. 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

    D. 注重对科学与真理的追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秋繁露》云:“与大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

    A. 加强集权

    B. 独尊儒术

    C. 推行教化

    D. 顺应天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项科技成就是

    A.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C.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李贽讲“人必有私”,并说“势利之心,亦吾人禀赋之自然”“天下尽市道之交也”;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这两种观点都

    A. 体现了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B. 表达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观愿望

    C. 批判了理学家们的虚假说教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它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使人们感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它按照自己的美学观选择新的表现对象和方法,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悲观主义,与此相关联的异化观念和表现自我,是它的基本主题。”与材料中“它”的风格特征相吻合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大卫·科波菲尔》

    C. 《日出·印象》

    D. 《等待戈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宋士人根据政治发展的需要,对儒家学说原有内容进行全面反思与批判,并大胆地从佛、道学说中汲取思想精华。这一做法

    A. 使儒学进入思辨化、哲理化的新阶段

    B. 巩固了秦汉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D. 扩充了教育的内容并提高了官员素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是江西吉安为纪念一位明代思想家按原貌复建的书院一隅,中有一联,据对联内容判断,下列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C. 故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

    D. 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关于下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

    B. 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C. 表现了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

    D. 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

    A. “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 “中体西用”思潮兴起

    C. “托古改制”思想产生

    D. “尊孔复古”思潮泛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有用。”这说明

    A.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

    A. 孙中山民族国家构想走向成熟

    B. 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

    C. 孙中山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 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A. 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 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 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 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了大量建设人才。下表数据的变化得益于

    A. 义务教育的普及

    B. 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 希望工程的推动

    D.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A. 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 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农业生产责任制

    C.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 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及其建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内部文化”是指

    A. 智者学派

    B. 文艺夏兴

    C. 启蒙思想

    D. 宗教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称:“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段话反映路德

    A. 主张摆脱宗教的束缚

    B. 主张打破神学的禁锢

    C. 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

    D. 否定《圣经》的权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实际上,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对自然界的这种解释

    A. 揭开了天体运行的神秘面纱

    B.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发展

    C. 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的不足

    D.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科技成果是

    A. 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

    B.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理论

    C. 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D.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毕沙罗的《瓦赞村口》。画中充满阳光、空气,散发着清新、明净、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这种以光和色彩来描绘世界的画派是

    A. 现代主义画派

    B. 印象主义画派

    C. 现实主义画派

    D. 浪漫主义画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打开的电视机面前,我们退返到无邪的婴儿状态,我们的头脑成为一个受动而直通的频道,不经过大脑的思维转换,连绵不尽的直观形象不断直接轰击我们的视网膜。该材料表明电视

    A. 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

    B. 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和精神需求

    C. 使人们成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

    D. 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20世纪以来,我国的民生思想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

    材料二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材料四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

    (2)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4)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的主要策略。综合上述材料,对百年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发展历程,你有何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克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

    材料三  晚清以来,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国内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完成下列要求: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你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通畅,文字清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24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伏尔泰与卢梭是启蒙运动的灵魂人物,但两人也是著名的“冤家对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一直是卢梭心目中的导师,“有朝一日成为被伏尔泰注意的作家”是青年卢梭的梦想。1755年,卢梭把自己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寄给了伏尔泰,这本来是启蒙时代重要的思想成果,与伏尔泰的理性精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伏尔泰没有能读懂卢梭,他在给卢梭的信中说:“至今还没有人如此煞费苦心地要让我们与禽兽同类。读了您的著作,人们意欲四足爬行。不过我失去此习惯已逾六十年之久,复习恐怕力不从心。”随着两人在思想争鸣上的加剧,双方的关系逐渐恶化。1760年,卢梭给伏尔泰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先生,我也不喜欢您,我是您的门徒,又是热烈的拥护者,您却给我造成了最痛心的苦难。”“总之,我恨您……别了,先生。”

    材料二  伏尔泰与卢梭两人在感情上的交恶有性格、兴趣上的原因,根源却在于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和理论上的斗争。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

    ——以上材料摘编自(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分析伏尔泰与卢梭两人成为“冤家对头”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和卢梭主要观点的差异,指出两人在思想认识上的相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伏尔泰与卢梭两人争论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评价变法的视角及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人教版历史选修1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日两国是如何解决当时社会危机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

    (3)据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