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平地说,那种仅仅出于表现欲而    的人毕竟还不失为天真。今日之聪明人已经不满足于这无利可图的虚荣,他们要    地推销自己,力图卖个好价钱。于是,我们接连看到,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的小说跃居畅销书目的榜首,尚未开拍的电视剧    ,闹得沸沸扬扬。在这一片叫卖声中,我常常想起甘地的话:“沉默是信奉真理者的精神训练之一。”当然,沉默者未免寂寞。那又有什么?说到底,一切伟大的诞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广告造就不了文豪。哪个自爱并且爱孩子的母亲会在分娩  前频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种种热闹一时的吹捧和喝彩,终是虚声浮名。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世界无边无际,有声的世界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人。(   ),如同纪伯伦所  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歌唱者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白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样说话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侃侃而谈   大张旗鼓   不堪入目   先声夺人

    B. 侃侃而谈   兴师动众   俗不可耐   先发制人

    C. 夸夸其谈   兴师动众   不堪入目   先发制人

    D. 夸夸其谈   大张旗鼓   俗不可耐   先声夺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B. 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C. 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D. 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却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酌耳朵

    B. 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虽然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

    C. 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的人却懂得沉默的价值

    D. 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这种人懂得沉默的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二次元是当下社会存在的一个亚文化族群。早期的动画、漫画都是由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广义上说,各种虚拟世界的卡通、动漫,电子游戏及其相关的核心产品与衍生产品都可以归为二次元的范畴。

    为何那么多人痴迷二次元文化?细究起来,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是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不少青少年沉迷于二次元世界无法自拔,其实是不愿面对充满竞争和纷扰的真实世界。二是寻求认同的心理需求。处于边缘地位的亚文化族群往往要通过对亚文化的集体消费,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感知个体存在的价值。

    二次元文化的盛行,于资本市场可能是利好,但对文化领域是喜是忧,则需要时间的验证。当下二次元文化的各类活动主要是在互联网这个场域完成的。新媒体不仅为二次元作品提供了便利宽广的展示平台,还为网络一代找到了同好聚集、思想碰撞的交流空间。在这种环境下,二次元逐渐跳脱了孤立的虚构故事空间,超越了动漫的艺术形式,形成涉及人群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时尚潮流。然而,由于互联网对海量内容的筛选、监管和把控不甚严格,使二次元文化落入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窠臼。

    随着主要受众群体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破壁交融的进程将逐渐加速。为了更好地获得年轻人的认同,我们应当通过参与创作或评论引导的方式影响二次元文化,指引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有鉴于此,国产二次元作品,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提倡的要素。二次元这种创作传播方式,须在中华文化内涵的挖掘上有所倾斜,这样才能为青少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对接打下基础,给主流文化的发展开辟更多维度。二是从注意力经济转向情感力经济。动漫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国产二次元作品却更多地流于肤浅的无厘头搞笑,或一味追求视觉刺激,堆砌俊男美女、宏大场景。试问,如果没有充分的情感张力,又怎能与观众深度互动、引导他们进行理性思考呢?三是取材于现实,靠生活质感打动观众。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二次元文化唯有回归现实,脚踏大地,才能更加震撼人心,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宋磊《面对“二次元潮流”主流文化不应缺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二维图像构成的、画面是一个平面的艺术作品就称之为“二次元世界”。

    B. 亚文化族群通过集体消费“二次元世界”,从而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

    C. 事实已经证明,二次元文化的野蛮生长和良莠不齐对文化领域来说忧大于喜。

    D. 二次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其原因是受众年龄的增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就二次元问题从解释概念到分析原因,再到解决问题,可谓层层递进。

    B. 文章基于对二次元文化的隐忧,最后提出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的三个办法。

    C.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侧重点就在于剖析了二次元文化受到追捧的两大原因。

    D. 虽无例证和数据,但文章能从理论高度进行逻辑分析,也同样使读者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青少年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那么二次元文化或许就没有这么火爆兴盛。

    B. 互联网只有对海量内容加以筛选、监管和把控,才能使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

    C.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二次元文化,是提升二次元文化品位的重要手段。

    D. 二次元文化只有回归现实,脚踏大地,才能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O%和26.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超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材料二:

    如今,很多乡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让更多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2015年,乡村旅游带来的农民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9.4%,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达264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18.3%。

    此外,乡村旅游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近90%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为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高于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

    材料三: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指出,2017年集中采取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具体来看,在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行动方案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在优化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长效机制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旅游电商、现代物流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本地从业人员参加乡村旅游食宿服务、管理运营等技能培训,重点培养1000名以上乡村旅游带头人;在推动乡村旅游区域差异化发展方面,将鼓励和引导中小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等。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2~2016年间,我国体闲农业、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均呈现出递增趋势,前景非常乐观。

    B. 2012~2016年间,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呈M状,两项内容增长率最高年份分别是2015年、2013年。

    C. 图表显示,接待人次的多少决定着营业收入的高低,而接待人次的增长率制约着营业收入的增长率。

    D. 图表显示,在2012~2016五年间,接待人次的增长率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均有三年超出了年平均值。

    2.下列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O年代,最初叫“农家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高端的“民宿”,成效十分显著。

    B. 乡村旅游是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省区市的大部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C. 我国乡村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因此乡村旅游有待于开拓新思路。

    D. 国家将拿出专项资金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如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乡村旅游都有哪些好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萧亮飞

    张晓林

    在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夷门十子”之一的萧亮飞,是民国期间的大诗人。晚年,曾一度将一把剃头刀视若珍宝。

    这是一把民国年间很常见的剃头刀,木制的刀柄一头镶了一块小小的象牙。作为点缀。不用的时候,刀子可以合到木柄里去。再普通不过了。

    每天清早起采,萧亮飞都要在磨刀石上磨这把剃头刀子,每次磨一袋烟工夫,然后用大拇指试试刀刃,合起来。放进口袋里。他的这把剃头刀子,却不是用采剃头的,他有别的用途。

    萧亮飞有一个癖好,他不喜欢大块吃肉,却喜欢吃骨头上面残留的肉筋.而这些肉筋不大容易吃到嘴里,也很难弄下来,他就用这把剃头刀子将这些肉筋一点一点地剔下来,拌上蒜汁,然后吃掉。

    年轻时的萧亮飞喜欢游历,结交了一大批文人雅士,饮酒、品茶、赋诗。作诗填词之余,萧亮飞还喜欢涂抹几笔。简单画一些荷花、兰草、紫藤等,画的都很飘逸,倒和他的诗词风格相近。他最拿手的是画菊花。他画的菊花,彤和神都有一种孤傲之气。

    能把菊花画到这个境界的,放眼民国夷门画坛,绝没有第二个人。然而,萧亮飞的画名被他的诗名掩盖,竟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画菊高手。

    在萧亮飞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阵子,莆亮飞喜欢收进一些当地名人的字画,闲时赏玩。做字画生意的马三隔十天半月都会拿一些字画来兜售。这一天,马三夹着一沓字画又来了。他把画放在桌子上,说:“挑挑看,都是名家的!”萧亮飞一幅一幅地看下来,竞没有一件入眼的。不禁失望地摇摇头。

    马三一边收拾,一边自嘲地说:“没关系,有好画再送过来!”忽然,萧亮飞眼前一亮,原来马三用来包画的那张纸也是一幅画,只是已经破残,看不清画家的名字了。那幅画看上去颇为不俗。

    萧亮飞急喊:“慢着,把那张包纸拿来看看。”

    把残画拿在手里,只细看了一眼,萧亮飞就愣住了。那幅画竟是他不久前画的《寒菊图》。

    他不禁喃喃自语:“这世人看重的,多是一个虚名啊!”

    自此以后,萧亮飞不再收藏字画,也把世事看淡了许多。

    有时候,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似乎一夜之间。萧亮飞的画在夷门风行起来,求他作品的人在门前排起了长队。开始,价位定得很低,只是象征性地收一些。“哗啦”,开封街头的黄包车夫、打烧饼的、卖牛羊肉汤的等等,也都找上门来了。时值盛夏。酷热难耐,来人大都拿着折扇让他画扇。开封人自宋朝就崇尚风雅,讲排场,手里拿把画扇总比拿把蒲扇子排场多了!

    萧亮飞不胜其苦,只得挂出告示:菊花每朵银币半元。先款后画,概不赊账。后面又加一小注。曰:文人本不应言利,无奈,无奈!

    不久,无赖牛大扁担托上门来。他将一枚银币“啪”地拍在萧亮飞书案上,说:“萧大诗人,给画幅菊花!一我只要一朵!”

    萧亮飞一愣,接着就明白了对方的来意。他忽然大笑。接着站起身,让牛大扁担坐到自己的椅子上来,然后给牛大扁担泡了一杯茶。牛大扁担端著茶杯,有些不知所措。

    萧亮飞说:“好,我给你画。一朵菊花半元银币不好收,就不收你的钱了。不仅不收钱,另外再送你一朵梅花,一竿墨竹。”

    画好,牛大扁担一句话没说,拿起画就走了。走到大街上,却又兴奋起来。见了熟人,把画拿出来让人家看。说:“这画一文钱没掏,箫亮飞乖乖给我画的!”

    有个懂画的人细细地看了两眼,笑起来:“你这个人,被人骂了还高兴得像捡了个元宝似的!”牛大扁担低头看画,画面上,除了一朵菊花、一朵梅花,就是那竿墨竹了,再无别的东西,哪里骂了自己?他不禁露出一脸的茫然。

    那人指着画说:“最上边的那朵梅花是往下覆开的,墨竹画在了菊花的下边,一是嘲笑你的下作,二是说你这样下去终究是会倒霉的!”

    牛大扁担脸上一红一红的,他默默地将画收了起来,低着头往巷子的深处走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亮飞本是大诗人,喜欢吟诗作词,风格飘逸;同时也擅长画菊,造诣居民国夷门画坛之首,但曾有一段时间其作品并不为人所重。

    B. 小说较为详细地描写了萧亮飞用剃头刀剔肉筋吃的情节,体现了他世俗的一面,这是对萧亮飞这一世外高人的性格的有效补充。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

    C. 萧亮飞挂出“菊花每朵银币半元。先款后画,概不赊账”的告示,又加一小注,这既体现了他的无奈,又体现了他怕被入误解的心理。

    D. 趾高气扬——“不知所措”——“兴奋”、炫耀——一脸的茫然”——羞愧难当,小说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把牛大扁担的心理变化写得极为细腻。

    2.小说开篇说“在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萧亮飞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小说这样开篇有什么好处?

    3.小说设置马三卖字画被萧亮飞发现自己的一幅《寒菊图》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宽父无晦,袁州刺吏。宽通略,以文词进,骑射、弹棋、投壶特妙。景云中,为润州参军,刺史韦铣为按察使,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转太常博士。礼部拟国忌之辰享庙用乐,下太常,宽深达礼节,特建新意,以为庙尊忌卑则登歌,庙卑忌尊则去龠。中书令张说谓宽明识,举而行之。再迁为刑部员外郎。有万骑将军马崇正昼杀人,时开府、霍国公王毛仲恩幸用事,将鬻其狱,宽执之不回。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选吏部侍郎,及玄宗还京,又改蒲州刺史。州境久旱,入境,雨乃大浃。迁河南尹,不附权贵,务于恤隐。政乃大理。改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除太原尹。

    赐紫金鱼袋。玄宗赋诗而饯之,曰:“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天宝初,除陈留太守,兼采访使。寻而范阳节度李适之入为御史大夫,除宽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替之。时北平军使乌承恩恃以蕃酋与中贵通,恣求货贿,宽以法按之。檀州刺史何僧献生口数十人,宽悉命归之,故夷夏感悦。

    宽以清筒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及韦坚构祸,宽又以亲累贬为安陆别驾员外置。林甫使罗希奭南杀李适之,纡路至安陆过,拟怖死之。宽叩头祈请.希奭不宿而过。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然崇信释典。常与僧徒往来,焚香礼忏,老而弥笃。累迁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拜礼部尚书。十四载卒,年七十五。诏赠太子少傅,赙帛一百五十段、粟一百五十石。兄弟八人,皆明经及第,入台省,典郡者五人。

    (节选自《旧唐书·裴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B.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C.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D.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体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投壶,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若不会,就用箭投酒壶代替。

    B. 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主要职责是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C. 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除“蕃”字以外,还有“蛮”“夷”等字眼。

    D. 生口本指俘虏。后以俘虏为奴隶,即用作奴隶的称呼。从文中语境看,是俘虏之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宽官居太常,通晓礼仪礼节。礼部打算皇帝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裴宽认为庙尊忌卑就可以登堂而歌,否则不可,张说按这种说法予以施行。

    B. 裴宽不惧权贵,敢于秉公执法。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尽管权贵王毛仲想出卖官爵,枉法断案,但身居刑部员外郎的裴宽依然逮捕了马崇。

    C. 裴宽关心百姓,深得皇帝赞赏。他刚来到蒲州任职,久旱的蒲州就下了一场透雨,这件事从侧面表现了裴宽对百姓的体恤,唐玄宗曾赠诗予以褒扬。

    D. 裴宽受累被贬,试图躲避灾祸。裴宽因受韦坚的牵连被贬安陆,罗希奭绕路经过安陆,打算恐吓裴宽,让他自杀,裴宽因怕死上表辞官,出家为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

    (2)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

    王令①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②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③太平。

    狂去④诗浑⑤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煞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释)①王令: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扰。②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③却:此处指“返回”。④去:作“来”讲。⑤浑:简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

    B. 颔联作者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回到太平盛世去。

    C. 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D. 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识见。

    2.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危局时,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两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败,使得其中一个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发表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肃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你所在学校的校刊准备刊印一期以创新为主题的专刊,请你写一则刊首语。要求:①要用到比喻的手法;②100字左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长辈常说:“00后的世界我们不懂。”2018年,00后逐渐步入成年,回视他们的成长,伴随他们成长的热词有:成人礼、天宫一号、王者荣耀、感动中国人物、QQ空间、抗战胜利70周年、二孩政策、选秀、搜题软件、阿尔法狗、诗词大会、金砖会议。

    作为00后的你,请从上述热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篇文章让长辈更好地了解你们这一代。

    要求:选好热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