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B. 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 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雅典法律规定,外邦人不能够自己出庭,不得拥有不动产,但却要为雅典服兵役,还要交纳象征其地位的一种人头税。雅典的奴隶出庭作证时,只有在挨一顿打之后,其证词才被认为是可信的。这说明古雅典

    A. 依靠习惯法维系社会关系

    B. 民主政治明显具有虚伪性

    C. 民主的主体受到严格限制

    D. 审判过程虽公正但较随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西周官学对“非我族类”、贫与贱者不教。到了春秋时期,孑L子兴办私学,不仅把教育推及“蛮夷”,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这种把贵族文化大众化的举措

    A. 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转型

    B. 结束了商周时期世官制度

    C. 使我国学校教育开始普及

    D. 推动儒学过渡为社会主流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B. 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C. 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D. 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学者指出,汉朝重视外官、轻视朝官,郡守人做三公宰相,皇帝身边的郎官则外放去做郡守县令,这种做法在唐朝时期发展成为极其具有实效的官员管理制度。这实际上表明汉唐时期

    A. 普遍轻视朝廷官员

    B. 朝廷官员从地方官员中选拔

    C. 朝廷与地方官员职位互换

    D. 注重提升官员治国理政能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两宋时期,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广,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茶园十分普遍。仅在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地区输送政府专卖机构的茶叶,每年就达一千四五百万斤。这一状况主要反映出宋代

    A.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农耕技术持续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启蒙从“中体西用”到“中西会通”,再到“全盘西化”。这一过程中

    A. 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向复兴

    B. 资产阶级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C. 西方文化因素比重渐趋增大

    D. 中西合璧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界爱国人士掀起了“收回矿权”、“设厂自救”的群众运动。截至辛亥革命前,山西、山东、奉天、安徽、四川、云南、湖北等省相继从外国人手中收回一些矿权。这些活动

    A. 是清末新政的具体实践

    B.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动

    C. 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

    D. 延缓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37年9月国民政府修订了《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删去其中原先规定的“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为“危害民国”之犯罪的条款。这一修订的目的在于

    A. 放弃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B. 消除国共之间的尖锐矛盾

    C. 团结国内力量合作抗战

    D. 加强对新三民主义的宣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T业产量指标统计表。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

    A. 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

    B. 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 经济建设侧重于改善民生

    D. 左倾冒进思想已开始滋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695年,英国议会指责政府打击法国海盗不力,迫使国王威廉三世成立了贸易局。1697-1699年,在议会压力下,威廉被迫收回赏赐给外国宠臣的爱尔兰土地,将6万陆军削减到7000人。这说明当时英国

    A. 国王受制于议会

    B. 议会居主导地位

    C. 君主立宪制确立

    D. 军权附属于国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56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这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前奏。该公报发表的直接背景是

    A. 美苏“冷战”局面开始出现

    B.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成

    C. 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

    D. 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三国到北宋,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逐渐扩大到闽广地区。当时的制棉工具仅有铁杖和小竹弓,制棉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到南宋末年,棉花种植及棉纺织业已扩大到江南地区。棉布经纬纱相当均匀一致,南宋的棉纺织技术已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元代,黄道婆将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和原有的纺织工艺结合起来,推动了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家庭手工业开始增添棉纺织业。

    政府允许百姓将税粮折合成棉布加以征收,加之《农桑辑要》《农书》等农业书籍将棉纺织技术加以总结推广,共同促进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大发展。明代建立后,朱元璋大力提倡植棉加之生产上积累的丰富经验,棉纺织业非常发达,遍及全国,产品精美丰富。清代,中国棉布大量出口到西方。鸦片战争后,西方大量廉价的棉布输入中国,洋布逐步取代土布,传统的棉纺织业开始衰落。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大量东方廉价棉布涌入英国激发了普通民众的服饰革命,刺激了国内商人对东方棉纺织品的模仿,现代棉纺织业的雏形开始在英国出现。18世纪中期以前,世界各地的棉纺织业都属于手工业经济。手工业者高昂的工资使得英国棉纺织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种情况迫使棉纺织工业在技术上寻求突破。不久,一连串机械化操作开始在英国率先实现,极大地提高了棉纺织生产的效率,扩大了工业规模,强大的经济力量使英国走上世界霸主的地位。然而,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依然存在固有的禀赋矛盾:一方面,棉花要从外国进口;另一方面,英国国内市场有限,不足以使其保持持久的增长优势。英国棉纺织工业凭借政府的力量,在克服固有禀赋矛盾的过程中,统合起世界各个相关地区,对全球体系的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棉纺织工业在技术上实现突破的条件,并说明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6年,当“冷战”这个概念流行起来的时候,东亚已经是烽火遍地了。如果以热战为标准。东亚则是独一无二的。不论是列强在二战后期基于外交协调的各种安排,还是战争结束时基于军事占领的现实造成的局面,都没有阻止一个个东亚国家由于内部矛盾采取行动和发生战争,其中包括内战(中国)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直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地区战争(朝鲜战争)也有新兴国家之间规模不大的冲突。以往的论著都将这些事件同美苏爆发冷战紧密联系,以致忽视甚至无视东亚地区内的各种力量的极端重要性。这并不符合历史进程的真实情况,至少在东亚陆地部分的主要地区是这样,在那里美苏也可以说是被各种当地力量加以利用的外部因素。

    ——摘编自牛军《从开罗到万隆: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1943﹣1955)》

    (1)根据材料,概括战后初期末亚秩序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东亚秩序特点形成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三联书店和新华书店重印和再版了一批马列著作,同时,也翻译和从苏联引进了一些俄文版著作。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下,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厂矿、企业、学校、部队,全国各部门各行业都掀起了学习热潮。当时学习教材主要有《从猿到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等。同年底,《人民日报》相继发表毛泽东在1937年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全国迅速掀起学习“两论”的高潮,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于1955年1月发出关于在干部和知识分子中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思想的通知,号召全体人民树立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思想。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文化建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邦率大军入秦都成阳,诸将皆忙于分取府库珍宝财物,萧何独取秦国文献、档案、律令、图籍藏之,汉以此而得知天下各地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楚汉战争爆发后,萧何担任丞相,留守关中。转送粮草,军需无乏,成为西汉建国的第一功臣,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封为野候。萧何极注重图书事业的建设,汉初,他主持建造有“石渠阁”、“麒麟阁”、“天禄阁”三阁于未央宫内,“石渠阁”以储入关所得秦朝书籍以及入成阳以后所得的图籍、档案;“麒麟阁”贮存贤臣画像等典籍;“天禄阁”专藏各地所献秘本珍本和处贤才硕学之士。此三处为汉代官府主要藏书楼,由此奠定了汉代国家藏书的基础。

    ——摘编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萧何为汉朝建立和巩固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萧何文化建设措施产生的主要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史大事记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围绕“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由之路”白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