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按要求填空。

    ⑴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⑵小楫轻舟,_____。(周邦彦《_______》)

    ⑶士“任重道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按要求选择

    1.下列成语使用正确一项是(     )

    A. 寒风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大家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 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C. 昨天下午,千人团队游览了日月潭,领略了巧夺天工的宝岛风光。

    D. 为了铁路的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克服了重重困难。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生活中有自信和不自信的人,还有一种过度自信的人,他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尝试去干一些比他们水平高的人都不敢干的事情,而这种人却往往能够侥幸成功。而且平均而言,他们比能正确评估自己能力的人更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

    ①当那些有自知之明者还在苦苦计算得失概率时,过度自信者已经捷足先登了。

    ②就算有人争,也许他们还不如你。

    ③过度自信者的竞争策略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

    ④如果恰好没人跟你争,你不就白白赢了一回么?

    A. 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②④①

    D. ③④②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学者的本分

    胡成

    ①学术研究的要旨,在于知识创新意义上的发现和发明。就其成败得失来看,如果套用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么似可以说成功的学者都很相似,不成功的学者各有各的烦恼和伤心。一般说来,学术上能够成功之人,是在正确的时间里研究正确的问题,需要天赋、训练、勤奋,当然还要有点运气。这就注定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学术研究的佼佼者。毕竟,在未知世界里的探索,前面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大多数人终生只是在黑暗中跌跌撞撞,虽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却不见得能有收获。

    ②当然,有幸做出点成绩者大有人在。不过,倘若不能进入学术史意义上的“发凡起例”,或者说带来科学革命意义上的“范式转换”,那点成绩也只是为他人建造巍峨大厦增砖添瓦。这就像吾人进到北京故宫,首先映入眼帘而赞叹不已的,是炫丽的房顶、威严的大殿、堂皇的拱门、挺拔的圆柱;不会有多少人注意修造这些建筑所用的青砖绿瓦。好在,终生以学术为业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病态的自恋情结。即使生不逢时、身处逆境,也没有太多想到知难而退。

    ③由此说来,学术生涯确如马克斯·韦伯所说是“一场疯狂的冒险”,多数人注定一无所获,失意而归。韦伯语重心长地质问那些年轻学生:“你能够年复一年看着平庸之辈一个接一个爬到你的前面,而既不怨怼也无创痛吗?”在他所谓学术生涯是“一场疯狂的冒险”的讲述里,很难说没有自己心理不平衡和受挫感的投射。

    ④韦伯的这一质问怕还有实实在在物质生活上的羞涩和失落。目前很多大学的薪酬制度,采行的是“竞赛制”,教授分为“基底工资”加“岗位津贴”。就基底工资而言,几乎所有学者都无法过上体面的生活。作为补偿,基底工资之上加了一定数量的“岗位津贴”,评定标准是所谓数字化的业绩考核。所以,当下“不成功”的学者,最终如果能够坚持下来而不至于魂不守舍,一定比当年的韦伯更能经受住各种“折腾”。

    ⑤人生的坎坷和困蹇,本来就不只是单一负能量。尤其上天赐予学者的一小点睿智,是普通人对不幸多默默承受,而他们则能咀嚼、回味、反思,乃至言说自己的伤痛和苦恼。就像尼采把思想者称为“有病的动物”,认为人的尊严只在感受巨大痛苦的精神之中——即痛苦使灵魂敏感,当灵魂不愿屈服之时,意志愈加激昂,思想也就愈发活跃。实际上,孟子在两千多年前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就已经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古代学人作为自由职业者,运蹇时乖而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可将自己不为当下接受的创世之作,“藏诸名山,传之其人”。然而,现代学者作为职业研究人员,参与的是一种集众的工作。他的任何研究都需要经过同行仔细验证,以及学术共同体的认真审查,故不太可能“朝闻道夕死可矣”。重要的是,“不成功”的学者置身底层和边缘,较多发愤之作,难免没有一点离经叛道,自然比成功的学者更期待一个能够鼓励自由表达意见,公开交换观点的外在宽容环境。

    ⑥除此之外,“不成功”学者还应比成功的学者,更注重学术共同体的内在环境。这也是因为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注重同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谁也不会否认,与杰出之人作为同事相处,可能将永不停止地追求卓越;如果周围都是些平庸之人,则会让自己变得乏味而无生气。这也可以理解当年的韦伯,尽管很长时间里辞职而离开大学,却时刻关心学术共同体的坚持和恪守。一九○八年他在《法兰克福报》刊发文章,尖锐批评普鲁士教育部大学事务部门将曾在地方大学任教之人,擅自任命为柏林大学经济学正教授。韦伯认为这一任命不合法,践踏了十九世纪德国业已确立的大学教师聘任的自治传统。因为让当局反感的一位学者占据了教授职位,执事者会惩罚性地任命另一位迎合上级之人,在学者之间制造矛盾和争斗。

    ⑦讲这些,是想让那些“不成功”学者,或那些将要毅然步入这一“疯狂的冒险”之年轻学人,能有稍微多一点的从容不迫和气定神闲。面对那么无奈的现实世界,学者最重要的责任或许不是拯救这个世界,而是首先设法拯救自己。既然尽了自己的本分,肯定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纵使在职业生涯结束之时,吾人仍然无所建树,壮志未酬,那又何妨?

    (有删改)

    1.第②段“增砖添瓦”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对③④两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韦伯说学术生涯是“一场疯狂的冒险”,因为多数学者注定一无所获。

    B. 只有优秀如韦伯,学术生涯才可能没有心理的不平衡和受挫的感受。

    C. 大学薪酬制尤其是业绩考核,让学者能坚持下来而不至于魂不守舍。

    D. 让学者在物质方面过上体面生活就可以避免韦伯当年那样的“折腾”。

    3.根据第⑤段文意进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生的坎坷和困蹇一定能给学者带来正能量。

    B. 学者如果只是对不幸默默承受那是不睿智的。

    C. 古今学者对价值的认同方式实际上并无区别。

    D. 成功的学者不屑于发愤之作也不会离经叛道。

    4.分析第⑥段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5.联系全文,概括“不成功”的学者的特点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李娟

    ①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②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③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④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⑤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

    ⑥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有他在纽约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头上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⑦来美术馆参观的人不多,三三两两,门票只有十五元。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

    ⑧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有一次,他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悄悄节省下来,写满他的小说和散文。

    ⑨我低下头静静看着陈列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那穿越半个世纪的手稿,经过岁月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纸的两面都写满了,不留天地。这些手稿有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

    ⑩我站在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些屈辱苦难的岁月。也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点幽微的光亮。

    ⑪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星空》,梵高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满天的繁星,正因如此,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

    ⑫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他回答:是星辰!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着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我听他轻声吟诵:你终于闪耀着了么?在我旅途的终点。

    ⑬木心的手杖,黑色的礼帽,读过的书籍,他喜欢的艺术大师的肖像,如今都静静安放在他的故居里。莎士比亚、尼采、伍尔夫、贝多芬——木质雕花的相框里有他们的照片。无论他走到哪里,从乌镇到纽约,他们一如芳邻,一直陪伴在先生身边。

    ⑭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那么干净而热烈,率真而明亮,睿智而风趣。他说:艺术是最好的梦。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

    ⑮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耳朵要是听不到快乐,眼睛可以。

    ⑯我喜欢画家梵高,木心说:“梵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这是一九八三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特展《梵高在阿尔》,木心看画展后,写成此诗。第二年,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二零零一年他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这距离他19岁第一次在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⑰木心先生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他说:“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无妻无子。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在一起,和世间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

    ⑱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它时,醒了。

    ⑲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

    ⑳细雨如丝,思绪如雨。

    (选自《2016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1.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用意。

    2.文章第⑪段第⑯段都写到梵高,视角和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3.分析第⑱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4.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

    (唐)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一联 B. 两联 C. 三联 D. 四联

    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 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 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 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3.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②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③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④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⑤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此人,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后晏败。

    ⑥思远清修,立身简洁。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②祥日:丧祭名。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_________)

    ⑵高宗辅政,不之任(_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

    A.案件   B.查究   C.几案    D.按照

    (2)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    )

    A.庄重   B.骄傲   C.自夸    D.体恤

    3.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B.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C.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D.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5.分析第①段写“景素被诛,左右离散”的作用。

    6.从第③段和第⑤段看,王思远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送夏进士序

    龚自珍

    ①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甲)是其炳①六籍、训万世矣。

    ②嘉庆二十二年春,吾杭夏进士之京师,将铨②县令,纡道别余海上。相与语,益进,睟然愉,谡然清,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咍然□欢。余曰:“是书生,非俗吏。”(乙)海上之人以及乡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师,京师贵人长者识余者,皆识进士,亦必曰非俗吏也。

    ③虽然,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天下事,舍书生无可属。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且如君者,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噫!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丙)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

    ④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③;新官三日,知其所与④(丁)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

    (有删改)

    (注)①炳:光明,显著。②铨(quán):这里指去吏部听候选派授职。③自育:自我修养,道德教育。④与:心许,赞同。这里指政见、主张等。

    1.第②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

    A. 则 B. 且 C. 以 D. 为

    2.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吏因为囿于书生之见而看不起其下属。

    B. 皇帝信任书生,对大吏的做法不以为然。

    C. 皇帝曾经也是书生,这使大吏肃然起敬。

    D. 皇帝的说法英明,可彪炳史册传扬万代。

    3.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文本甲、乙、丙、丁四处,合理的位置是

    呜呼,大哉斯言!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分析第③段的行文思路。

    5.概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有人说,世界上不是缺少价值,而是缺少对价值的肯定。

    对此,你怎么看?写一篇800的文章,题目自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