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B. 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 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D. 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

    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③“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 ①

    B. ②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 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 放弃“一边倒”政策

    C.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天安门是指

    A. 开国大典

    B. 1949年政协会议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民主集中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活动的余地。”与此直接相关的外交方针是

    A. 另起炉灶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反割台斗争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A.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B. 地方对皇帝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C. 是否与封国制并存

    D. 郡县长官在所辖区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 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 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 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时代特征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

    A. 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B. 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C. 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D. 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脍炙人口,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它们主要取材于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影片《建党伟业》中,有不少学生因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对外交涉失败而在街头高举标语、发表慷慨激昂演讲以向政府施压的镜头。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下列在这一镜头设计的标语中,不可能采用的是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 “废除二十一条”

    D. “打倒国民党卖国政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 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 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D. 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

    A. 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

    B.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C. 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D. 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

    A. 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

    B. 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

    C.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 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一条款应当出自于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是中美历史上的里程碑。它们相同之处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B. 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C. 都是本国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 都使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实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据中共某一时期的土地改革文件记载:一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运动,为当前争取全国独立民主和平的爱国自卫战争开发了无穷力量的源泉。而蒋管区则在蒋介石卖国独裁内战的政策下,继续保留浓厚的封建剥削制度。这是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两条路线鲜明的标志。该文件最有可能发布于

    A. 国民革命时期

    B. 井冈山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曾这样描述一场战争:“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场战争是

    A. 护国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下列各项,属于当时“乃渐惊起”事例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当得知国民政府将要进行北伐时,莫斯科的联共(布)和共产国际表示了强烈的反对。1926年6月下旬,共产国际远东局主席维经斯基到达上海,劝说陈独秀及中共中央放弃对北伐的支持态度。苏联方面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认为北伐只是一种讨伐军阀的行为,不具有民族革命的全部意义

    B. 不希望看到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统一中国

    C. 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自身

    D. 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当时实力弱小,开展北伐必遭失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贩运鸦片

    ④林则徐的禁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辛丑条约》第二款规定:“一、惩办伤害诸国及人民之祸首诸臣……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这说明义和团运动被绞杀后

    ①列强将中国民众当作主要惩罚对象

    ②清政府完全顺从了列强的侵华要求

    ③列强放弃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

    ④清政府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局限性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如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A. 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 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 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D. 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如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红色旅游”纪念邮票,邮票中革命纪念地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产生影响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 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 《辛丑条约》签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孙中山说:“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美国之所以富强,不是由于各邦之独立自治,而是由于各邦联合后的进化所成的一个统一国家。所以美国的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结果。中国原来既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材料表明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

    A. 建立美国式的联邦共和国

    B. 反对各省自治和实行联邦制度

    C.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 主张民族独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彼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 正面战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B. 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 八路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D.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不包括

    A.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

    C.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

    D.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对这一方案的评述,正确的是

    A. 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 表达了反抗列强侵略的诉求

    C. 提出了建设近代化国家的设想

    D. 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图:

    材料二: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

    (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如何评价?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3)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排日行动再发展下去,也许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采取军事行动时需要哪些兵力,与关东军协商后由参谋部本部作战部提出计划。”

    ——引自1931年7月《日本陆军省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

    材料二  “当时,守卫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兵力,总计不过一万零四百人,而在其周围有二十二万中国军队。情况突然紧急起来,同时,居住该地的一百万帝国居民也陷于严重的恐慌和不安之中,我军关心这种情况,认为有必要先发制人,以铲除危险的根源。为了这个目的,迅速开始行动,排除抵抗,解除驻在附近的中国军队的武装。

    ——引自1931年9月24日《日本政府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

    材料三  “九月十八日事件之发生,我方不外毅然出于正当防卫之行动。”

    ——引自1932年8月25日《日本外相田康哉关于满洲问题的演说》

    请回答:

    (1)你认为这三则材料的内容哪则是真实的?哪则是虚假的?为什么?

    (2)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哪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驳斥材料三的日本“出于正当防卫”的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1972年9月25日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国宴欢迎田中首相访华。在周恩来致欢迎词后,田中致答词。在谈到侵华历史时,他表示:“过去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第二天上午,中日双方举行外长会谈,具体讨论联合声明的内容。日方条约局局长高岛益郎首先发言,对日方方案作了说明。他提出了四点意见:……

    关于战争赔偿问题,蒋介石在缔结日台条约(1952年签订)时已宣布放弃战争赔偿,因此没有必要再写入联合声明中。

    材料二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的历史渊源久远。历史上中日两国间的交流就非常频繁。日本可以说是中国的学生,从遣唐使开始,日本就开始复制中国的文化、政治制度等许多方面。然而,从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日本而言,中国都是一个侵略的对象。二战以后,中日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通过田中角荣等一些人物的努力,两国间的关系逐步走向了正常化。站在21世纪的入口,展望未来中日两个大国间的关系,相信友好关系会继续,但仍将存在很多问题和波折。

    (1)材料一中田中首相所说的“添了很大麻烦”是指什么?他这种说法是否合适?为什么?

    (2)材料一中日方条约局局长认为战争赔偿问题“没有必要再写入联合声明”,他讲话的根据是否成立?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日本侵略中国有哪些主要表现?影响21世纪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