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易经·系辞》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按照这个说法,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都可归入无形的“道”的范畴,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建筑与车舆、衣服、盆碗类似,属于有形的“器”的性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主要由匠人来制作,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相对得到主流阶层的追捧,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理论名著,而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相关学问备受冷落,虽然有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和明代《鲁班经》之类的民间著述传世,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

    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方建筑的翻版,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在此情形之下,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外建筑师努力尝试扭转这一趋势,在现代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如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贤致力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梁思成、刘桢等学者四处考察测绘,搜集古籍,成果斐然。经过几代人的艰难跋涉,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而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长期侧重于历史本身,理论方面的论述非常有限,还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的指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香港建筑师李允鉌先生正式出版《华复意匠》一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作者在《卷首语》中解释:“‘华夏’指的是古代的中国,‘意匠’可作建筑的设计意念,‘华夏意匠’意即‘中国古代的建攻设计意念’。此书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一时洛阳纸贵,至今仍被视为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最重要的一部专著。此书的撰写显然受到西方建筑理论的影响,引述了大量的前人论述和经典实例,完备性超过之前任何一部研究中国建筑的著作,恰如武侠小说中全真派的全套武功,无所不包,既有“道”层面的精神诉求,也有“器”层面的实践指导意义,故而难能可贵。建筑史学家龙庆忠先生为此书所作序言中说:“中国古建筑是古今都在东亚地区,由东亚人民产生的。它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艺术和清静环境,是古代养目、养心、养身、遂生的具体表现。它既其有几何构成,又有模式表达和逻辑构成。这是出乎西方人意料的。”中国古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由中国独特而广袤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社会、人文因索的深刻影响。《华复意匠》对此有深入剖析,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进脉络和多重影响因素。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的规模往往有一定的眼度,造型上的差异也不大,更注重以群体组合的方式构成丰富的院落,“由一座变多座,小组变大组,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以北京紫禁城与巴黎卢浮宫作比较,可见前者以“数”的集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而后者以“量”的叠加形成庞大而清晰的多层系统。殿亭楼台分占不同位置,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在彼此之间构成严密的呼应关系。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延续本民族、本地域的传统文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大难题。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也面临消亡的危险,幸而有诸多前辈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拯危继绝传递薪火,一息不灭,功莫大焉。

    (节选自十一贝子《大家·中国建筑如何免于沦为西方建筑的翻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易经·系辞》中的观点,艺术门类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中国建筑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

    B.19世纪末以来,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是由于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

    C.李允鉌先生出版的《华夏意匠》填补了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的空白,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

    D.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正是一些由中外建筑师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的体现。

    2.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以《易经·系辞》中“道”和“器”的论述,引出了对中国古建筑缺少理论探索的论述。

    B.文中引用建筑史学家龙庆忠的话,是为了论证中国古建筑独有特色,《华夏意匠》一书难能可贵。

    C.文章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古建筑的理论、风格的不同,突出阐述了二者各自的特点。

    D.文章分析了中国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的现状,意在寻求扭转这一趋势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中国现代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故而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指引。

    B.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造型上的差异不大,但却在数的集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突出代表就是北京的紫禁城。.

    C.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面临消亡的危险,我们也要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传递诸多前辈先贤之薪火,才能让中国建筑一息不灭。

    D.中国古代不缺少园林艺术的理论名著,也有建筑领域的民间著述,但是与西方古代的建筑名著相比,数量不足,且差异很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纠结的校服

    材料一:

    近日,杭州一位家长在网络论坛吐槽人大附中杭州学校的校服收费,并贴上了一张学校发来的短信截图。截图内容显示,学校请家长将校服定制费1万元汇到学校指定账户,若未能如期缴费,则视为自动放弃小学部录取名额。校方回应,1万元的校服费是一项预收款,根据家长的订单进行扣款,多退少补。学校的校服费用,含春夏秋冬及运动装共40件左右。对于“未能如期缴费,则视为自动放弃录取名额”的说法,负责人未予回应。此事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即使民办学校有一定的办学自由,且学生的家庭条件一般较好,但‘若未能如期缴费,则视为自动放弃录取名额’的说法,让人嗅出一丝威胁的‘味道’。

    有媒体评论:“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尽合理,很多平民家庭的子女上小学都成了难题,公立学校上不了、挤不进去,民办学校‘贵族化’‘市场化’,上又上不起,所以,万元校服虽是准备给高收入群体子女的,也难免让广大平民家庭望而生畏。”

    而校服引发的讨论远不止这一起。2014年3月21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在北师大二附中访问的镜头中,出现了学生们穿着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的画面。随即有网友跳出来吐槽,该校服“太难看”“太减分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对此,北师大二附中副校长王华表示:“网友们并非真正了解我校学生的真实需求和看法,总体来说,我们学生还是挺喜欢那套蓝白校服的,这是北师大二附中的一种标志,很多学生到了大学后还穿我们的校服,说明他们对那套校服还是很留恋的。”

    (相关材料摘自互联网)

    材料二:

    (相关材料摘自互联网)

    村料三:

    重庆巴蜀中学校服是巴蜀学子最喜爱的服装。校服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家长、老师的观点与意见,让他们全程参与校服的研发过程,做到了学校“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德育理念和年轻学子青春风采的完美结合。他们的做法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被作为校服改革的典范向全国推介。

    香港各类中小学校学生每天都要穿校服。每所学校均有校服自主选择权,学生每人拥有多种不同款式的校服,除夏装和冬装校服外,还有体育课专用服、西装礼服等。很多学校借校服来彰显自己的学校文化。不过,有些普通学校的学生很羡慕内地学生穿一样的校服,因为这样不必担心暴露自己是二、三流学校学生的身份。

    (相关材料摘自互联网)

    材料四:

    对于如何才能保证安全的校服进入校园这一问题,安阳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主任李红新表示,3月中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市学校床上用品、学生制服质量监督的通知》,并对县区教育局及市属学校专门召开了会议,要求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确保校服质量。通知要求各学校在选购学生床上用品和学生制服时,必须和厂商签订符合标准的质量协议,并建立质量合格准入制度。严禁无厂名、厂址和产品检验合格证的三无产品进入校门。严禁非法商贩在校内经营学生床上用品和学生制服。此外,学校还要对学生自带的学生用品做好自查和消毒工作。为了确保学生床上用品和学生制服质量,学校在选定厂商后,应在三个工作日内,持双方质量协议和样品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登记建档。

    (《中国纤检》2013第12期《校服难题谁来解》刘新柯 张社芬)

    1.下列选项对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大附中杭州学校给家长的通知中显示,未能如期完成校服缴费的学生,就不能就读该学校。

    B.北师大二附中副校长王华认为,他们学校的学生都喜欢那套蓝白校服,蓝白校服是学校一种标志。

    C.巴蜀中学校服改革被央视作为典范向全国推介,是因为学校把“善雅志”德育理念融入了校服设计。

    D.香港有些学生羡慕内地学生穿一样的校服,而内地学生羡慕香港学生每人拥有不同款式的校服。

    2.下列选项中对于材料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元校服引发争议的原因还有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反思,万元校服虽是准备给高收入群体子女的,也难免让广大平民家庭望而生畏。

    B.香港各类中小学校学生每天都要穿校服。每所学校均有校服自主选择权,学生每人拥有多种不同款式的校服,很多学校借校服来彰显自己的学校文化。

    C.材料二显示,家长与学生在校服关注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家长比较关注校服的实用性,而学生更在意校服的美观性。

    D.安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市教育局对县区教育局及市属学校专门召开了会议,要求严格按照相关通知要求确保校服质量,并建立了质量合格准入制度,保证校服安全。

    3.对于推进校服进校园,你有哪些好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是谁扼杀了哀愁?

    迟子建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

    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

    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温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涉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目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

    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只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社会的人仿佛是卸下了精神的镣铐,尽情张扬欲望,追求自由,而对哀愁却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

    B.人们如果没有了哀愁,就会丧失梦想,就难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盲目奔走,失去方向,从而把日子过得枯燥而无味。

    C.哀愁的生长是需要特殊环境的,如东北的那片冻土、俄罗斯的森林草原等等,而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是不能培育出哀愁的。

    D.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或是文学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要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2.结合文章第五段,下列对“哀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溘然离去而烟锅还在,哀愁是一种物是人非的伤感。

    B.恶劣的天气摧折了白桦林,哀愁是一种因美好事物消逝而产生的忧郁。

    C.即将成熟的瓜果被断送了生命,哀愁是一种对期盼落空的失落。

    D.航船不能驶入码头而等不到归人,哀愁是一种求而不得的恼怒。

    3.散文以“是谁扼杀了哀愁?”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平,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治黄帝、老子之术。有田三十亩,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平:“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疾平之不亲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弃之。

    及平长,可取妇,富人莫与者,贫者平亦愧之。久之,户牖富人张负有女孙,五嫁夫辄死,人莫敢取,平欲得之。邑中有大丧,平家贫侍丧,以先往后罢为助②。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后去。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席为门,然门外多长者车辙。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之女?”负曰:“固有美如陈平长贫者乎?”卒与女,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负戒其孙曰:“毋以贫故,事人不谨。事兄伯如事乃父,事嫂如事乃母。”平既娶张氏女,资用益饶,游道日广。

    项羽略地至河上,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爵卿。项羽之东王彭城也,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客在楚者往击,殷降而还。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居无何,汉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①下当有宝器金玉,目之,欲杀平,平心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③。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史记·陈平丞相世家》)

    (注)①要:通“腰”。②以先往后罢为助:指通过早去晚归来获得更多的报酬以补贴家用。③刺船:撑船。

    1.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   吾其还也

    B.平既娶张氏女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C.乃假贷币以聘           愿大王稍假借之

    D.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       以其无礼于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陈平家中贫穷,和他的哥哥住在一起,他的兄长陈伯自己耕田,支持弟弟读书,外出游学,嫂子却对他不参加劳作而感到生气。

    B.到了陈平该娶妻的时候,富有的人家都不想跟他结亲,而陈平又以跟穷人家的女儿结为婚姻为耻,所以很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C.陈平投奔项羽,带兵打败并降服殷王,得到封官赐金。后来汉攻下殷,项羽大怒,害怕被项羽怪罪诛杀,于是仗剑逃亡。

    D.陈平在逃亡时,在渡过黄河的船上,船夫看到他的宝器金玉,想要抢劫并杀了他,陈平十分害怕,就解开衣服赤身露体地帮助船夫撑船,才躲过一劫。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枯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琦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传》)

    1.下列选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B.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C.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D.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2.下列选项中对于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根据死者身份等级的不同,对去世的说法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B.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例如杜甫,姓杜名甫,字子美;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

    C.社稷,“社”和“稷”分别指谷物神和土地神,由于古时的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谷物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太傅,古时“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辛宪英为人聪慧有谋略,临大事不慌乱,有见识有决断,对于国家大事有自己的看法,并且多次为自己的亲人建言献策。

    B.当初面对天子在城外,太傅闭城门这一情况,辛氏准确判断了形势,并建议弟弟跟随众人去营救曹爽,方使弟弟没有有愧于道义。.

    C.当初魏文帝得立太子,太子很高兴,但辛宪英却觉得太子接替君王就不能不忧愁,主持国政就不能不忧惧,应该忧愁,不应该高兴,可见她很有见识。

    D.辛宪英为人生活检朴,有一次羊祜为了感谢辛宪英在钟会叛乱中的建议,送了辛宪英一条锦被,但辛宪英嫌它奢华,翻过来盖着。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题李亮功戴嵩牛图

    黄庭坚

    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

    戴老作痩牛,平田千顷荒。

    觳觫①告主人,实已尽筋力。

    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①觳觫:恐惧颤抖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题画诗,为黄庭坚贬谪宜州路过长沙时在李公寅府第中观画后写成的,作者托物言志,将自己的满怀心事写入诗中,意含言外。

    B.首联先说“韩马”,韩干画马,大多肥硕,杜甫有诗“干惟画肉不画骨”,这种马在殿廷前立仗时,壮健有光彩。

    C.黄庭坚采用反衬法,以韩马处处反衬戴牛,以肥衬瘦,以立仗反衬平田,以有辉光衬托千顷荒,揭露了肥马不劳而获与瘦牛劳而不获的现实。

    D.“觳觫”“乞”意在表现瘦牛的地位低下,从而揭露了世道不公,暗示自己不幸的人生际遇。

    2.有人评价诗的后四句“遽生新意,饶有风味。”请分析其中的妙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曾子提醒我们要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不断改善自己。其中表示要反省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做法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中,在打败了齐国军队后,鲁庄公问其原因,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写道,死亡是我们所畏惧和厌恶的,但是当有的灾祸来临时,我们依然不会躲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但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示自己能够做到居住在人世间却不被车马的喧嚣所烦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高度概括了啊“友情深厚,江山难阻”,从而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____________,接受了大量国外先进教育,学识和见解均得到极大提升。西方诗潮在中国____________,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向。(         ),以自己的《尝试柒》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____________,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新诗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成长和诞生,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____________,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持这种交融却仍在摸索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风头正劲  炙手可热  劳苦功高  谨小慎微

    B.风华正茂  炙手可热  功垂竹帛  如履薄冰

    C.风华正茂  风靡一时  劳苦功高  如履薄冰

    D.风头正劲  风靡一时  功垂竹帛  谨小慎微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胡适留美归来后在诗歌方面受到了英美意象派的无形影响

    B.留美归来的胡适在诗歌方面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

    C.英美意象派无疑在诗歌方面影响了留美归来的胡适

    D.英美意象派对胡适的影响无疑体现在诗歌方面.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诗依托中华文化,受外来诗歌的影响,迅速地成长和诞生,结合两者优势从而指向重生。

    B.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成长和诞生,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

    C.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诞生和成长,结合两者优势从而指向重生。

    D.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新诗迅速地诞生和成长,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从以下词组中选出最符合人物特征的内容,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组一副对联。(将组合好的对联的字母按顺序填到横线上)

    A世上疮痍  B民间疾苦  C堤建西湖  D诗中圣哲  E笔诤时政  F心在苍生 G笔底波澜

    H神归东洛  I补阙拾遗犹昨事 J万户争传新乐府  K千秋永祀老诗翁 L清辉香雾替诗魂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重庆某超市的公开道歉信,其中有几处不恰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顾客:

    由于供货商的运输管理发生了严重的问题,我超市11月18日售出的一部分牛肉是变质的。对于当天购买了我超市牛肉的顾客,我们表示发自内心的由衷歉意。现公司决定按当日购买数量的双倍向这部分顾客惠赠新鲜牛肉,请收下就行。如有造成身体不适的情况,请凭借相关证据来我公司讨要赔偿。

    XXX百货公司

    2019年11月20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重庆市奉节县村民廖阿姨,幼时因意外导致右脚三级残疾。婚后不久,丈夫因意外不得不高位截瘫。十几年来,她用孱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重担,艰难地拉扯孩子长大,无怨无悔地照顾丈夫生活。她不等不靠不要,发展起土鸡养殖,2018年养殖土鸡800多只,又修建羊圈养殖山羊,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一年收入超过5万元。在她的带动下,周边的几个贫困户主动寻求产业发展,争取早日实现脱贫致富。2018年12月,廖阿姨被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评为“2018年重庆十大最美家庭”之一。

    读了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可套作和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