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一部革命文化的产生、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史。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革命文化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有了革命斗争实践才有革命文化。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革命斗争,包括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这些革命斗争实践为革命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蕴含的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特质。同时,革命文化也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例如,延安精神来源于党在延安时期坚持敌后抗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革命实践,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正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要素对延安时期乃至今天的奋斗实践产生的指导、鼓舞和借鉴意义。

    没有理论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马克思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革命实践与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蕴含的核心要素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比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容。

    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创造的。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中国革命,才孕育和形成了革命文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曲折艰辛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不同历史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充分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革命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系统地领导人民群众在以不同方式参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革命文化。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由于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和丰富发展的,因此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泛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创造性,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摘编自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文化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源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等革命实践。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当代的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于革命文化。

    C.革命文化和革命实践是共生互促关系,因而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

    D.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先给革命文化下定义,然后指出革命文化具有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B.文章用延安精神论证了“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并阐述了革命文化的作用。

    C.文章从理论自觉的层面,列举事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形成革命文化。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内容是革命精神,其次还包括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等。

    B.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就难以产生革命文化。

    C.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但并不是其参加了活动,就可以创造革命文化。

    D.根据文章,“党指挥枪”的原则、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属于革命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已经在国外的媒体行业大显身手,国内的AI+新闻进程也渐渐起步,人工智能

    在新闻业的应用使新闻生产更加高效便捷,用户画像更加清晰,新闻传播效果更加优化,它对新闻业的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反馈互动等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不过,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关于两者的结合,新闻业应认识到AI与新闻的关系,主动拥抱新变化。其实,人工智能与记者恰如机器与人类的联姻。理想的合作状态应该是因为使用了这些技术和得到机器的帮助,人可以把他的工作做得更好,人可以成为更好的人。“好的婚姻不是1+1=2,而是0.5+ 0.5=l。”单独来看,人与机器都有各自的局限与劣势,但当两者共生协同发展时,就成了“l”,这个“l”,可以是一篇新稿件,可以是一个新客户端,可以是一个新编辑部,也可以是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1月17日)

    材料二:

    中国企业的排名上升是因为政府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中国2018年共计申请3万项人工智能公开专利,大约较5年前增加10倍,达到美国的2.5倍。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在2015年就已经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按领域来看,中国在人工智能专利领域的增长主要来自电子商务、数据搜索和语言处理等领域。图片处理专利表现尤其强劲,达到1.6万项,达到美国的4倍。中国在人脸识别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项技术可以通过视频中的画面判断人的身份。中国的专利有95%提交给国家知识产权局,但很多企业也都瞄准了海外专利申请。作为一个相对新颖的领域,人工智能比生物科技等传统领域更容易获得专利。

    (摘编自《中关村在线新闻资讯》,2019年3月11日)

    材料三:

    与微软小冰智能对话、看AI(人工智能)合成主播播报新闻、用智能医生“沃森”治疗肿瘤癌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已逐渐渗透到各行业各领域,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变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这是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这无疑预示着,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表示,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开放是走下去的必要条件。只有把更多的数据、运算力、技术汇集在一起,才能够展现出更大的影响力。“这是一个足够宽的赛道。”李彦宏说,比竞争更迫切的,是找到更多创新点,创造更多价值,让技术更好地造福社会。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3月II日)

    材料四:

    一是明确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统筹各方力量,加强相关研究,以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为终极目标,兼顾行业创新发展,明确人工智能在安全、隐私、公平等方面的伦理原则,制定人工智能伦理的指引性文件,对涉及人工智能伦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评估和指导。二是强化领军企业担当,加快人工智能伦理原则落地。在信息推荐、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热点领域,推进企业引领示范,在产品设计和业务运营中贯彻人工智能伦理原则,让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帮助人们成长,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同时,鼓励企业探索解决实践中产生的人工智能伦理新问题,共享行业经验,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和伦理的协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引领行业发展,凝聚全球共识。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研究和制定,及早识别禁区,吸收和弘扬“以人为本”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让技术创新更好地造福人类,为国际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贡献中国智慧。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9年3月11日,李彦宏委员的发言原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与记者的理想合作状态应该是因为使用了这些技术和得到机器的帮助,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人可以成为更好的人。

    B.人工智能是一个相对新颖的领域,2015年中国在电子商务、数据搜索和语言处理领域人工智能专利数迅速增长,位居世界首位。

    C.人工智能已连续三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政府对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它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D.明确人工智能在安全、隐私、公平等方面的伦理原则,制定指导性文件,对相关问题评估和指导,都以百姓美好生活为终极目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为新闻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人工智能的高效便捷,图像更清晰,传播效果更优化等特点,促进了国内外媒体新闻行业的发展。

    B.中国企业的排名上升是因为政府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几年前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就已经超过美国,人脸识别技术也领先。

    C.人工智能逐渐在各行业领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如在医疗领域中,智能医生对肿瘤癌症的治疗,媒体中AI合成主播播报新闻等。

    D.因为要为国际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贡献中国智慧,所以要加强国际交流,引领行业发展,凝聚全球共识,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研究。

    3.第一、二、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拣麦穗

    张洁

    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

    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哈?”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

    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

    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

    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

    “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

    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

    “你家住哪哒呢?”

    “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哪哒,就歇在哪哒!”

    我犯愁了:“等我长大,去哪哒寻你呀!”

    “你莫愁,等你长大,我来接你!”

    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还乐呵呵地对我说:“看看我的小媳妇来呀!”我呢,也学着大姑娘的样子要我娘找块碎布,给我剪了个烟荷包,还让我娘在布上描了花。

    我缝呀,绣呀……烟荷包缝好了,我娘笑得个前仰后合,说那不是烟荷包,皱皱巴巴,倒像个猪肚子。我让我娘给我收了起来,我说了,等我出嫁的时候,我要送给我男人。

    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了。不过他还是常带些小礼物给我。我知道,他真疼我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

    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那棵柿子树的顶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来。

    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因为我是一个贪吃的,而又生得极其丑陋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吧?

    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贼眉贼眼”“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等语句,含蓄地嘲讽了好事、爱逗乐的二姨。

    B.小时候的“我”扬言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只不过是想天天吃到美味的灶糖,令人捧腹的言行很符合孩子幼稚天真的特点。

    C.文章语言口语化,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你拣麦穗做哈”“婆姨”“你家住哪哒呢”等,亲切自然,鲜活真实。

    D.文章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温情的渴望,凸显了老人“朴素地疼爱”的珍贵价值,也隐含着生命孤独的淡淡哀愁。

    2.文章两次描写柿子树上的小火柿子,有何用意?

    3.文章主要讲述了“我”与“老汉”的故事,为什么却以“拣麦穗”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景皇帝,文帝太子也。母曰窦皇后。后七年六月,文帝崩。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元年冬十月,诏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遂群生;减耆欲,不受献,罪人不孥,不诛亡罪,不私其利也;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也。朕既不敏,弗能胜识。此皆上世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吴王濞、胶西王印、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茁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举兵反。遣太尉亚夫、大将军窦婴将兵击之。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诸将破七国,斩首十余万级。追斩吴王濞于丹徒。胶西王印、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自杀。夏六月,诏曰:“乃者吴王濞等为逆,起兵相胁,诖误吏民,吏民不得已。今濞等已灭,吏民当坐濞等及逋曰:“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三年春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甲子,帝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侯王列侯马二驷,吏二千石黄金二斤,吏民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终身。二月癸酉,葬阳陵。

    (节选自《汉书·景帝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B.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C.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D.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称谓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B.丁未,在此表示干支纪年,十二天干、十地支依照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C.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D.太尉,始于秦朝时期,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秦时和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帝崇敬先帝。他曾下诏表示高祖皇帝圣明如日月经天,而祭祀的乐舞却不相称,应为他做昭德之舞,以彰明其美德。

    B.景帝善于用人。吴王刘濞等诸侯王举兵造反,即七国之乱,景帝遣周亚夫、窦婴领兵征讨,平定了叛乱。

    C.景帝心怀仁慈。七王之乱时对受蒙蔽的吏民及逃亡的士卒不以连坐之律追究,一律赦免,并且留下遗诏在他死后遣散宫人各归其家,免除终身徭役。

    D.景帝勤勉治国。文中多次颁发诏书,涉及礼乐教化、安顿吏民、减轻刑罚、劝勉农桑,对当时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

    (2)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

    李商隐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䴙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注:①诗题下作者自注:“使君远祖,国初功臣也。”契苾通是铁勒族契苾部落人,贞观六年,契苾通五世祖契苾何力率部归顺唐王朝。②䴙鹈泉:在今内蒙古五原县。③郅都:西汉景帝时人,任雁门太守时,威震匈奴。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反问起笔,总写铁勒部落归附唐王朝及为朝廷效力的历史,而整首诗则体现了诗人对民族战争的看法。

    B.颔联以景衬人,用一早一晚两个典型时间的行军作战场面叙写了当年契苾通“勤王”的事迹。

    C.颈联转写现实,诗人通过两幅画面表现了少数民族的广大群众对抵御外族入侵战争的态度。

    D.尾联明写打猎也隐指对敌作战,借傍晚的出猎暗写战争中的“使君”,叙写巧妙,含蓄深沉,举重若轻。

    2.赵臣瑗于《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评价:“义山撰人,神采奕奕。”此诗为我们塑造

    怎样的使君形象?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温暖的句子是:“ ___,____!”

    (2)《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___,____。”

    (3)屈原用“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中“ 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____,李白是一个一生都在用世的士子。李白一生的诗歌固多归隐出世之语,甚至及时行乐的思想与行动也随处可见,那么如果考虑李白一生的行踪,再仔细观察到文化思潮与整个社会的风尚,我们就会明白,李白一进长安遇冷后,其所有放浪形骸的诗歌背后,都有其____的痛苦与郁闷,(   )这是性格使然,也是主流社会思潮的个体呈现,士子就是士子,士子的社会功用理想流淌在他们每个人的血液与灵魂里。越是仕进不成,李白越是要我行我素不受羁束爱自由,希图用____的名士风范仕进成功以实现自己用世的生命需求。所以,李白的“求仙”非为求仙,他的“访道”也非为____,虚幻不是李白人生的目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发现  难以言说  卓尔不群  隐居

    B.发现  一言难尽  不同凡响  遁世

    C.承认  难以言说  不同凡响  遁世

    D.承认  一言难尽  卓尔不群  隐居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么如果仔细考虑李白一生的行踪,再观察文化思潮与整个社会的风尚

    B.但如果考虑到文化思潮与整个社会的风尚,再仔细观察李白一生的行踪

    C.那么如果考虑到整个社会的风尚和文化思潮,再仔细观察李白一生的行踪

    D.但如果仔细考虑李白一生的行踪,再观察文化思潮与整个社会的风尚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表面上的归隐之语,怎能掩饰着急用世的灵魂?

    B.一个着急用世的灵魂之前,都站着他所有的归隐之语

    C.一个着急用世的灵魂,是表面上的归隐之语难以遮掩的

    D.他所有的归隐之语背后,都站着一个着急用世的灵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从给学生减负到给教师减负,这一教育减负政策的变化,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引导和规范学校教育主体责任不断回归。从学校教育的内部系统来说,施教者和受教者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是一对直接作用关系,___ ,尤其是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负担过重,难免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位压力山大、心情糟糕的教师,____。因此,教育减负,不只是对学生减负,教师也需要减负。当然,____,而非岗位职能和职业责任,也不是对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要求的放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使用比喻手法,为下列新闻拟写一个标题。限20字以内。

    2018年12月1日,共同出席G20阿根廷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了会晤。这是自2018年3月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以来两国元首的首次会面。双方讨论了中美经贸问题并达成了共识,决定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立即着手解决彼此关切的问题,指示双方经贸团队加紧磋商,达成协议,取消2018年以来加征的关税,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尽快回到正常轨道,实现双赢。

    在中美经贸易摩擦面临进一步升级的关头,中美元首共同踩下刹车,体现出相向而行、对话解决的意愿。同时,也体现出中方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立场,以及所坚持的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谈判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父母在国庆期间悄悄到学校探望独生女儿,本准备送去惊喜却反遭冷落、抱怨。问原因,女儿说她已和同学约好要去外地游玩,父母未经同意就来到学校,对她极不尊重。

    有人不赞同女儿的做法:“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应体谅、尊重父母。

    也有人认为父母的做法有待商榷:父母应该想到,孩子与同学可能的假期旅行安排;或者出发前应沟通好探望时间。父母忘了尊重子女作为成年人的自主权,所以注定换不来孩子的爱与尊重。

    对此现象,某班级拟召开班会讨论,请你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观点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