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0 题,其中:
单选题 35 题,综合题 4 题,实验探究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2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5 题
  1. 某学校医务室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小明用肺活量计测了几次肺活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小明的肺活量是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肺活量/mL

    2500

    3000

    2900

    A. 2500

    B. 3000

    C. 2900

    D. 280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 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药用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不经咀嚼直接吞服,这主要是避免哪个器官遭受药物的刺激? (   )

    A. 口腔 B. 小肠 C. 大肠 D. 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麻雀、鼠妇、蝴蝶以及各种景观书目花草。下面是这些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概述,其中错误的是(  )

    A.都能由小长大 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都能对外界的刺刺激作出反应 D.都能生长繁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位置

    黄粉虫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1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阴暗

    30℃

    适宜

    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是因为那缺少(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五月份是绣球花盛开的季节,因为其花大而且色彩艳丽,所以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园艺师通常采用改变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来影响花的颜色。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为( )

    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C.适应是绝对的

    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重要的观察工具,熟知显微镜的构造有利于我们对显微镜的使用,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外界光线太亮,应该选用的结构是(   )

    A.平面镜、大光圈 B.凹面镜、大光圈

    C.平面镜、小光圈 D.凹面镜、小光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 4 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

    A.图像②放大倍数最大 B.图像①的视野范围最大

    C.图像④的视野亮度最亮 D.图像③的标本距物镜最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如下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

    A. 1个 B. 2个 C. 4个 D. 8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小莹通过拍摄和记录,对蜜蜂的行为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分类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在一定地域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D.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不会遭到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洪,降解污染等功能,被称为是“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D.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张新同学是个实验小能手,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后,他在同一棵树上,早晨、中午、傍晚各摘取了大小相同的叶片a、b、c,将叶片脱水后,称其干重,他的结果应该是(   )

    A.a>b>c B.b>c>a

    C.c>b>a D.a>c>b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设置了如图装置,正确的组合是(  )

    A. ②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现有四套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白萝卜裸露在地上的部分是绿色的,而埋在地里的部分是白色的,这种现象说明

    A.叶绿素的形成需要适宜的温度 B.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C.叶绿素的形成需要水 D.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土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将2.3Kg的柳树种在90Kg的木桶里,只浇灌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76.7Kg,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气I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糖拌西红柿是夏季消暑的一道美食,下面对此时西红柿细胞所处状态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图A、吸水状态,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B.图A、吸水状态,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C.图B、失水状态,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D.图B、失水状态,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植物的根能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与此功能有关的主要结构是(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白菜、青菜营养丰富,菜农在种植白菜、青菜等叶类蔬菜时,发现叶子发黄,应多施(   )

    A.含氮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钙的无机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某幼儿缺钙,服用钙片仍不见明显疗效,这时应加服()

    A.维生素D B.维生素C C.维生素B1 D.维生素A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营养学专家建议青少年要适当多食用牛奶、瘦肉、蛋、鱼、豆制品等含蛋白质比较丰富的食品。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不可缺少的成分

    B.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C.大分子蛋白质必须经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D.蛋白质与糖类、维生素一样都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消化即可被人体吸收的是(  )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D. 葡萄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   )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减少 B.食物易误入气管

    C.消化液减少 D.肺内压小于大气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列关于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B.猫头鹰→老虎→种子

    C.草→兔子→狐狸 D.青蛙→蛇→猫头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

    B. 昆虫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C. 图中分解者指的是真菌

    D. 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水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越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其数量越少,这是因为越是顶端的生物(   )

    A.生物越凶猛 B.生物形体越大 C.生物越珍贵,更易被捕杀 D.生物所获得的总能量越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列生物防治的方案不可行的是( )

    A.啄木鸟防治林业害虫 B.灰喜鹊防治松毛虫

    C.七星瓢虫防治棉蚜虫 D.鸡防治菜青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一般卧室里不能摆放过多的植物过夜,这是因为(  )

    A.植物生长需要营养

    B.植物要生长

    C.植物要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

    D.植物会释放氧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A. 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B. 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C. 种子中有机物被分解,释放能量太少

    D. 种子中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出大量水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下图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其中能发生气体交换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③和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能量沿食物链和       传递。

    (3)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图一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二是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化学性消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_____,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_____,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2)图二中,代表小肠的一段是_____(字母),乙曲线代表的物质是_____,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_____;丙曲线代表的物质分解产生的部分成分被图一中突起内的_____(填写具体结构名称)吸收,然后再进入血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图一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____]_____。

    (2)当肺泡内的气体排出到外界空气中时,图一中的 [③]_____应处于_____状态。胸廓的容积变_____。

    (3)图二中B代表的物质是_____,组织细胞利用物质B分解_____,产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A。物质A由组织细胞进入血液,是由于_____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作物可以有效促进家庭收入。草莓因无公害、口感好等深受消费者喜爱,下图一是草莓园大棚的草莓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过程,图二是大棚内草莓叶图一生理活动的强度变化曲线。请你根据所学回答:

    (1)果农在天冷时会将取暖用的蜂窝煤炉放在大棚内,升温的同时还可以提高_____的浓度,进而增强草莓图二中_____(填甲或乙)曲线代表的生理活动强度。

    (2)图一中,草莓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填字母)。

    (3)图二中能表示图一中A过程的曲线是_____,该生理过程产生的_____可以直接提供维持草莓的各项生命活动的动力。

    (4)草莓成熟后,果农常采用低温的方法贮藏,目的是降低图一中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探究题 共 1 题
  1.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图,请完善实验方案: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一小块馒头切成碎屑,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到甲、乙两试管中。

    第二步:向甲、乙两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_____和2毫升唾液,搅拌均匀。

    第三步:将两支试管放入温度为_____℃的温水中,8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稀碘液,摇匀。

    第四步:观察并记录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2)预期结果:_____试管内的物质不变色,原因是_____。

    (3)设置甲、乙两组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