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名著阅读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孤立的一个人,不会发生礼的问题,只有在与他人相处、交往和比较时,才会发生礼的要求和行为。礼仪本身是有差等的,不可能做到互相对等,那就要从内心情感和交往形式上去寻求互相对等的因素,孟子指出:“恭敬之心,礼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内心情感的对等表现为恭敬;交往形式的对等表现为辞让,从而使人们自觉自愿地践行礼的要求和规范。

    所谓恭敬,“在貌为恭,在心为敬”,分别属于容貌和内心情感的范畴。然而,对于同一践礼主体而言,无论是貌恭还是心敬,都只能在主体与客体的交往中呈现出来,都是主体指向客体的行为。面貌与内心是统一的,内心敬重,面貌总会好看;内心鄙弃,容貌就会不那么好看。恭敬名为两个概念,实为一个内容,那就是敬的感情,即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敬重。孔子十分重视敬在礼行为中的意义,他从人与禽兽之别的角度,指出为孝必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重视祭礼和丧礼,却更在乎敬的内涵,《礼记·檀弓》记载弟子子路的回忆,“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敬有余也”。孔子甚至认为,敬是为政之本,在各种礼仪中,敬的情感最为重要,而国君的婚礼又最能体现敬的情感。国君亲迎新娘,既是爱慕又是敬重,把这种爱与敬的感情推而广之,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所谓辞让,亦称退让,“应进而迁曰退,应受而推曰让”。辞让是与恭敬紧密相连的德性行为,其本质是厚人薄己、尊人卑己。这在礼的迎送、授受仪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具体为“三揖三让”。“揖”是拱手致意,展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注,“三揖”是凡入门将右曲揖、北面揖、当碑揖。“三让”是凡升阶,宾主尊卑相同时,一同升阶;宾主尊卑不同时,则尊者先升。“三揖”作为迎送规定,有利于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三让”并不改变主客体的实质行为,辞让之后仍是尊者先升阶,该先升阶的人还是先升阶,其意义在于给对方以被尊重的心理感受,宾主正是在辞让中体现出教养与风度的。孔子认为辞让既是君子遵礼的表现,又是君子人格的组成部分,“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思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彼此作揖谦让,然后登堂比射。射毕,走下堂来,彼此作揖,胜者罚负者饮酒。这样的竞争是君子之争。无论赢者还是输者,辞让使君子之争变得风度翩翩,真是令人意往神驰。从这个意义上说,辞让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仪式,能够使弱者、居下者、失利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感情上的认同。

    (摘编自夏海《浅论儒家之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的要求和行为发生在与他人相处、交往和比较时,单独一个人不存在“礼”的问题。

    B.“揖”是重要的辞让礼节之一,指的是客人到主人家做客,主客彼此拱手致意,以表现对对方的敬重。

    C.“辞让”的本质是厚人薄己、尊人卑己,这一本质突出表现在迎送、接受仪式中的“三揖三让”上。

    D.孔子认为“敬”是为政之本,国君把对新娘的爱和敬推广开来,就有可能治理好国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第一段概述了“礼”的两方面的表现,第二、三段分别对此进行了具体论述。

    B.文章第二段引用《礼记·檀弓》来说明,相对于礼的外在形式,孔子更重视祭礼和丧礼中的情感因素。

    C.文章第三段先解释了辞让的内涵,然后分析辞让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做法,最后阐述了辞让的意义。

    D.作者在论证“辞让”时,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内容充实,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礼仪本身是有差等的,不可能做到互相对等,因此古人就用恭敬和辞让来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对等。

    B.“恭”是礼在容貌上的表现,“敬”是礼在内心情感上的表现,面貌与内心是统一的,外表“恭”的人内心也一定会“敬”。

    C.即使客人身份不如主人尊贵,主人也会让客人先升阶,客人也应当听从主人的建议,这符合儒家之礼。

    D.辞让是君子人格的组成部分,辞让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辞让的结果,它能使君子之争变得风度翩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新模式下的城市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建设智慧城市,对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的提出者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六个核心系统如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这些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所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摘编自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材料二:

    11月17日,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致词时表示,伴随着数字化转型大潮席卷全球,一场围绕智慧城市的竞赛也正在全球上演。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模式创新方面不断深化。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从之前的起跑、跟跑,发展到目前的并跑阶段,在未来有望实现领跑和超越。但是,还要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诸多挑战。发展政策相对滞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网络安全隐患突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还有待提高。既要体现政府的智能作用,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更多地调动大众参与积极性,还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体制活力,引入社会资本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来突破瓶颈,为大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让大众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现实获得感。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程晓波还开出了几个药方。

    (摘编自《程晓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跟跑”发展到“并跑”阶段》)

    材料三:

    本届(2016)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共有六大类一级指标,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及保障体系。根据一级指标得分率情况分析,“保障体系”得分最高,整体情况良好;“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两类指标得分率都在40%以上,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建设水平相对较好;“智慧经济”“智慧民生”两类指标得分情况则明显偏低,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该方面的建设还有明显不足。通过对201个样本城市的行政区划对比,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数,并且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西北地区总体得分最低,需要加强开发。

    (摘编自科学网《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

    材料四:

    图表: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1.下列不全属于“智慧城市”概念的一项是(    )

    A.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

    B.智慧城市是新的城市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相融合的产物。

    C.智慧城市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体现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D.智慧城市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公众能分享其建设成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慧城市实质是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主要对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六个核心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B.据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数据,华东华南平均得分要高于全国,西北得分最低,可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有关。

    C.数字化转型大潮带来全球智慧城市竞赛,为应对竞赛,我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发展到并跑阶段,未来必定实现领跑和超越。

    D.有关方面预计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6.0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64%,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18.7万亿元。

    3.材料二说“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程晓波还开出了药方”,请结合材料二,给出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

    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

    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

    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明光书店可以看成众多民营书店的缩影,小说开头就写明光书店生意萧条,处境艰难,折射出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实体书店和卖书人的困境,发人深思 。

    B.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既是为了改善环境方便顾客,也表达了一种希望,希望国民认真读书,汲取知识和智慧,提高修养和素质,把心灵之灯的“灯光调亮”。

    C.小说的标题《把灯光调亮》同时也是整篇小说的线索。明光书店灯光的变化预示着书店命运的变化,也更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起起落落。

    D.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来塑造女主人公形象,尤其突出的是语言描写。

    2.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能够坚持下来,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3.“‘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小说结尾含蓄蕴藉,请简要分析其意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①,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漆身为厉(lài),吞炭为哑:身上涂漆为癞,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厉,通“癞”,癞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B.子不尝事范巾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C.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在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B.幸,本义是指意外地得到好处或免去灾害,引申义是福气、宠爱,也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文中使用的是引申义。

    C.如厕。古代多指“到厕所去,解手”的意思。文中即此意。

    D.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的朋友劝说他假意投靠赵襄子再伺机刺杀,但豫让认为那是不义的行为,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C.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

    D.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綦毋潜①落第还乡

    王维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①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孝通,荆南人,王维好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出了作者在长安道上摆好酒席为自己的朋友送行的场景。

    B.“拂荆扉”实写好友乘舟上路,不久后便回到家里,叩开自家的木门。

    C.尾联诗人认为,好友的落第只是偶然失败,不要感伤于知音的稀少。

    D.这是一首送别诗,围绕送友还乡,层层深入,娓娓道来。

    2.本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解释自己种树的诀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道理极其平凡,但其他种树的人却不容易做到。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最为后人喜爱的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写了秋日傍晚开阔江面上江天相接、上下浑然天成的明丽美景。

    (3)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有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的也是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主题。

    (4)人生即使失意,也不要过于在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要自信,就像《将进酒》中李白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会“东山再起”。

    (5)为“恢复汉室”,诸葛亮“六出祁山”,但最终失败,壮志未酬,病逝五丈原,后人常引用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壮志未酬之深沉感慨。

    (6)《客至》中表现作者在寂寞之中听闻挚友前来的欣喜与热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兰亭集序》中,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王羲之对庄周虚无主义人生观的批判,表现了作者对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历史前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制度演进所带来的更加紧密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则使     的躲藏变得愈发困难。这样的窘况,让求隐不能的魏晋士人不得不转而寻求精神上的逃避,他们眼见财富和地位不再      却无能为力,终日周旋于身份认知与生存状况的巨大落差中不得解脱,还要时时       ,唯恐稍有疏忽而招致祸端。正如《晋书》所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后人提起魏晋风流,无不带着艳羡的语气,言必提“‘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色”,殊不知这风雅至极的“烟水色”背后,是多少徒劳无功的苦闷和刻意为之的伪装。就在这     ,连对坐争辩都得规避俗事、政事以避祸的“清谈时代”,玄学家何晏带着一剂名为“五石散”的药方华丽登场,(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明哲保身   与生俱来   处心积虑   人人自危

    B.全身而退   与生俱来   殚精竭虑   人人自危

    C.全身而退   天赋异禀   处心积虑   提心吊胆

    D.明哲保身   天赋异禀   殚精竭虑   提心吊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和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B.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几乎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C.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几乎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D.朝不保夕的苦闷和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强烈危机感,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而开启了六朝名士依靠药物逃避现实和自我麻痹的新风尚

    B.六朝名士依靠药物自我麻痹和逃避现实的新风尚就此开启了

    C.由此开启了六朝名士依靠药物自我麻痹和逃避现实的新风尚

    D.六朝名士依靠药物逃避现实和自我麻痹的新风尚因而开启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元宵看社火灯花时走失,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把隔壁的甄家烧成一片瓦砾。甄士隐从此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疯跛道人吟唱了《好了歌》,甄士隐未能彻悟,道人又作《好了歌》解注,甄士隐听后便随疯跛道人出家去了。

    B.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林如海已是科第出身。因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林如海年已四十,原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死了,膝下只有嫡妻贾敏所生的女儿林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爱之如珍宝,又见她聪明清秀,便延聘教师让她读书识字。

    C.门子给贾雨村的护官符写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为马。阿房宫,三百里,珍珠如土金如铁。”这门子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薛蟠夺走英莲并将原买主冯渊杀死一案。

    D.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绛珠草,使其“得延岁月”,修成女形。神瑛侍者欲下世为人,绛珠草感念他的恩惠,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

    2.《红楼梦》中,贾赦要收丫鬟为小妾,不想那丫鬟却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这丫环是谁?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世上万事万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改变着。花由开放到凋零,人由少年到老去;生活越来越丰富,生命越来越精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