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于世的建筑美学和朴素的哲学思想,在飞檐斗拱的有机组合下,成就了足以______  于世而为万方______  的地位。《诗》云:“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在一大批能工巧匠的精心 ______ 下, 通过廊园庙塔,殿宇亭台,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不仅立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________

    作为传统建筑最富有灵魂力的部位--屋顶,(  ),不但是显示屋主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传统建筑美学的精华之处。它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屋檐曲线、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以及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十字脊、盝顶、重檐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加上______ 的琉璃瓦,使建筑物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屹立 景仰 搭建 光彩照人

    B.耸立 敬仰 搭建 灿烂夺目

    C.屹立 敬仰 建构 灿烂夺目

    D.耸立 景仰 建构 光彩照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廊园庙塔,殿宇亭台,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立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

    B.廊园庙塔,殿宇亭台,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树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

    C.廊园庙塔,殿宇亭台,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不仅立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

    D.廊园庙塔,殿宇亭台,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树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

    3.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位于屋身的上部分,因而形制多样,体积庞大

    B.有多样的形制和庞大的体积,位于屋身的上部分

    C.形制多样,体积庞大,正因为位于屋身的上部分

    D.位于屋身的上部分,形制多样,体积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逍遥是否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庄子在《齐物论》篇中又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似乎又要反对执著追求大知大年了,然则我们应如何了解庄子的意思?

    “逍遥”,自然是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然而这理解只是初步的。从客观的现实世界来看,任何事情都必然是已被置于因果网络之中。而所有现实存在又皆有其实际条件之依待,有果必有所依之因。要说有待,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就算列子御风亦有待于风。那么,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可能的?郭象《庄子注》认为,逍遥之义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立言。逍遥所描述的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这种观照的境界,乃一艺术境界,而非道德修养境界。这种境界即道家无己、无功、无名的“去碍”,从而达致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一种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之境。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郭象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然而这里或会产生一个问题:反观《逍遥游》的文本里,庄子似乎有意抬高大鹏列子彭祖大椿,而贬低斥鴳宋荣朝菌蟪蛄,即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岂不是与郭注“各适自性,逍遥一也”的说法矛盾吗?

    郭象认为,这当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透露了庄子的精义。因为在庄子那里,所谓大小、长短、夭寿、高下之差乃是由于对待比较而成,是我们成心的知见。正是由于出自比较,则小年固然不及大年,然而大年却永远可以有一“更大之年”去与它相比,则大年亦成小年了。可见落在对待关系之中,有待是必然的,永远无法逍遥。我们必须平齐是非,抛却对待,正如《齐物论》中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既然“莫寿于殇子”,则如何“小年不及大年”?可见《逍遥游》中的讲法不可执实。其实,逍遥若是一精神境界,则无论是彭祖还是蟪蛄皆可逍遥,端视其有否为物所累而已。我们要明白“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所透露的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却不应执实于此。

    郭象说:“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至者之不亏哉?”“圣人……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真正的圣人,“出世”而未尝不“入世”,“入世”又未尝不“出世”。所以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正因为他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与俗情世界对立为二。相反,尧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无为而治天下,不以桎梏为桎梏,便做到了真正的无待,真正的逍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客观世界中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要破除依待,理解逍遥,郭象认为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来说。

    B.“逍遥”不仅仅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还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一种艺术境界。

    C.“逍遥”不属于道德境界,所以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是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的。

    D.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是因为尧身在庙堂之上而心系俗情世界,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更好地对庄子的“逍遥”做出了阐释。

    B.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指出要达到庄子的“逍遥”境界,既需要各适其性,也需要平齐是非,抛却对待。

    C.末段指出郭象认为的“尧是真正的逍遥”,既是对前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又是对其观点的具体论证。

    D.文章大量采用了举例的论证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庄子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逍遥”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这种境界即达致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境界。

    B.“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郭象认为,大鹏小鸟都是自由的,而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

    C.“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透露的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不应认为这是主张有大小对待和是非分别。

    D.真正的圣人,既“入世”又“出世”,其心不为物所累,所以,即使整天忙碌于世俗事务,也能神气无变,淡然自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自然段简洁明了,既交待了故事的背景,也烘托了主人公内心孤独的世界,为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基调。

    B.“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刘安婶这句话表明了她对我的关怀,不想让我到农村去受苦。

    C.小说通篇采取了心理活动描写的方式,细腻准确,渐次把人物一个个展示出来,同时也讲述了有关故事,别致又真实。

    D.文章结尾构思巧妙,既给人以意料之外的惊喜,也给小说平添无限暖意,还凸显了主题。

    2.小说画线部分意蕴丰富,请简要解析。

    3.小说中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其作用何在?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历开封盐铁判官、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议者谓楚水多风波,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改陕西都转运使。逾年,知庆州。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长卿凿百井,皆及泉。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加集贤院学士、河东都转运使,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隤,长卿尽力缮补。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留再任。明年,卒,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孙长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

    B.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

    C.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

    D.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后来又可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可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B.漕,指漕运,古代利用水道将粮食运往京城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

    C.城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后来泛指城或城市。

    D.兵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屯田等事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长卿有勇有谋,及时化解危机。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城中哗然。他赶去安抚士兵,斩杀首恶,并在军营中留宿,终使众人心安。

    B.孙长卿明察秋毫,断清诬告案件。有人上诉弟弟被人所杀,他察觉此人所言不合情理,通过询问,断定此人正是杀弟凶手。经审问,此人认罪。

    C.孙长卿讲求实效,反对不切实际。议论的人请求开通盱眙河,从淮河通到高邮,他却认为工役大难以成功。最终工程无法完成,他也被罢免。

    D.孙长卿心系百姓,为民开辟通途。泥阳罗川、马岭一带山上的栈道下临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他寻访到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辟为通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

    (2)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①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与“鲜”,然后分写其“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层次井然,色彩绚烂。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写尽青烟笼罩绿叶之美态。可谓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在满天飞霜中面对红颜凋零沉着镇定、不以为然之态。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一气呵成,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2.这首咏物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自然万物的繁荣滋长。

    (2)王勃《滕王阁序》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秋天的山容水态,色彩变换美不胜收。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两条结论。

    杜甫近体诗中高频叠字的使用次数及其分布位置统计表

    (1)结论一:_______________

    (2)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浮华万千,依旧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风雨宛若羽化之仙。

    读了上述文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