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3 题,其中:
null 1 题,单选题 39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31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1 题
  1. 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A. 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B. 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C.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 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9 题
  1. 18世纪德意志诗人席勒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席勒发出这样感叹的原因是

    A. 四分五裂阻碍发展

    B. 王朝战争破坏统一

    C. 君主专制极端强化

    D. 党派之争愈演愈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这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 获取战争赔款

    B. 打开中国市场

    C. 扩大资本输出

    D. 建立军事基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我国外交政策能体现该理念的是

    A. “一边倒”的政策

    B. “另起炉灶”的方针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联美遏苏”的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韩非子》中记载:“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这一现象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A. 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B. 实行了禅让制度

    C.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 确立了皇帝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是《中国历代官称辞典》中的一个辞条,据此可知,与这一官职设置渊源密切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文物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秦“阳陵虎符”。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十二字:“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该文物可用于研究秦朝时期

    ①皇帝对军权的控制

    ②官员监察制度

    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④文字和冶铸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其实质与贾谊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之策同,但形式上罩上了温情脉脉的亲情面纱。”该学者评价的是

    A. 三公九卿制

    B. 郡国并行制

    C. “推恩令”

    D. 察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新唐书•兵志》中记载:“由是方(藩)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A. 巩固了丞相权力

    B. 削弱了中央集权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加强了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中遗漏的知识点应该是

    A. 地方设行中书省

    B. 实行郡国并行制

    C. 开创科举考试制度

    D. 设置伊犁将军辖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立中书省

    B. 废除行中书省

    C. 废除丞相

    D. 设立内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雍正年间“凡有诏旨,则命廷玉(人名)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数次。”依此内容推断张廷玉的身份是

    A. 殿阁大学士

    B. 内阁首辅

    C. 南书房行走

    D. 军机大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图中雅典卫城西侧的普尼克斯会场,是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各等级公民商定城邦重大事务的地方。这里召开的会议应该是

    A. 公民大会

    B. 四百人议事会

    C. 陪审法庭会议

    D. 五百人议事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16年7月13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特蕾莎•梅正式走马上任,接受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任命,组建新政府。这反映出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A. 内阁对议会负责

    B. 首相掌握行政权

    C. 首相对国王负责

    D. 议会掌握立法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2018年6月2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193票赞成、231票反对,否决了由共和党人提出、并得到特朗普支持的移民议案。移民法案被否决体现的权力制约关系是

    A. 行政权制约立法权

    B. 行政权制约司法权

    C. 立法权制约行政权

    D. 立法权制约司法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学者说:“这是一部各有打算的共和派、君主派双方为求得一时的安定而制订的临时性宪法。”这部宪法指的是

    A. 法国《人权宣言》

    B. 《德意志帝国宪法》

    C. 美国《独立宣言》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俾斯麦在1881、1882年两次演讲中,明确宣称:“在普鲁士、在德国,皇帝代表了真正实际权力。”这主要表现在

    ①德意志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

    ②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③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④皇帝有任免国家官吏之权,帝国宰相由皇帝直接任命,并对皇帝负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英国外交官富礼赐在《天京游记》中说:“我不能不承认他是我所认识的最开通的中国人。他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是

    A. 林则徐

    B. 洪秀全

    C. 石达开

    D. 洪仁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如图是法国《小日报》的插画《北京失陷》,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人民反抗

    B.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D.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学者认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体现了这样的奋斗历程﹣﹣由组建地方性团体到成立全国性政党的成长,由宣传革命思想到形成革命理论的提升,由孤立无援的失败起义到各地响应的成功革命的蜕变。以下对应关系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①建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

    ②创办《民报》﹣﹣撰写《革命军》

    ③发动黄花岗起义﹣﹣发动武昌起义

    ④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提出“三民主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抓关键词句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与这三个关键词句相关的法律文件是

    A. 《1787年宪法》

    B. 《资政新篇》

    C. 《钦定宪法大纲》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 保路运动维护国家主权

    B.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C. 北洋军阀镇压学生运动

    D. 社会各界反对独裁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如果让我们为下图的历史信息键入关键词,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国民革命

    C. 国共十年对峙

    D. 解放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27年8月1日的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这一伟大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土地革命

    D. 三大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2016年10月,中国邮政发行了纪念某一重大事件胜利八十周年的邮票。如图是其中的一枚《胜利会师》,该邮票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广东海陆丰会师

    B. 江西井冈山会师

    C. 陕北吴起镇会师

    D. 甘肃会宁会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列历史事件中,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华北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直接证据的是

    ①2009年拍摄的电影《南京!南京!》

    ②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的长度达105分钟的南京大屠杀电影胶片

    ③南京居民尚德义在1937年12月6日上午被日军抓获,在机枪扫射时幸免于难

    ④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拉贝在1937年详细记录的日军暴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发表的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道出了普通民众向往和平的心愿。毛泽东重庆之行的目的是

    A. 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B. 践行全面抗战的路线

    C. 商讨国内的和平问题

    D.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47年,一则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      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段话中横线处的内容是

    A.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辽沈战役

    D. 渡江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实现海峡两岸的“三通”

    C. 台湾改变现有社会制度

    D. 台湾肃清“台独”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紫荆花开正烂漫,香江潮涌起新航。”这里的“起新航”是指

    A. 举行开国大典

    B. 实现祖国统一

    C. 香港回归祖国

    D. 澳门回归祖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引用了毛泽东诗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表示:“现在就是我们两国人民只争朝夕的时候了。”尼克松此时期盼的是

    A. “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交往之门

    B.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迅速解决台湾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参加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此举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以下事件体现了这一特点的是

    ①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②2014年上海举办主题为“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亚洲”第四次亚信峰会

    ③2016年杭州举行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

    ④截至2018年8月,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中国海军先后派出了30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如图漫画《来自西边的风》创作于1948年。画中立于云端之上的西风神正鼓起双腮,向寓意欧洲(Europe)的大风车吹来劲风,大风车周围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此漫画反映的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华约”对峙

    D. 欧洲摆脱美国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有学者指出:“冷战”既是传统的大国地缘政治的搏斗,又是两种制度体系的较量。两个超级大国角逐对峙,忽而剑拔弩张,忽而握手妥协,最紧张时似乎要把全世界拖入一场核浩劫,但最终及“热战”边缘而返。以下历史事件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有

    ①德国分裂

    ②朝鲜分裂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欧共体建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其秉承的基本政策方针是

    ①非集团、不结盟政策

    ②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③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推行社会主义措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冷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终结了”。这一评论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 美军撤出越南

    B. 波兰剧变

    C. 两德统一

    D. 苏联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某同学写作了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用的史实包括: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欧洲联盟成立。以下论文标题最适宜的是

    A.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B. 《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C. 《两极格局下的武装冲突》

    D. 《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沉沦•觉醒•独立

    材料一:①在1894年9月17日的中日黄海海战中,“经远舰”被四艘日本巡洋舰联合击沉,包括管带林永升在内的全舰231名官兵为国献身,仅16人生还。2018年9月25日,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我国水下考古队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一艘倒扣的沉船,②舰舷外壁悬挂着木质髹(xiū,用漆涂在器物上)金的“經遠”舰名字牌,确证此舰为“经远舰”。沉船中清理出74枚步枪子弹,这些子弹证明了舰上的官兵应该和日军进行了近距离拼杀。从考古结果推测,船的右舷遭受攻击最小,可能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但黄海海战之后,北洋水师退守威海卫军港,日军继而控制黄海制海权。④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中日双方的政治格局。

    (1)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是通过分析史实,得出的科学结论。上述材料标示的序号内容中,属于史实的是      ,属于史论的是      ,属于史识的是     

    材料二:巩金瓯(ōu,国土),承天帱(dào,覆盖),民物欣凫藻(fú zǎo,比喻欢愉)。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háo,怡然自得),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1年清政府第一首法定国歌《巩金瓯》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

    (2)阅读歌词,概括以上两首歌曲宣扬主题的变化,并指出导致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3)任选年代尺中三个相关史实,分别说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理论•传播•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宣言》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基础;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那个剥削它压迫它的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最终)代替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写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并依据材料概括其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896年留居伦敦的孙中山是最早读到《宣言》的中国人。1899年上海《万国公报》介绍了“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190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撰写《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列举了《宣言》等马克思的著作目录,这是迄今所知中国人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书单。1919年李大钊在北京《晨报》和《新青年》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发表了众多文章,或对《宣言》进行简单介绍、或评价、或摘译。同年,《广东中华新刊》《新潮》《觉悟》等期刊也为介绍马克思主义做了极大贡献。1920年第一本汉语全译本《宣言》出版,到1926年5月重印达17版之多。

    ——摘编自陈彩利《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百年史研究述评》

    (2)阅读材料,指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先进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3)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重要成果,请分别说明其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法治•民主•探索

    材料一: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决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塞罗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材料二: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2)结合所学,以英、美其中一国近代民主制度确立的史实为例,阐释以上观点。

    材料三:

    序号

    重大事件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等各界代表出席。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80年,广西宜州市合寨村村民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直接差额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率先实行村民自治。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包括《1982年宪法》《民法通则》《刑法》《行政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984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

    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三,围绕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某个方面,选用两则历史资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用所选资料对主题加以说明。

    (示例)

    主题: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完善序号:②⑦

    说明:从1954年制定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重视法制建设,逐步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