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29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9 题
  1. 美国学者帕尔默在其《现代世界史》中认为,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下列属于德意志“民主成分”的是()

    A. 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

    B. 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

    C. 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

    D. 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31年英格兰南部的10个郡只有326万人口,却拥有325个下院席位,而北方的6个郡已经增长到360万人,在下院只占有68席。这种现象反映了

    A. 两党政治正式形成

    B. 议会成为权力中心

    C. 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D. 南北方矛盾的激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朝中期以后,内阁票拟制度被明确固定下来,内阁首辅权威渐重,严嵩、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个人“专票”,政事皆决于一身。但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这反映

    A. 君主专制强化

    B. 皇权逐渐衰弱

    C. 内阁取代六部

    D. 宦官权力失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  )。

    A. 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 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 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 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世纪初期,在汉诺威过惯了小朝廷生活的德意志君主乔治一世父子,依据《王位继承法》先后继任了英国国王,他们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 已经建立了责任内阁制政府

    B. 限制王权获得了重大进展

    C. 出现君主立宪制发展的良机

    D. 尊重外国王公入主的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承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 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 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 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 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48年6月,法国所有成年男子都以直接、秘密的投票方式推选自己的代表。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通过政变上台后,投票原则上是秘密的,但秘密写票被撤除,选择“不”或弃权都成为不可能。这一变化可以体现出法国当时

    A. 集权统治得到了拥护

    B. 民主化进程的曲折

    C. 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D. 代议制被彻底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题文)学者们指出:“古代希腊人在联邦上向来没有取得任何成功。”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希腊

    A. 小国寡民各自为政

    B. 公民缺乏集体意识

    C. 城邦实行集中管理

    D. 出现寡头僭主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和解即通过支付一定的经济赔偿解决争端)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取消同态复仇,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这种变化反映罗马法律

    A. 由习惯法向成文法演变

    B. 由公民法向万民法演变

    C. 由野蛮习惯向文明演变

    D. 从不公平向公平的演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

    A. 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 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

    C. 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D.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开元四年(716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作,汴州地方长官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施。据唐朝三省体制判断,这说明了当时

    A. 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

    B. 门下省失权,三省体制瓦解

    C. 相权膨胀,威胁皇帝权力

    D. 藩镇割据,倪若水抗拒中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认为,在雅典,城邦权力不受任何制约和限制,对于公民大会或者民众法庭针对个人的任何决定,个人并没有上诉的机制和途径。该学者关于雅典的核心观点是

    A. 雅典城邦忽视法治建设

    B. 民主的适用范围极其有限

    C. 个人自由缺乏制度保障

    D. 直接民主易滋生专制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

    A. 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 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C. 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

    D.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罗马法院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尊自由女神的雕像。在雕像的背后,镌刻古罗马法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这反映出

    A. 罗马帝国治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B. 古罗马境内实现了人人平等

    C. 古罗马维护社会秩序的自然法理念

    D. 罗马妇女已经获得了公民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清初,内阁是协助皇帝办事的最高中枢机构,设大学士、学士若干名。军机处建立后,皇帝常调大学士办事,形成“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的惯例,内阁不过“秉成例而行”,办理日常公务。这表明

    A. 内阁大权旁落,名存实亡

    B. 内阁成为军机处下属机构

    C. 内阁仅负责处理例行事务

    D. 内阁通过军机处行使职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著名学者阮炜教授认为,苏格拉底跟民主政权的关系甚为紧张,民主派有充分的理由惩罚他,甚至处死他。但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民众最初并非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仅判他有罪;只是在他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才在第二轮投票中判他死刑。材料反映出雅典

    A. 形式上直接民主的弊端

    B. 以法律维护民主派利益

    C. 司法程序十分严格缜密

    D. 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该制度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

    C.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 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秦汉以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先后经历了州郡推荐的察举制,门阀士族控制的九品中正制,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这反映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

    A. 由重才学到重品德

    B. 由不公平到公平

    C. 由重血缘到重才学

    D. 由封闭到开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元代的行省设置犬牙相错: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该设置

    A. 打破了地区间的隔绝状态

    B. 顺应了经济格局变动趋势

    C.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威胁

    D.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北宋时期,政府在科举考试时实施了一些如别头试(将与考官有亲属关系的考生与常规考生分开考试,其阅卷、命题自成一体)糊名法(指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年龄等信息密封起来)等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这些措施意在说明

    A. 政府加大对考官的管理

    B. 科举制已经走向了完善

    C. 根本上杜绝了考试作弊

    D. 政府注重选拔人才质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对于光荣革命,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建立了一种新型君主制;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还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阴谋。以上分歧的焦点在于光荣革命是否

    A. 实现了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妥协

    B. 造成了英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

    C. 保持了英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

    D. 推翻了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

    C. 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

    D. 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核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式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

    A. 东厢房

    B. 西厢房

    C. 北房

    D. 南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官僚集团以皇帝为首,他们的决定最后要得到皇帝的认可才可实行。一次汉文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个人被送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交纳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假如你当时把这个人杀了也就算了,现在在我这里,那就得依法办事,最后文帝只好让步。这表明(   )

    A.廷尉做到了依法治国           B.官僚集团的抗衡制约了皇权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皇帝不受规章制度的约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拔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条)。该谕旨的目的是

    A. 选拔侍从陪皇帝作诗写字

    B. 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

    C. 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

    D. 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罗马法规定:野兽鸟鱼,即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无主之物,归属最先占有者。这反映了罗马法

    A. 认可变更最先占有者的财产所有权

    B. 认为劳动使人类获得财产所有权

    C. 依据传统的习惯法确定财产所有权

    D. 运用自然理性来界定财产所有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美国各个州拥有的选举人票数同该州在国会拥有的参、众议员人数相等。根据规定,美国国会参议院由每个州选举出两名议员组成,而众议院议员人数则根据各州人口比例来确定。这一规定

    A. 使中央有效地制衡了地方

    B. 体现了州权平等的原则

    C. 确保美国大小州局势稳定

    D. 有利于美国的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行《意外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老年和残废保险法》。这

    A.为工业化快速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 

    B.说明帝国议会已成为独立的立法机构

    C.反映出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民主国家 

    D.证明政治民主化能够促进经济工业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杰斐逊代表的共和党主张限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实行平民政治;汉密尔顿代表的联邦党支持建立强力政府和精英政治。最终国会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组成。国会建设方案体现了

    A. 联邦制共和政体尚未完善

    B. 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妥协理念

    C. 美国制度设计的集权原则

    D. 政治精英掌控了权力的中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在论述西周政治制度时说:“各种各样的官吏,大都是世袭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资治通鉴》

    材料二:“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贞观二年,太宗.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是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

    ——唐太宗

    材料三: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配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摘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材料四: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制度,它比西周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

    (2)材料二体现唐太宗哪些人才思想?

    (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初中国人才类型的变化,指出这些变化对中国人才选拔机制有何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7世纪的中国和英国在政治领域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

    材料三: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明朝政治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革命”的影响。

    (3)综合试题所有信息,概述17世纪中英在政治领域的不同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拜上帝教”的宗教伦理观念中原已存在着的耶儒合流的内容,洪仁玕不仅没有强耶去儒,反而加深其儒学色彩,使之更具有中国传统伦理纲常的倾向。洪仁玕“生长儒门”,长期接触孔儒经书,对旧学的造诣不亚于洪秀全;又在香港悉心钻研基督教义,神学知识也远在洪秀全之上。西方传教士曾说他是一个“严肃而坚定的基督教徒”。他到达天京后,曾对洪秀全不理解“三位一体”的基督教教义有过婉转的启发和开导,强调“三位一体”是拯救人心的“上宝”。但当洪仁玕解释与宣传“三位一体”时,却将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融入其中,注重道心天理、修身养性,克服外界的诱惑,辟邪崇正。从而使“拜上帝教”中的儒学色彩不同于洪秀全所强调的忠孝君父伦理观念,具有更加精致的理论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洪仁玕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洪仁玕宗教改革的主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