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 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 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 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 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 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 丝—棉—麻

    B. 麻—棉—丝

    C. 麻—丝—棉

    D. 丝—麻—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的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在经济方面他找到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A. 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B. 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

    C. 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D. 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管对外贸易。”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

    A. 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C. 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

    D. 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 (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 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 美洲社会的进步

    B. 美洲国家的独立

    C. 工业革命的扩展

    D. 欧洲的殖民扩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依据材料能得出的结论是

    A. 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 火车的发明使人们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C.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 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 )

    A. 中国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中国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中国大力发展陆路交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

    A. 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B. 为“工业帝国”提供市场和资金

    C. 为“工业帝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D. 为“工业帝国”提供技术与资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成都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白瓷、秘色瓷、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 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C. 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D. 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不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 坊市界限被打破

    B. 夜市、草市的大量出现

    C. 出现了纸币“交子”

    D.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493年,为解决西欧两个国家殖民活动的矛盾,罗马教皇作出决断:“双方以子午线为界,线西归属 甲 ,线东归属 乙 。”这就基本上奠定了两个国家的殖民势力范围。甲、乙两个国家分别是指

    A. 西班牙葡萄牙 B. 葡萄牙西班牙 C. 英国荷兰 D. 荷兰英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人认为,哥伦布的远洋航行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无心插柳”是指

    A. 成为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

    B.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 证实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 使西班牙控制了整个美洲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崛起,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美国崛起共同的核心因素是

    A. 两国引领了世界技术革命的潮流

    B. 两国制度的变革为崛起提供条件

    C. 工业革命奠定了崛起的物质基础

    D. 两国著名思想家为人类解决疑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 汉朝的丝绸之路   B.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 明朝的朝贡贸易   D. 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来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A. 青铜

    B. 骨头

    C. 铁

    D. 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

    A. 草市

    B. 都市

    C. 早市

    D. 夜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  )

    A. 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 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C. 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明清的经济政策具有连贯性,它由朱元璋一手设计,可称为“洪武型”经济政策,是宋朝政策的“大跃退”。由此可以看出“洪武型”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A. 固守农耕经济

    B. 扩大商业往来

    C. 规范商业行为

    D. 发展对外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在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英国最终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这种结局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先进的社会制度对落后的社会制度的胜利

    B. 英国海军实力的强大

    C. 工业国对商业国、农业国的胜利

    D. 海洋国家对大陆国家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819年8月,一份讣告这样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指

    A. 发电机

    B. 蒸汽机

    C. 珍妮机

    D. 内燃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题文)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

    A. 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 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 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 节约生产成本

    B. 交通便利快捷

    C. 便于官府监管

    D. 临近销售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貧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財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和发展,许多大城市和农村市场都很繁华。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  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责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三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抡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材料四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zi:计算)。”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和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郑和下西洋早于新航路开辟,但没有完成“会合世界”的任务,后来此类航海壮举明朝再也没有发生过,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二  “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请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19世纪40-60年代)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影响。

    (2)材料二中“大工业”包括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起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发明者和发源地、工业结构方面有什么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