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16 题,填空题 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6 题
  1. 19世纪下半期,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法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内在原因是

    ①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④无法抵抗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措施是

    A.兴办京师同文馆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制地厂

    C.开办轮船招商局 D.组建新式洋枪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史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A.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B.1895年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

    C.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D.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邹容的《革命军》一文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提出向西方学习技术 B.号召国民变法图强

    C.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与各国保持友好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梁寒操在抗战时期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在二十九年以后的现在,我们仍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所以辛亥革命只成功了一半,其余的一半,便需要我们从艰苦奋斗中去努力完成。”这里“辛亥革命只成功了一半”可以理解为(  )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控制

    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北洋军阀分裂  ②清帝退位  ③宋教仁遇刺  ④黄花岗起义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毛泽东认为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是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师夷长技 D.救亡图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下列口号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为自由而战,为民主而战” B.“废除二十一条”

    C.“中国存亡,在此一举”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南湖考察时说:“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在“红船”上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国共实现首次合作

    C.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D.纠正了博古的“左”倾错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学校组织去西安研学旅行,同学们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时,发现墙上有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这里的“历史的转折”是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停止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D.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

    B.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

    C.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

    D.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以下对台儿庄战役评价正确的是

    A.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B.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C.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抗战期间,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

    A.北平 B.延安 C.重庆 D.瑞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他本是状元,却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他是

    A.张謇 B.张骞 C.侯德榜 D.卢作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一位学者认为:“教育近代化是整个社会近代化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关键部分。”下列能够体现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史实是

    ①废除科举制度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出现有轨电车  ④拍摄第一部无声电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1912年(即民国________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阵地是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________,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血洒疆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________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________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为了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小明在单元学习结束后,通过读书笔记检验自己掌握程度。阅读小明的读书笔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读书笔记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同年,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为解放战争作了准备。国民革命军势如破竹,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然而蒋介石和汪精卫为首的国民觉右派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武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在秋收起义受到严重挫折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1928年4月,朱德率部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毛泽东等人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觉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中国革命开始由胜利走向胜利。

    (1)小明的读书笔记中,存在两处史实性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2)说出毛泽东等人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名称,并指出其内涵。

    (3)小明的读书笔记没有指出长征中生死关的转折点,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并谈一谈对这个转折点的理解。

    (4)从毛泽东等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三、澎湖列岛

    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第六款第一,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第二、日本轮郁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从潮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工艺制造,只交所定进口税。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订立于下之关

    材料二  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此四百五十我按年息四厘,正本由中国分三十九年……清还。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

    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第九款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

    第十款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第十二款降旨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一千九百零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北京定立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请指出与这两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

    (2)材料一中日本轮船驶入“四川省重庆府”,这带来什么危害?日本臣民“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这一条款指的是什么,这对中国民族经济有何影响?

    (3)试逐条分析材料二中第六款、第七款和第十款带来的影响。

    (4)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说出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