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 定都天京   B. 太平军北伐   C. 天京事变   D. 天京陷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遗迹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与如图遗迹有关的侵华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关于洋务运动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④旨在“自强、求富”,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首次以近代化海军抵抗外国侵略是在( )

    A.鸦片战争中 B.太平天国运动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康有为认为“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表 明两人都主张( )

    A.以夷制夷 B.推行维新变法 C.进行暴力革命 D.抵御外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当历史开始进人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 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这场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 中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有关孙中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B.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C.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D.领导并成功发动了广州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③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④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它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它的政治目标是 ( )

    A.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

    C.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

    A.它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C.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

    ①清帝必须退位②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③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二次革命”中,最先宣布独立的省份是( )

    A.广东 B.湖南 C.江苏 D.江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护国战争的导火线是( )

    A.“宋案” B.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D.袁世凯复辟帝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的是( )

    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胡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功绩在于( )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是( )

    A.鸦片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惩办国贼

    C.还我青岛、拒签条约 D.惩办国贼、拒签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鸦片战争是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二  甲: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伟大的爱国者。

    乙:林则徐的禁烟引发了鸦片战争,林则徐应该对战争负全部责任。

    材料三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提到,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伴随着时光流道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来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危害。

    (2)材料二是关于林则徐的不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3)材料三中茅海建为何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两岸同胞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有利于两岸同胞的交流,共同推进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利于团结两岸同胞共同致力于中华振兴,我们积极支持。

    (1)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岸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的积极作用。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4)你认为两岸同胞可以联合举办哪些活动纪念辛亥百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了重大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时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儿,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材料三 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材料四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称“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说法?

    (2)材料二中《时务报》等报刊的宣传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举出戊戌变法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举措。

    (3)材料三孙中山为何要发表《讨袁檄文》“誓死戮此民贼”?他是如何做的?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标举这两大口号的新文化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5)结合以上内容,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 高会议提出抗议,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等要求......并于5月6日申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公道,中国非牺牲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 在此一举了!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 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阶级力量、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也朝着 新的方向发展。

    (1)材料一中“靖和会议”是指什么会议? 为何中国代表团认为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 的“解决”对中国不公道? 

    (2)材料二的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什么性质?为什么?

    (3)材料二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 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如何继承 和发扬五四精神?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何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