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4 题,材料作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刚质性方直,常慕史䲡、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昭然觉悟,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其罢归田里。”

    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宜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徵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廼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摘编自《后汉书·卷二十九第十九申屠刚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B.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C.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D.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

    B. 外家:泛指皇族的外戚,一般是指皇帝母亲家族。文中指平帝母亲家的冯、卫两族人。

    C. 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和孝廉一样,它也为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D. 尚书令:秦汉时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以后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申屠刚性格刚直,直言敢谏。王莽专政之时,对皇亲国戚也施行暴政,而申屠刚不顾个人安危,向朝廷上书,建议皇上不要受王莽胁迫,要遵守五常之教,接纳至亲。最终被王莽罢官归田。

    B. 申屠刚执著韧性,不屈不挠。在王莽篡位后,申屠刚为了免遭其祸害,就躲避到河西、巴蜀之地,长达二十多年。终于到建武七年,他被朝廷征召为侍御史,后升为尚书令。

    C. 申屠刚深谋远虑,锲而不舍。申屠刚分别两次当面游说隗嚣,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其已经投降公孙述之后,还反复劝说其要顺应天命,顺应民心,归顺汉帝,不要一意孤行。

    D. 申屠刚宁折不弯、一生无悔。申屠刚每每极力劝谏,宁死不屈。他多次提出让皇太子进入东宫,但光武帝都不同意,最终因为他的直谏而被外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

    (2)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但是这种浮浅的炫耀对于文学作品却是大污点。一般文学作者越有才气,也就越难避免炫耀雄辩的毛病。

    从前文人夸口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文成一字不易,做诗押险韵,和韵的诗一做就是几十首,用堂皇铿锵的字面,戏剧式表情的语调,浩浩荡荡,一泻直下,乍听似可喜,细玩无余味,这些都是卖弄才气,用雄辩术于文学。爱好这一类的作品在趣味上仍不很高。

    (选自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有品格。品高的艺术通常追求内在的充实而不 “外求光辉”。

    B. 现在新进作家在写骈俪文时也爱犯卖弄辞藻的毛病,只顾堆砌漂亮的词眼。

    C. 文艺工作者要有学识,但是这种学识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要无形,不漏痕迹。

    D. 文学作者越有才气,就越喜欢炫耀雄辩,并以此显示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

    2.下列对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二段主要从作者的创作态度方面提出文艺的特点是“表现而不是卖弄”,并分别对“表现”和“卖弄”在文艺中的体现做了形象的阐述。

    B. 从第三段起,作者重点论述“卖弄”。文章分别列举了文艺作者卖弄的几个层面,论证条理清楚。

    C. 举例论证是本文突出的论证方法。比如,用“大家闺秀”论证品高的艺术品,用“小家娼妇”论证品低的艺术品,说服力强。

    D. 本文论证语言生动形象,论证方式多样,说理深入浅出,增强了阅读兴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引人注目却不招邀人注目,就在于它不卖弄,不做作。

    B. 如果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有必要,那么,辞藻绚丽夺目也是无可非议的。

    C. 作品中用典也是作者卖弄学识的体现,跟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D. 文艺作品中,卖弄是作者创作态度的一种体现,卖弄的作品,艺术品位不会很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         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         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         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B. 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C. 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D. 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2.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析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B.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C.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划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D.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认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下纵横近万公里, 甚至还存在成百上千公里的极光带

    B. 极光带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C. 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

    D. 极光带成百上千公里上下纵横,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读了几年大学,还不如中学毕业就去做生意的同学,人家都有车有房了,自己却什么都没有……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见识丰盈以及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2017年1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唯独对其中的书本不屑一顾,最后却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渐渐流传开的“读书无用论”,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源于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忘记了。读书又有何用?

    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还要学,并且不仅我们学,下一代还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2017年1月4日“红网”,有删改)

    材料三:

    河南省卫辉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薛屯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都会有三五名学生考上全国各地的大学。近些年,该村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成倍上升,截止到目前,该村已经出了200多名大学生。甚至一条街上竟然有多名博士生。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却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几个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再者,就是尽管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对教育的重视,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要想彻底剔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布,诸如在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介制、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2016年3月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材料一中“某位名人”在演讲中这样说,是激励年轻人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要有胆量。

    B. 大学教育能带给学生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大学教育的回报,不能完全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C. 材料二中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的回答巧妙地点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读过的书,也许会忘记,但它们会变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D. 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作者认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但是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一定要读书。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然后对读书的“无用”和“有用”进行论证,最后指出我们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B. 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有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C. 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的重视形成了良性循环,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D.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

    3.如何扭转“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袖之痛

    肖复兴

    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作为梅派硕果仅存的男旦演员,胡文阁的声名无疑沾了梅派的光。当然,他自己很努力,唱得确实不错。六年前,我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在长安剧院,梅葆玖和他前后各演一折《御碑亭》。坦率地讲,说韵味,他还欠火候,和师傅有距离;单说声音,他要比师傅更亮也更好听,毕竟他正当年。

    其实,我对胡文阁的兴趣,不仅在于他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还因为听他讲了自己的一件往事。

    20世纪80年代,他还不到20岁,在西安唱秦腔小生,却痴迷京戏,痴迷梅派青衣,便私下向名师李德富先生学艺。青衣的唱腔当然重要,水袖却也是必须苦练的功夫。四大名旦中,水袖舞得好的,当数梅、程二位。水袖是青衣的看家玩意儿,它既可以是手臂的延长,载歌载舞;又可以是心情的外化,风情万种。那时候,不到20岁的胡文阁痴迷水袖,但和老师学舞水袖,需要自己买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做水袖。这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当时需要22元,正好是他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学舞水袖,花上一个月的工资, 也是值得的。但关键问题是,那时候,  胡文阁的母亲正在病重之中——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物。但是,他已经没有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了。在水袖和生日礼物两者之间,他买了七尺杭纺做了水袖。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对母亲说了。已经不能讲话的母亲嘶哑着嗓子,“呃呃”地不知在回答他什么。然而,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母亲去世了,他才明白,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新飞上枝头。

    30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常后悔。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

    胡文阁坦白道出自己的心头之痛,让我感动。

    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事业、爱情、婚姻、子女……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比父母重要。即使在母亲病重的时刻,胡文阁还觉得自己的水袖更重要呢。

    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问题是,胡文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薄,坦陈内疚——多少孩子吃凉不管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之后,已年过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说: “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正是伏里天,我对她说:“天凉快点儿再去吧。”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那时候,总以为父母可以长生不老地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就像蚂蟥一样,趴在父母的身上,理所当然地吸吮着他们身上的血。

    我不知道,如今的胡文阁站在舞台上舞动水袖的时候,会不会在一瞬间想起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听到他讲述自己这件30多年前的往事之后,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里,再看到他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

    (原载《今晚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胡文阁作为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目的是为下文写他的心头之痛做铺垫。

    B. 胡文阁决定先买水袖再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主要原因就是他觉得亲情容易得到,所以可以暂时不必在乎。

    C. 作者写到许多年轻人对待亲情和对待自己的事情的不同态度,意在表明,胡文阁的“心头之痛”,并非个别现象,从而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D. 作者在写胡文阁时,融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使文章情感更加厚重感人,也更能引发读者深思。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一句。

    3.紧密结合全文,理解“水袖”在文中的含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夏天,某单位组织了一次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当志愿者们把准备的书本和文具交到孩子们手中时,却意外收到了一张用稚嫩笔迹写下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下面的话——叔叔,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或者以后你们给我钱,我们自己买喜欢的东西,你们带来的书和文具,我们不喜欢,谢谢。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有人为宁夏大学60年校庆公告写的初稿,表达上有五处不当之处,请找出并改正。

    2018年9月15日,宁夏大学将迎来六十周年诞辰。值兹校庆佳日,我们诚邀各方嘉宾,同聚共贺,于时言欢。学校将本着“隆重热烈、务实俭朴”的原则,围绕“文化校庆”“学术校庆”“校友校庆”三条主线,组织开展系列活动。

    我们诚邀社会各界人士光临惠顾,期盼广大校友重返我校!

    特此公示,敬祈传达。

    宁夏大学

    2018年5月7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欣赏下面一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个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漫画的寓意。

    (1)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独坐①

    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注)①这首诗作于764年秋,当时杜甫(712-770)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寂。

    B.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

    C. “朱绂”,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D. 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

    2.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