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单选题 2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材料表明

    A. 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B. 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

    C. 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

    D. 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家庭制度改革是商鞅变法中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所谓定型化是指它不仅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男耕女织,构成相互提携力最顽强的小圈子,家庭成员间在生产劳动中彼此毫不攀比,生产积极性高涨,父子戮力,相忍饥寒,朝夕艰苦从事。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良好民风的形成与自力更生个体小家庭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个体小家庭作为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作用不可低估。直系个体小家庭成员间相互依存性最强,血缘关系简单,彼此亲合度达到最高点,父、家长权、夫权降到最低点,因而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形态。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的“陋俗”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消灭这一“陋俗”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秦国个体小家庭“定型化”的主要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改革的实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兄弟般的联合不仅要求我们两个庞大的、有血缘关系的社会制度之间存在着日益增长的友谊和相互谅解,而且要求双方军事顾问继续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共同研究潜在的危险。武器的异同,训练的教材,以及在军事院校互换军官和学员的问题。它还应包括联合使用两国在世界各地掌握的所有海空基地,使现有的设施继续用于共同安全的目的。

    ——1946年3月丘吉尔美国演讲

    材料二  “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开始执行,共有15个欧洲国家接受援助。到1951年底,美国共向它们拨款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解救了一些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美国借此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对此有何回应?

    (2)某些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疑虑,称其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你如何认识这一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

    A. 1949—1956年

    B. 1949—1978年

    C. 1966—1976年

    D. 1978—2012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提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他认为隋唐时代开始,“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 “唐代中叶开始,……改为两税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从宋代开始已向近代社会过渡   B. 两税法取消了人头税

    C. 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   D. 唐朝更具有中世纪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二战”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 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等人指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说梦话”,只会以酿成社会灾难而告终。之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认为“只有靠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只有靠资本主义创造的并且集中在资本家阶级手中的巨额财富,社会主义才会成为可能。”这说明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

    A. 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 应该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

    C. 十月革命后俄国应重点发展生产力

    D. 社会主义革命须依靠资产阶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这段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

    A. 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

    B. 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

    C. 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

    D. 维系世界政治格局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早期社会主义者相信能说服特权者为了大众而放弃自己的权力,鼓励工人组成工会,以便穷苦人之间能够自助,终结不公正的制度。据此可知,早期社会主义者

    A. 看到工人阶级主体意识觉醒

    B. 缺乏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抨击

    C. 其改造社会的方案不切实际

    D. 承认工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马法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这一规定表明

    A. 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 债权人可随意占有债务人财产

    C. 债务人可要求担保人偿还债务

    D.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

    A. 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 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C. 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D. 19世纪末社会土义运动走向低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A. 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B. 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C.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疫乱。两个帝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事件

    A. 说明世界已经联成一个整体

    B. 表明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C. 反映出中国与西方有所交流

    D. 导致两个帝国分崩离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世纪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殖民掠夺积累财富

    B. 商品输出获利丰厚

    C. 工人斗争改善待遇

    D. 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70年开始,西欧不顾美国反对,开始加强同东欧的经济关系,希望能缓解东西方紧张气氛、减少东欧对苏联的依赖、更多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并试图以经济的让步换取苏联在其它方面的让步。这表明

    A. 西欧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B. 欧洲的经济联系政治色彩浓厚

    C. 缓解危机成为西方的迫切需求

    D. 苏联改革优化了外商投资环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篇》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汉代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 数学知识相当发达

    D. 对“市”的严格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在评论二战后某政策时说,“它为联邦德国选择西方的机制与制度铺平了道路,也为日后德国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由此可知,此政策

    A. 推动欧洲走向了联合

    B. 加剧了世界市场的分裂

    C. 缓和了法德两国矛盾

    D. 促进了德国统一的实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

    A. 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

    B. 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 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

    D. 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据统计,从1500年到1650年,荷兰等国的货币白银成分减少了50%,英国也贬低了三分之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西欧社会商业欺诈现象严重

    B. 世界商路中心已发生转移

    C. 西欧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

    D. 殖民扩张使贵金属涌入西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人们谈论欧洲近代农业革命的兴起时,最初把它与地运动、大农场的兴起等联系在一起,后来则越来越多地从技术的发展、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劳动效率的进步等角度来界定它。这一论述的转变

    A. 突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B. 承认工农业发展的相互促进

    C. 非常重视制度性变革的影响

    D. 为即将到来的工业文明奠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曾有学者如此表述16世纪欧洲商业上发生的重大变革:“一些从没在欧洲市场上出现过的海外商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市场上普通的日常用品逐渐代替了高级奢侈品,过去为封建贵族进口贸易转向为广大居民的—般消费,也使商业经营采用资本主义方式,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欧洲场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在

    ①商品种类增多

    ②贸易范围扩大

    ③贸易中心转移

    ④经营方式转变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观点普遍被西方思想家政治家所认同,为避免“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西方政治家们大都采取的措施是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实行分权制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面是1937年叶浅予创作的一幅题为《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的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A. 中国民众具有打败日本的必胜信念

    B. 日本侵华战略被中国军队挫败

    C. 日本征服中国战略引发世人不满

    D. 国共合作抗战已转入相持阶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形成   D. 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阅读下图,图中的信息反映了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对比示意图

    A. 英国的工业水平最为先进

    B. 德国的工业发展程度最高

    C. 法国的工业化水平最落后

    D. 欧洲工业化程度普遍提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转型是一种社会质变,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整体性的变革,包括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思想文化的变迁,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西方历史分水岭“社会转型期”,它标志着中世纪与近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近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选择材料中的一种观点,从社会转型角度运用史实多方面地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