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实验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Fe2+、NH4+、K+、Cl-、SO42-、SO32-中的几种,且所含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后,溶液呈无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可能含有Na+ B. 可能含有SO42- C. 一定不含Cl- D. 一定含有NH4+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液氨能做制冷剂 B.氯气可用于海水提溴

    C.过氧化钠可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将后者逐渐滴入(或通入)前者至过量,有沉淀产生且最终消失的是( )

    A.氯化铝、氨水 B.氢硫酸、氧气

    C.硫酸铝、氢氧化钠 D.氯化亚铁、氯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稀有气体除外),对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减小

    B.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C.单质的晶体类型金属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D.单质的熔点降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以下性质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酸性:H2CO3>H2SiO3>H3AlO3 B.沸点:HCl>HBr >HI

    C.热稳定性:HF>HCl>H2S D.碱性:KOH>NaOH>Mg(OH)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制取氨气

    B.加热蒸干AlCl3溶液不能得到无水AlCl3

    C.工业上SO2和O2在常压下生成SO3

    D.水中的c(H+)比0.1 mol/LNaOH溶液中的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能用离子方程式H++ OH-→ H2O 表示的反应是

    A.氨水和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

    C.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 D.硝酸和澄清石灰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L-1的氨水中含有的NH3分子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键数为0.4NA

    C.14g由乙烯与环丙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NA

    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CO2反应生成2.24L O2,转移电子数为0.2N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强酸性条件下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Mg2+、Na+、SO42-、Cl- B.K+、CO32-、Cl-、NO3-

    C.Na+、Cl-、NO3-、Fe2+ D.NH4+、OH-、SO42-、NO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分别表示红磷、白磷燃烧时的能量变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比红磷稳定

    B.白磷燃烧产物比红磷燃烧产物稳定

    C.1mol 白磷转变为红磷放出 2244.7kJ 的热量

    D.红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4P(s)+5O2(g)→P4O10(s)+2954kJ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

    A.溶解度:小苏打 < 苏打 B.密度:溴乙烷 > 水

    C.硬度:晶体硅 < 金刚石 D.碳碳键键长:乙烯 > 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关于饱和食盐水的用途及装置设计正确的是

    A.a-模拟工业制纯碱 B.b-制乙酸乙酯实验中接受产物

    C.c-除去氯化氢中的氯气 D.d-实验室制乙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验

    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有机物中含有少量杂质括号中是杂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加入碳酸钠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B.硝基苯硫酸:将其加入NaOH溶液中,振荡,静置,分液

    C.乙醛乙酸乙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D.溴乙烷: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分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用测量压强的仪器测定生铁在90%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0~t1,可能发生了析氢腐蚀压强增大

    B.0~t1,可能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C.t2时压强小于起始压强,一定发生了吸氧腐蚀

    D.整个过程中铁粉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Fe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40℃硝酸钾饱和溶液先升温至80℃,在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至析出少量溶质,然后将溶液逐渐冷却至6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整个过程中溶液浓度a%与时间t关系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测定0.1mol·L-1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时刻

    温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试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a₂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32-+H2O HSO-3+OH-

    B. ④的pH与①不同,是由于SO32-浓度减小造成的

    C. 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

    D. ①与④的Kw值相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5℃时,在10 mL浓度均为0.1 mol/L的醋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的NaOH溶液V mL,则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V=0时:c(H+) >c(Cl-)=c(CH3COOH)

    B.V=10 mL时:c(OH-)+c(CH3COO-)=c(H+)

    C.V=20 mL时:c(Na+)=c(CH3COO-)+c(Cl-)

    D.加入NaOH溶液至pH=7时,V > 20 m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用以下图示装置研究物质的性质,能够获得可靠结论的是

    X

    Y

    Z

    结论

    A

    HCHO

    新制Cu(OH)2

    NaOH(aq)

    验证甲醛的还原性

    B

    CH3Cl

    AgNO3(aq)

    NaOH(aq)

    验证一氯甲烷含氯元素

    C

    SO2

    KMnO4(aq)

    NaOH(aq)

    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D

    Cl2

    淀粉KI(aq)

    NaOH(aq)

    验证氯气的强氧化性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根据反应:2Na2CO3+ SnO2+4SNa2SO4 + Na2SnS3+2CO2↑ ,回答下列问题:

    1.①写出碳原子最外电子层的轨道表示式______。在上述反应的生成物中,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______。

    ②在上述反应中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___;其中的单质原子核外有______种不同能量的电子。

    2.上述反应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铝元素相比较,可以作为判断两者金属性强弱依据的是_________(选填编号)。

    a.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

    b.Al(OH)3能否溶解在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

    c.单质与氯气化合时失去电子数目的多少

    d.单质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

    3.在上述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常温下,测得Na2SnS3溶液pH>7,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

    4.锡(Sn)元素的单质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灰锡和白锡。已知:Sn(s、灰)Sn(s、白)-2.1 kJ,根据以上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灰锡和白锡的互相转化是可逆反应

    b.常温下锡主要以灰锡的状态存在

    c.白锡所具有的能量高

    d.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肯定也是化学变化,但却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已知X2 (g) + H2(g)2HX(g)+ Q(X2 表示Cl2、Br2)。

    如图表示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

    ①Q表示X2(g)与H2(g)反应的反应热,Q_____0(填“>”、“<”或  “=”)。写出曲线b表示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K=_________(表达式中写物质的化学式)。

    ②对于固定容器的平衡体系的反应:I2 (g)+ H2(g)2HI(g)+ Q,加压同时降温,平衡将_____(向正,向逆,不移动);充入氢气时,K值_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硫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多种化合态形式出现,硫的化合物大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许多金属硫化物难溶于水。完成下列填空:

    1.硫化氢具有还原性,可以和许多氧化剂反应。在酸性条件下,H2S和KMnO4反应生成S、MnSO4、K2SO4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向ZnSO4溶液中滴加饱和H2S溶液,没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一定量的氨水后,生成ZnS沉淀。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上述现象。____

    3.为了使Na2S溶液中的比值变小,可适量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是_______。

    a.H2S气体   b.NaOH固体   c.HCl气体   d.KOH固体

    向Na2S固体中分别加入浓硫酸和稀硫酸,所得产物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由此可知硫酸氧化性的强弱与______________有关。

    4.在如图中,从A管通入一定量SO2后,在B处检测到有新的气体生成。B处排出的气体中(填“含”或“不含”)________ H2S,原因是__________。

    5.常压下,取不同浓度、不同温度的氨水测定,得到下表实验数据。

    温度(℃)

    c(氨水)(mol/L)

    电离程度(%)

    c(OH-)(mol/L)

    0

    16.56

    9.098

    1.507×10-2

    10

    15.16

    10.18

    1.543×10-2

    20

    13.63

    11.2

    1.527×10-2

    表中c(OH-)基本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A是生产某新型工程塑料的基础原料之一,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分子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连线代表化学键单键或双键)。

    拟从芳香烃 出发合成A的路线如下:

    1.根据分子结构模型写出A的分子式 ____________。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④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

    2.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必要的条件)___________。

    4.G的某同分异构体,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写出其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5.已知F分子中含“-CH2OH”,通过F不能有效、顺利地获得B,其原因是:________。

    6.设计一条由C6H5-CH2CH=CH2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_。(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B……目标产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过氧化镁(MgO2)易溶于稀酸,溶于酸后会产生过氧化氢,在医学上可作为“解酸剂”等。过氧化镁产品中常会混有一定量的MgO,实验室可通过多种方案测定样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某研究小组拟用如图装置测定一定质量的样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

    1.实验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稀盐酸中加入少量FeCl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

    2.用恒压分液漏斗的优点有:

    ① ___________;

    ② 使分液漏斗内液体顺利滴下。

    实验结束时,待恢复至室温,先_______,再平视刻度线读数。

    实验室还可通过下列两种方案来测定样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

    方案I:取a g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 NaOH溶液至Mg2+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后,将滤渣充分灼烧,最终得到b g固体。

    3.推算该样品中过氧化镁的质量分数_______ (用含a、b的表达式表示)。

    方案Ⅱ:称取0.1 g样品置于某定量用锥形瓶中,加入15 mL0.6 mol/LKI溶液和足量盐酸,摇匀后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0.1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滴定到终点时共消耗28.5 mL Na2S2O3溶液。(已知:I2+2Na2S2O3→Na2S4O6+2NaI)

    4.该实验在滴定前需加入少量______作指示剂;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推算该样品中过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____(保留三位小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