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

    A.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

    C. 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

    D. 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6年底,中国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制定经济计划。对二者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产关系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②都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③都属于计划经济

    ④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恩格斯曾指出,罗马法虽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它同时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法”。罗马法之所以能够获得近代伟人的高度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罗马法的基本精神突出表现在其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以下各项与以上三种精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

    B. 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反对专制

    D. 维护法律公正—保证公民财产—调节经济纠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

    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到1983年7月,“文革”中30多万件冤假错案、110万件历史遗留案件得到纠正和复查,300多万名干部得到平反昭雪。这成为“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此举

    ①成为实行改革开放的起点

    ②为现代化建设奠定社会基础

    ③促成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④调动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28年中英签订新《南京条约》,取消了协定关税。这应归功于

    A. 国共两党合作

    B. 英国放弃了在华一切特权

    C. 国民政府努力

    D. 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

    B. 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

    C. 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

    D. 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31年北平的《晨报》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材料不能反映当时

    A. 皇权已不再至高无上

    B. 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社会

    C. 人们婚姻观念已发生变化

    D. 人们婚姻关系已具有近代化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材料主要说明

    A. 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

    B. 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 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D. 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计量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表所示的数据变化1957~1963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表

    A. 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制约

    B. 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

    C. 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D. 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46年7月,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中说:“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此点,应使全党和全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据此,这一时期人民军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A. 游击战

    B. 攻坚战

    C. 阵地战

    D. 运动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A. 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B. 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 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消除了财政危机

    D. 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

    ——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

    材料二  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但人们如果稍稍翻阅一下史书不能不对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正史中可以用《舆服志》《礼仪志》等大量篇幅来记载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有多少人,排什么队伍,手里拿什么东西,每件东西什么尺寸这一类近于无聊的内容,甚至连演滑稽戏一样的“禅让”也要照录那三劝三让的表文和诏书,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言不详,有的竟毫无踪影可见。其实这倒并不是史官们的疏忽,而是由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由皇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官吏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后者是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依据材料一,概述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成文规章对罗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威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帝曰:“陕西行之已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材料二  青苗钱虽日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赵翼的观点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否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诺尔贝和平奖,由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所创立。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每年,该奖项的评选都令世人瞩目。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

    请回答:

    (1)请参照示例为萨达特写一句颁奖词和颁奖理由。

    拉宾颁奖词:是战争英雄,更深知和平之可贵;“给和平一个机会”。推动巴以双赢。

    颁奖理由:拉宾是以色列的杰出军事将领,曾为夺取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胜利发挥重要作用;在出任以色列总理后致力于以巴和解,使中东和谈出现重大突破。

    萨达特颁奖词:

    颁奖理由:

    (2)阿拉法特被称为“巴勒斯坦民族之魂”,一生命运多舛,为争取民族独立奋斗不息,请列举两例加以印证。

    (3)萨达特与拉宾皆为中东和平而献身,中东和平之路举步维艰。展望未来的中东局势,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主张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建立有序社会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提出这些主张的政治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怎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