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其反映了

    A. 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B. 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C. 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1933年6月5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 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B. 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D. 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 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 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

    ①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

    ②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

    ③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

    ④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下图,鲁国位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雅典,树立了刻着反僭主法的大理石石碑,规定企图在雅典建立独裁统治的人,任何人杀死他都无罪。公元前514年,两位青年因刺杀僭主失败被害,雅典人尊他们为一代英雄,并塑像纪念。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的特征是

    A. 法律至上

    B. 主权在民

    C. 权力制约

    D. 公民意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位初期支持辉格党,身边的侍女都有辉格党背景。1839年,辉格党在议会选举中落败。托利党领袖皮尔提出要清除女王身边的辉格党女侍,遭到女王的坚决反对。结果,皮尔拒绝组阁,女王邀请辉格党领袖继续担任首相。后来,辉格党内阁无法维持,皮尔再度出面组阁时,女王最后将宫中侍女换成了无政党背景的人,寝宫危机化解。这表明

    A. 英王已经完全无权

    B. 君主立宪制已成为大势所趋

    C. 维多利亚政治上不够成熟

    D. 内阁与国王矛盾尖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代时,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白银帝国。”(《中外文明同时空》)。有数据显示: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这一巨大变化主要说明了( )

    A.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 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 中国闭关政策松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对这首诗宣扬的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B.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 反映了人民要求国家富强的愿望

    D. 过分夸大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自从走出家门外出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已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变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的流动

    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力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战胜私人资木,加强对外贸易垄断制,发展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建设轨道”。这一决议(   )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纠正了经济政策的错误

    C.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D.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2年2月4日,在对国人指出舒曼计划的重要性时,(联邦德国总统)康拉德·阿登纳对他的内阁解释说:“必须赋予人们一种新的思想意识。它只能是一种欧洲式的思想。”根据联邦德国本身的特性,只有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才能使之独立地恢复它的主权;而欧洲这一概念本身就可取代德国公众生活的空洞乏味,可以消除德国民族主义的本质,而这也是舒曼计划所明确期望的。

    早在1956年,阿登纳曾警告说,联邦共和国不可能永远成为“核武器问题上的附属国”。到了60年代初,很明显,西方盟国和莫斯科之间已经就此敏感问题达成了协议,它们双方将永远禁止德国拥有核武器,阿登纳怒火中烧。从短期内看来,波恩共和国似乎不再效忠于华盛顿,而有可能转向巴黎的戴高乐政府,因为他们两国都对强硬而专横的英美怀恨在心,都怀疑美国想摆脱对欧洲各国的责任。

    ——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

    (1)根据材料,概括阿登纳提高德国地位的设想及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阿登纳的相关举措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乡村人口向市镇流动,逐渐形成城镇。以苏州府所属吴江县为例其境内市镇人口越来越多,市镇数量也越来越多,相对的村落越来越小,乡村经济逐渐衰落。通过各大城镇的商人活动,其市场范围扩大及于全国。据上海地方志载:“闽广人于二三月载霜糖而来,买花衣以归,楼船千百”。这对于地域观念的融消与社会群体意识的产生,实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赵冈《明清市镇发展综论》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卢作孚将北碚建设成为了全国闻名的现代化城镇,开创了“北碚模式”。他在借鉴南通经验、青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嘉陵江区域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建设的北川铁路、文笔坨电厂等生产事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为北碚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他极为重视市民素养的培育,“让民众自己起来解决公共的问题”,发动民众修建了北泉公园、平民公园等设施,改善了人居环境,北碚的成功实验推动了周边乡镇公共事业的兴办。卢作孚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在地方建设中的作用,中国西部科学院的成立使得当时中国科学社的众多学术精英着手“帮助四川做几件事”,这也是抗战后大量科研机构迁至北碚的发端。

    ——潘洵《卢作孚与中国近代乡村现代化的“北碚现象”

    材料三  新中国历史上将城市人口转移到农村,较大规模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960年,农业不堪重负,不得不下放城市劳动力6000多万。第二次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城市160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上山下乡插队。第三次发生在1988年,中国当时经历的是一有6400万劳动力转入乡镇企业就业,即所谓“离土不离乡”。

    ——彭有祥《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时代演进》

    材料四  1956—1973年是日本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美国对日投资与援助达到49.6亿美元,为日本城市经济的起飞创造了条件。日本政府为促进城市化发展,在工业用地、交通设施等方面,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金融支持和帮助。同时为使农户有时间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日本政府设法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了城镇、城乡间联系,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可能。

    ——高强《日本与美国城市化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时期市镇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社会意识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碚模式”的内涵,并指出“北碚模式”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非城镇化的工业化”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和第三次人口转移的政策因素。

    (4)根据材料四,概括日本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历史视野。

    ——摘编于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综合分析上表内容,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请说出其中的两条并予以解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年在位)与肥义谋胡服骑射。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曰:臣闻中国者,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穿)远方之服,臣愿王熟图之也!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归纳赵武灵王颁布胡服令的目的及其关于服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武灵王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华盛顿会议实际是美国在将近10月底建议召开的……我很高兴收到了中国外交总长颜惠庆的私人电报,是由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博士签署的,他是外长和我的挚友。电文说颜博士想委派我为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中国全权代表,问我是否愿意担任。第二全权代表的职务由施肇基先生担任,因为他是当时驻华盛顿公使。我立即明白了这次电询的目的,因为我想到了我们在巴黎的尴尬处境。我毫不迟疑地回电,表明若需要我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拟议的会议,我将乐于从命。颜博士大可不必为席位的主次耽心,我指出施肇基博士不但是驻华盛顿公使,他从事外交事业的资历也比我老。结果外交部正式来电邀请我做中国代表团成员。总统的命令系在会议召开后公布,任命施肇基博士为首席代表,我名列第二,王宠惠博士位居第三。这项使命对中国至关紧要,虽然我对于中美两国在华盛顿以及在北京的讨论几乎一无所知,能奉命承担这一使命,还是很高兴的

    ——《顾维钧回忆录》

    (1)根据材料,分析顾维钧乐意代表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作为外交家的顾维钧所具有的高贵品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