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2 题,选择题 1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2 题
  1. “自津浦通车,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沪,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铁路发展有利于观念革新

    B. 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

    C. 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

    D. 电信事业发展得益于铁路交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33年7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4个月后,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的希特勒就赞许“罗斯福先生”,称其“不顾国会、游说团体、官僚体制的拦阻,直往目标前进。”希特勒之所以赞许罗斯福

    A. 为掩盖法西斯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本质   B. 企图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以减轻国际压力

    C. 因为新政与纳粹的施政理念有相似之处   D. 希望以此换取美国援助以缓和经济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侯传国保存着一张《滕县人民委员会清产核资批准通知书》,其父亲新中国成立前做小生意,新中国成立后经营日用百货店,1957年1月把家中的积蓄入股到薛城面粉厂,得到了这张特殊的“股票”。这张“股票”

    A. 说明国家重点鼓励股份制企业发展

    B. 是中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C. 见证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D. 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世纪初,伦敦商人的中等富裕标准是动产300镑左右。但到了16世纪50至70年代间,一个伦敦商人死时留下动产3000以上已经不算什么稀罕事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伦敦商人平均拥有7780镑的动产。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 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黄金白银的大量流入

    D. 英荷战争的最终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

    高中教材版本

    课文表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II)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人民出版社(必修II)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分解

    岳麓书社(必修II)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

    B. 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例

    C. 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主要原因

    D. 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A. 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B. 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 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D. 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宜昌大撤退铭文》记载,1938年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和3万人员如期转移人川,有人后来将“宜昌大撤退”比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国本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

    A. 滞碍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

    B. 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C. 改变中国工业结构的地理布局

    D. 奠定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的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项叙述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

    B

    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商业发展水平很高,突破了“抑商”政策的限制

    C

    宋朝时,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D

    清朝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被禁止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为乾隆元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自耕农经济的盛行

    C.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 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是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所记载的关于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的部分截图,该截图内容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

    A. 商品经济达到了较高水平

    B. 手工业生产规模大

    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D. 容易形成封建割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可推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

    A. 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

    B. 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C. 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

    D.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反映下某个朝代的赋税信息,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B. 重农抑商政策因工商业发展而走向崩溃

    C. 对外贸易税收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抓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忧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这一变化

    A.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 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C. 增强了唐政府的边防实力

    D. 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72年,李鸿章招办理海运多年官员的朱其昂办理轮船招商局。因招商集股困难,半年后进行改组,由买办商人唐廷枢任总办,朱其昂会同办理,使得招商局的招股情况迅速改观。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 洋务企业完全由官办的格局被打破

    B. 资本主义企业在官员的诱导下创建

    C. 海防建设的重点转向扶持民用工业

    D. 军事工业资金困难的局面得以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

    A. “左”倾错误弥漫阻滞探索进程

    B. 市场经济理论已然引发初探

    C. 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

    D. 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单位:%):

    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B. 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

    C. 工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

    D.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国的规定从“政府指定某些殖民地产品只准许贩卖到本土或其殖民地,包括如烟草、糖、棉花、靛青、毛皮等”到“沿海允许外国的商船从事贸易”。该项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大西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B. 殖民地开展解放运动

    C. 该国获取了世界工厂地位

    D. 代议制完善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B. 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

    C. 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D. 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62年9月,苏联某教授撰文建议,促进生产发展的基本方法是加强利润刺激,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克服国家和企业之间在利益上的矛盾。这一建议

    A. 顺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B. 符合当时苏联的改革精神

    C. 促进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

    D. 推动了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 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C. 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 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伏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备受俄罗斯农民喜爱。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曾经实行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现象依然盛行,由此诱发的社会问题依旧突出。30年代,苏联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这一变化反映

    A. 公民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苏联民众

    C. 法西斯侵略导致局势紧张

    D. 经济政策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以下各项解读与图表有关的是

    ①僵化经济模式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

    ②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影响美国经济增速

    ③经济政策不同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

    ④经济全球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经济交往中通行的是资本主义原则,是“富国俱乐部”,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却在某种程度上将“杀鸡取蛋”变成了“养鸡取蛋”。这反映了

    A. 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

    B. 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有依存性

    C. 发展中国家占世界重要地位

    D. 资源在全球实现了合理配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美国制订马歇尔计划时特别强调,这一援助计划必须是一个综合实体,“我们绝不能把这种援助放在零星给予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将来可能给予的任何援助,应该是治本的,而不是治标的”。这表明美国

    A. 决意承担世界经济的复兴

    B. 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C. 推动欧洲走上一体化进程

    D. 将对外战略重点放于欧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发展趋势:其一是传统强国将继续维持全球治理现状,其二是新兴挑战者试图促进全球治理发生变革。如果新兴大国基本认同目前的全球治理的制度和规范,那么出现冲突和谈判僵局的可能性较低。虽然新兴大国可能拥有潜在的全球治理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国内或国际因素的制约,此种能力可能无法充分发挥。新兴大国与传统强国间的谈判会直接导致全球治理发生变化,因而传统强国对新兴大国的回应将是全球治理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美)迈尔斯·凯勒《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的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

    ——据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档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民谚也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一位外国人在考察了湖北地区种植情况以后说:是处播植,如所见小麦、油菜、蚕豆各种子,并不选择坚好肥硕之品:.甚至杂有草种。其所用农具,颇欠精良……所见棉花较美国远逊,其故殆由排种太密,不知选子,且地气嫌太湿、太冷、大酸、耕地之法似欠讲求,所用齿钯、锄、犁等具,均甚笨拙,翻土既不能深,碾土又不能细;所用耕牛大车,蹇缓无力,外国耕地多用马,中国马少,倘不能改用,宜用壮健之牛,或一犁双牛,较可得力.至农具尤亟应改制精良,庶几事半动倍.这种说法大致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状况。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人民公社体制的自身弊端使它难以为继,由农民创造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更加速了它的瓦解.1983年,存在25年的公社制度被正式废除。公社政治上的作用转移到新成立的乡镇政府。农村受压抑的经济潜力的成功释放带来经济利益关系的变革,使农村社会呈现出显著变化……有些地区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政权管理机制在村一级出现断层,农村社会呈现无序状态。乡村基层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和国家调控能力的普遍弱化,不能不使国家急需以新的组织形式来重建农村秩序,正是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使村民自治应运而生在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0年后,……村民自治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摘编自薛钰《试论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政治民主建设的互动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与近代农业发展的差异与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2年5月法国议会选举中上台的“左翼联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付危机,加之在国际事务方面,胡佛的延缓偿付欠款法案以及赔款的取消,都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在这种形势下,法国的法西斯组织纷纷出现。1934年初,法国报界彼露了白俄侨民斯塔维斯基搞金融投机的丑闻,涉及大批政界要人、警察和司法部门的头目1200多人。“火十字团”等法西斯组织利用这一丑闻事件阴谋夺权。面对法西斯势力的日益猖獗,法国左翼政党空前团结,组成了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勃鲁姆政府促使法国雇主协会和法国总工会达成了《马提翁协议》,规定工人有权利与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协调矛盾;勃鲁姆政府还加强了对法兰西银行的控制,对严重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法国通过了公认带薪休假制度、每周40小时工作制法案。人民阵线政府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有效的抵制,从而避免了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

    ——据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法西斯势力猖獗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上述材料中法国左翼政党的做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58年以后几年,重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全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1960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提出了以调些为中心的经济方针。工业的发展规模,绝不能超过农业提供商品粮食、工业原料和其他农副产品的可能性,也绝不能挤掉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我们必须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职工人数和城市人口增加过多,工资总额增长过快,而农业和轻工业又减产很多,城乡商品供求比较紧张。动员城镇的人口和职工,回到农村参加生产,不仅可以加强农业生产战线,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机关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减轻城市供应的因难,节省国家的开支。国营商业部门和有关部门加强了农副产品和工业日用品的收购;压缩了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学校、部队的集因购买力,腾出了一部分商品供应市场,基本上保证了城镇居民最必需商品的定量供应。目前基本建设战线仍然过长的情况,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是不利的,我们计划再减少一些不是十分必需的基本建设项日。今后,我们应该继续发展同各兄弟国家的互助合作。同时,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贸易。

    ——摘编自周思来《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和当前任务》(1961年)

    (1)根据材料,概括周恩来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