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字词书写 1 题,选择题 2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对比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作文题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人不是“钢铁侠”,他们只是累而不言、痛而不语,负重前行,拓展和释放自己的潜能。前不久,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墓,“外卖小哥”雷海为一路过关斩将,问鼎总冠军。从在书店读诗、抄诗到成为莹屏中的总冠军,雷海为用13年时间诠释了一个道理:梦想的征程离不开坚持,坚持后的梦想天空分外蓝。

    (1)请将下面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梦想的征程离不开坚持。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拓展(   )  潜能(   )

    (3)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天然的桂林山水与人文景观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

    B.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见义勇为的中华传统美德。

    C.初春,夜色下的北京长安街,车辆川流不息,一片灯火辉煌。

    D.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的阅读需要断章取义,搜集把握主要信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既是实践和方法问题,也是导向和立场问题。

    B.《新华字典》“汉格版”是商务印书馆实施的“中国品牌辞书海外传播工程”的项目之一。

    C.面对信息时代、多元文化,令当代青年理应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的意识、敢于实践的行动。

    D.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范仲淹广阔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被赋予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6)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抒情言志,借“酒”振奋精神。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的坚定乐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走近名著。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的图表。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人物

    绰号

    人物性格

    与他有关的其中一个故事情节

    宋江

    ①______

    竭尽忠义

    ②______

    李逵

    黑旋风

    ③______

    ④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向阳中学九年级(2)班开展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请将下列活动方案补写完整。

    竟猜歌词,走进小说天地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越时空,驱遣文学想象

    2.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个字。

    3.请走进鲁迅的《故乡》,填写下面的“小说人物档案卡片”。

    小说

    人物

    卡片

    闰土

    出处

    鲁迅《故乡》

    外貌神情

    少年时紫色的脸,戴小毡帽,红活圆实的手;中年时灰黄的脸眼睛红肿,戴破毡帽,穿极薄的衣服,手又粗又笨又开裂

    人物关系

    “我"童年的好友

    典型事例

    性格特点

    代表类型

    旧中国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农民

    4.请你想象一下,杜小康放鸭回家后的命运与未来。(想象推断要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赏析]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误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古文阅读)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 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 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① 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②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 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③ 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④ 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欧阳修《丰乐亭记》选段)

    (注释)①窈然:幽暗深远的样子。②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③掇:拾取,采取。④刻露:指秋冬水落石出,草 枯山现。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1)佳木而繁阴:_____________(2)耸然而特立: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3.这两篇游记都突出了一个“乐”字,简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含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安笠,演绎万般风情

    ①在我国,笠帽的历史悠久,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笠帽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笠帽也经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咏“笑”。“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一词中写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江雪》一诗中也写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蓑衣笠帽,犹如拆不开的搭档,经常出现在我国劳动人民的身上,同时也是画家喜欢撷取的写意画:屡见渔翁穿蓑衣戴笠帽,驾着小舟在水墨渲染下的水畔柳岸垂钓自乐:身披蓑衣头戴笠帽的老农,赶着老牛手扶木犁在雨天耕田;即便是田园吓唬鸟兽的稻草人,农家人也不忘给它戴上一顶选风档雨的笠帽。笠帽,成为一道独特的田园风光。

    ②在闽南地区有一种外地鲜见、当地人情有独钟的安笠。 安笠以细小的竹篾为经纬,在编好的上下两层篾丝网中间衬嵌竹叶,状如硕大的圆锥形大漏斗,远远望去,颇似埃及金字塔。它直径一般为五六十厘米,尖顶、圆边、低垂,戴上它可选掩半个脸庞;因为锥形,顶部不招风,不易被大岚吹落。

    ③史载,旧时闽南沿海草木稀疏,风沙肆虐,人们外出劳作常被晒得很黑,患眼疾、皮肤者甚多,老百姓苦不堪言。明代时,闽南沿海人从威继光军队使用的大藤牌(形似安笠的手持盾牌)得到启示,他们破竹制笠,取名“安笠”,从此染疾者渐少。民间还流传一首《咏安笠》的歌谣:“安笠圆圆裁头端,遮阳挡风又美妆。大人细因皆喜欢,保健防病渡难关。”

    ④据当地老一辈人回忆说,由于安笠看起来有几分神秘感和奇异感,人们外出山野,途中倘遇老虎,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就是解下头上的安笠,反转过来像盾牌一样对着老虎,老虎见到就会拔腿退避。

    ⑤闽南地区沿海的女性特别喜爱安笠,视其为必不可少的生活伴侣,骄阳下 ,风雨中,滩涂上,随处可见女性头戴安笠辛勤劳作,呈现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安笠的实用价值也得到女主人们的认可:除了遮风挡雨、遮阳防晒,赶集时,想买海鲜山货也不用发愁没有盛器,只要把安笠反转,铺垫菜叶纸张,就可充当菜篮子使用。

    ⑥安笠不但实用,名称也很吉祥。“安”字,多么像一个妇女头上戴顶帽子呀!姑娘们把对安笠的钟爱化成行动,有的涂以网油使之坚固耐用,有的买来彩线在笠檐、笠尖编织缀以吉祥美丽的图案,把它装点得更加妩媚动人。行走在城镇街市,可见一顶顶新潮笠帽如彩蝶般在女人的头上飞舞,令人眼花缭乱。

    ⑦对娇羞忸怩的姑娘来说,安笠还是爱情的辅助工具。戴上安签后,看得见别人,但别人不易瞅见她的芳容,平添几分神秘感。至于姑娘是否长得眉清目秀,只有慢慢去猜想了。这种朦胧之美,独具一番情趣。

    1.文章以“安笠,演绎万般风情”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2.文章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一般”有何作用?

    3.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⑥段的主要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厉害了,我的国”

    ①一档《辉煌中国》电视纪录片让“厉害了,我的国”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一组《还看今朝》全景式画面展示让锦绣河山闪耀荧屏;“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让人流连忘返,引来无数点赞。由此不禁想到国运这个话题。

    ②国之运在民之心。今年3月,世界知名咨询公司益普索集团发布了对25个国家1.8万人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人对未来最乐观,91%的人认为国家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今天的中国,人们为改革发展而欢呼,为反腐成绩而叫好,为科技进步而击掌。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处想、劲往一处使,爱这个国家,愿为这个国家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就是人心,就是民心,就是国运兴盛的折射。

    ③国之运在国之兴。这5年,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奇迹般的宏大工程托举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感慨:“中国一跃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确实是历史上最不寻常的故事之一。”有人说,中国创下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两个奇迹。何尝不是呢?一句响当当的“祖国带你回家”,让多少身居海外的中国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从未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又到强起来的壮丽跨越,国运就在祖国的颜值里。

    ④国之运在风之正。这5年,一场没有硝烟的反腐斗争打响,一大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这场以“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为特征的反腐败斗争,既是对政治生态的修复和重建,又是对人心的涤荡和重拾。邓小平同志当年曾说:“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如今,历经正风肃纪、反腐倡廉的洗礼,全党全社会风清气爽。调查显示,92.9%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不信东风唤不回”,党心民心军心的更加凝聚让国运乘风而行。

    ⑤国之运在势之变。“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国运与世界大格局、历史大变局联系在一起。基辛格说:“当今的国际体系正在经历四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布热津斯基感叹:“全球力量的中心从大西洋两岸转移到了远东。”环顾今日之世界,守成国家在徘徊新兴国家在奋起,也还有一些国家在战火中煎熬。而中国正如方志敏烈士当年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所憧憬的那样,“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正以更为成熟、稳健的步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是国运昌盛的节奏,是国运彰显的昭示。

    ⑥党的十九大召开,这是决定中国国运的大事。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要爆发出来。拿破仑曾预言:“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一旦觉醒,将会震惊世界。”如今,这头狮子不但醒来了,而且站起来、强起来了。我们为国运昌盛击掌叫好。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文章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合适? 请简述理由。

    前不久,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国的青年,评出他们心目中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这中国“新四大发明”。

    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文章用相同的句式构成段首排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提着手风琴箱的老人

    ①家乡市中心旁边有一个开阔的广场,由于地处商业街区,这个广场养活了不少乞讨者。不论冬夏,经常能看到穿着朴素的年轻人蹲在广场边,手里举着一块纸板或者塑料板,上面书写着自己的凄惨故事,真伪不辨。商业街平日很繁华,路人们总是像看戏一般,看着不少身强力壮的乞讨者“表演”,偶尔发发善心,扔下一些零钱。

    ②直到某一天,我在这里看到了别样的风景。那是初秋的一个下午,行人和大街一如往常般平淡无奇,而广场上早已有年轻人举好牌子、跪好并低下头,开始了他们的“表演”。这时,走过来一个与众不同的、颤巍巍的身影——那是一位老人。阳光很刺眼,毫不留情地射在他的身上,照得他整洁的旧中山装有些发白。他的左手提着一个大大的硬质黑皮箱子,与他有些瘦削的身形不太成比例。老人有些跛脚,提着箱子一瘸一拐地慢慢走着,一小步、一小步蹭到了年轻的乞讨者中间。我不知道这位老人要做什么,只是从他走到一群乞讨者中间来看,他也是来乞讨的。可我从未见过拿着这么大箱子乞讨的人,这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

    ③在我胡思乱想间,老人已经慢慢躬身放下箱子。或许是年老的原因,老人的动作仿佛是老电影的回播,却不显拖沓,反倒给人几分郑重和怀旧。而此时,这个箱子更仿佛魔盒般,勾起了过路的“潘多拉”们的心。他会以怎样的方式乞讨呢?开始有人窃窃私语,不时有“家人的照片”“自己的残疾证明”这样的言语传出。老人离人群不远,十有八九是听得到这些揣测的,但他不辩解,而是自顾自地打开了箱子。

    ④箱子里竟是一把手风琴。这把手风琴有些年头了,即便在阳光的照耀下,红色的琴身也看得出有些黯淡了,甚至有几处掉了漆,露出黑黢黢的琴身,原本质地不错的背带也脱落了几块皮。白色的塑料琴键更是泛着旧旧的黄,有点像家乡冬天角落里被人遗忘的积雪的颜色。人群的窃窃私语声大了起来。老人低头给凤琴调音时,更是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声。老人也并不恼,而是默默低头调音。歌曲的前奏起来时,人群的声响已经很大了。可老人仿佛和人群是两个世界,他静静地摆弄着手风琴。琴的音色有些沙哑,这是年老的铜制簧片们的叙旧声。歌曲进入主旋律时,老人缓缓开口,我听出他唱的是《白桦林》。他的声音并不老迈沙哑,反倒有些低沉,仿佛一列老旧而汽笛轰鸣的蒸汽火车,从中东铁路上缓缓驶过,驶入西伯利亚的方向,只抖落下厚厚一地煤渣。

    ⑤我听过很多版本的《白桦林》,温柔的、炫技的、飞扬恣意的、故作深沉的……唯独这次的声音,似乎是戈壁上隽永的沙海在说话,歌声不高,却泛着黄、携着尘,渐渐压下了人群躁乱的私语。人群越聚越多,人们早已忘记自己安静了多久,没人敢轻率地发声,只是不时有人将钱放入装琴的箱子。可不论人群喧哗或安静,老人从未抬头看过一眼,仿佛在思考什么,又像在回忆什么,唯独在唱那句“年轻的人们消失在白桦林”时破了音。他抬了抬眼皮,似乎有泪花在闪动。

    ⑥一曲完毕,不知是谁开始轻轻鼓起了掌,渐渐地四周都响起了低低的拍手声。老人听到了掌声,终于抬了抬头,向人群微微笑了笑。然后,他又低下头,摆弄起琴键,开始表演他的第二首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切,箱子里的钱越来越多,我周围的听众换了又换,可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一个广场、一位老人和一段亘长而低沉的歌声,歌声里夹杂着无数个欲言又止的故事。

    ⑦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第一首歌结束,又或许是第十首歌结束,我抬首发现已是黄昏。老人蹲下身子,如枯木一样的手指缓缓拂过琴身,仿佛在安抚一位多年的老友。然后,他收起钱,将手风琴放回箱子,跛着脚走出安静了好久的广场,又跛着脚走入喧嚣的人群。

    ⑧家乡这条平淡无奇的大街上,我见过无数个年轻力壮却跪地祈求的乞讨者,却只见过一位这样的老人。他逆着光,一路蹒跚而行,不曾躬身片刻,任凭夕阳将他手中本就不小的箱子拉出长长的剪影,硕大沉重得如同命运。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3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文章开头写那些年轻的行乞者有何用意?

    3.品读第④段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他的声音并不老迈沙哑,反倒有些低沉,仿佛一列老旧而汽笛轰鸣的蒸汽火车,从中东铁路上缓缓驶过,驶入西伯利亚的方向,只抖落下厚厚一地煤渣。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老人”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作文。

    请以“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将文题“原来,我也很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