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填空题 8 题,作图题 3 题,实验题 6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触及脸部,感觉到脸部有震颤麻木的感觉,下列实验中,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弹响古筝的某根弦丝,看见发声的弦丝“变粗”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在真空钟罩外,听不见钟罩内正在敲铃的闹钟声音

    D.把正在敲铃的闹钟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在空气中仍能听到钟声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小明自制乐器“水瓶琴”.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敲击各玻璃瓶侧面下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铁的凝固特点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某一位置时,在凸透镜右侧10cm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右移蜡烛至凸透镜左侧10cm处,移动光屏可得清晰的(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架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B.将照相机升高,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C.若要全身像,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

    D.若要人像更亮,需要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是从物体发出的光经某人眼睛的折射情况,则该眼睛是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小明的身高,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所示的军事观察孔,图中的虚线表示空气孔的观察范围,如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则观察的范围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8 题
  1. 小明用力敲响音叉后,随即将音叉插入水中.现象如图所示,这说明_____.小华轻轻敲响该音叉,随即将音叉插入水中,现象就没那么明显,这是因为声源的_____(频率/振幅)越小,发出声音的_____(音调越低/响度越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端午节,小明和小华帮妈妈煮粽子.先用大火将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明认为:应继续用大火烧,使锅內水剧烈沸腾,能将粽子快速煮然;小华认为:应改用小火烧,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将棕子煮熟._____的想法更合理,理由是_____.灌装液态丙烷燃料是科考队员的必备物品.常温下丙烷为气态,生产厂家常用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距离平面镜10cm处,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_cm:若将平面镜移到原来成像的位置,则像向后移动了_____cm,此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变小/不变变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为光在空气、玻璃分界面处的光路图.反射光线是_____(l/2/3),折射角_____°.O点的_____(上/下/左/右)侧是玻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以下光现象中: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可以形成影子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应在图中所示的_____(A/B)位置.观察日全食时一定要用专用器材,严禁肉眼直接观察.因为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会对光线起_____作用,从而灼伤视网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______,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______(填“实”或“虚”)像,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________(写一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图乙机械停表的示数是_____min_____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3 题
  1. 如图所示,眼睛A通过平面镜看到点光源的像S′,请按要求完成作图:

    ①作出点光源S;②作出眼睛A看到点光源S的光路图.

    (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图是一束平行于主光轴并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请画出穿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6 题
  1.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产生的

    (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_____变大

    (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10■,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_____变小

    (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_____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明探究“萘的熔化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目的_____.

    (2)除了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

    (3)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口有“白气”冒出.“白气”的形成属物态变化_____.

    (4)实验开始l2min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萘的温度为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

    70

    72

    74

    76

    78

    80

    80

    80

    80

    80

    80

    80

    86

    89

    (5)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____)

    (6)由图象可知萘是_____(非晶体/晶体).

    (7)小华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存在有待完善之处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8cm,如图所示.

    (1)为了使平面镜所成的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明最好在_____(阳光下/暗室内)进行该实验.

    (2)小明取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蜡烛A的像处,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且看到蜡烛B的“烛焰”高_____cm.这反映了平面镜成像的某一特点_____.

    (3)小明测量发现,此时蜡烛B距离玻璃板_____cm.这反映了平面镜成像的另一特点:_____.

    (4)小明在蜡烛B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____(会/不会)被点燃.

    (5)小明以2cm/s的速度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10s后,他重新调整蜡烛B的位置使之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时蜡烛B距离平面镜_____c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_____像;生活中的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实验发现,通过凸透镜既可成实像也可成虚像,从物体相对凸透镜的位置来看,凸透镜的_____(选填“光心”、“焦点”或“二倍焦距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4)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5)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6)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

    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

    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

    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

    (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_____________.

    (2)海若按如图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_______.

    (3)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__________ .

    (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5)海若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入射,接着她以ON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中

    (1)为了清楚地看到光在空气或水中传播的路径,可在水面上方喷些烟雾并在水中滴几点牛奶,其中利用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    

    (2)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提醒大家不要将激光束射向人眼,激光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严重时会导致失明!这个提醒说明光具有________.    

    (3)在实验中,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a所示.小明同学想若让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折射角是否还是小于入射角?实验结果如图b所示.图示实验a与b,说明 光路具有________.    

    (4)如图b所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如图c, d所示),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________.    

    (5)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________,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