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填空题 7 题,实验题 7 题,作图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24℃ B.成年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dm

    C.我们用的物理课本内页纸的厚度大约为100μm D.健康人的脉搏,1s跳动75次左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

    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时,成像的规律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成像规律相同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近视跟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情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入射角等于60° B.折射角等于40°

    C.NN′是法线 D.MM′的左边是玻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A. 水面“折”笔

    B. 棱镜散光

    C. 树荫下圆形光斑

    D. 拱桥倒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A. 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 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C. 凸透镜的焦点处

    D. 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凹透镜只能透光,不能成像

    B.正常眼睛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14年是国家对重点地区实行大气“国考”的第一年.12月30日,南京市环保局发布消息,南京今年PM2.5下降2%的考核目标已基本完成.“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可入肺的微粒.2.5μm相当于 ( )

    A.2.5×10-6km B.2.5×10-3mm C.2.5×10-1nm D.2.5×10-9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7 题
  1. 同学们听到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的;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很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_____(选填“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_____(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_______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______形成的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看见水中的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像.

    (3)若湖中的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1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有一束光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此时入射角是______度,若想让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向右射出,则平面镜应顺时针旋转______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___m远处,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则被测者应向她的____(选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_____的条件.

    (2)如图乙所示,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光屏移至刻度线10cm处,蜡烛向_____(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交换,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_____的实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cm,A物体的长度是____cm;

    (2)为了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数据记录表格,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的两空中应分别填写:_____和____.某同学测量了三次,求得一张纸的厚度分别为:0.085mm、0.088mm和0.087mm,则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________mm.

    实验序号

    一张纸的

    厚度/mm

    平均值/mm

    (3)在学会使用秒表的活动中,某同学测量某段时间后秒表指针的情况如图所示,则该同学记录的时间值应是___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7 题
  1. 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如图甲所示,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只有用________色光屏(选填“白”或“黑”),我们才能看到七彩光带.  

    (2)根据甲图________光的偏折能力强一些,若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如图乙所示,则________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习光的折射后,小明在家做了如下的两个小实验:如图甲所示,他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一定量水后,光斑将移动到O点的________(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______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如图乙所示,B′是小明在A处通过水面看见水槽中的一个雨花石B的像,实际上的雨花石B在B′的__________ (选填“上”或“下”)方;小明在A处将一束激光对准__________ (选填“B”或“B′”)照射,则激光刚好能照射到雨花石B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图甲是“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为__________

    (2)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图丙是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中__________段(用字母表示),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3)这段时间,冰处于__________状态,这段时间内试管内的水__________沸腾(选填“在”或“不在”),测得此时的水温度为,则此处大气压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等于”、“大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2)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要证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他的做法是_____。

    (4)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号,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_____cm。

    (5)小明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

    (6)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_____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cm.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的实像.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___

    (4)小华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______.

    (5)用“F”光源替换蜡烛放在10cm刻度处,其大小如丙中的图(a)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25cm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正面上所成的像为图(b)的______

    (6)图丁中,点燃蜡烛,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远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远视眼镜的镜片为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不改变眼镜和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①_______或②____(均以透镜为参照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小明发现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所示,他猜想: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发光体AB到小孔的距离、发光体AB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个发光体AB实验,且保持发光体AB到小孔的距离为8cm不变,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

    实验次数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1)小孔成像的原理与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现象不相同_____

    A.林间笔直的光柱    B.月食     C.彩虹的形成     D.手影的形成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 2 中画出 h 与 s 的关系图象_______.

    (3)当半透明纸距小孔 12cm 时,像的高度是__cm.

    (4)在第④次实验时,半透明纸上像的高度与发光体AB的高度_________(相等/不相等)

    (5)为了进一步探究“像的大小与发光体离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小明应注意控制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甲、乙、丙、丁四组同学在实验室做光学实验.

    (1)图中是甲组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同学们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______(选填“A”或“B”)照射,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如下表.甲组同学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15

    30

    30

    反射角

    15

    30

    30

    (2)其他三组同学都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乙、丙两组同学根据实验现象作出了光路图.对比光路图可以发现,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________(选填“相同的”或“不同的”)介质中时,折射角不同.折射角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你的猜想是:折射角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有关.

    (3)丁组同学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0

    10

    20

    30

    40

    41.

    41.8

    42

    反射角

    0

    15

    30.9

    48.6

    74.6

    81

    90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①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②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当入射角i≥ _______°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③由表格数据可知:图中的图线_______(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④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1 题
  1. 按要求作图

    (1)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一束入射光线和一束出射光线.请画出a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与b对应的入射光线

    (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的反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斜到空气中,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_____________)

    (3)按要求作图:人眼在E点观察到水中A点鱼的像在B点,画出人眼观察到像的光路.

    (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