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填空题 8 题,作图题 1 题,实验题 4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始终冰冻的衣服慢慢变干

    B. 教室窗户玻璃内侧出现“冰花”,

    C. 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直冒“白汽”

    D. 从口中取出的体温计被电风扇猛吹而示数减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下列透镜中哪些是凸透镜(  )

    A.1、2、3

    B.4、5、6

    C.1、3、5

    D.2、4、6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缩小的实像.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显微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36㎝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0cm B.30cm

    C.20cm D.10c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塔在水中形成“倒影”    B.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

    C.放大镜把字“放大”    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为

    A.物镜成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C.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D.物镜成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下图中的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图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们有这样的体验: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人逐渐靠近镜面时,会感觉自己的像在“变大”,这是因为(  )

    A.像真的变大了

    B.像相对于人眼的视角变小了

    C.像实际变小了

    D.像相对于人眼的视角变大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A. B. C.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8 题
  1. 老门东是南京的城市文化新名片,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南京的古建筑风貌、感受文化积淀,还能品尝到各种新奇美食,奇奇发现,“液氮冰激凌”和“油炸冰淇淋”不仅美味,还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牛奶、奶油等冰激凌原料上,涂上液态氮,它会迅速_____成气态,同时_____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就制成了“液氮冰激凌”再说“油炸冰激凌”,用油炸而不用水煮,其中一个原因是食用油的_____比水的高,能快速加热表皮,避免里面的冰激凌熔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__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甲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cm;用温度计测量冬夜室外温度,读数如图乙所示,则室外温度为____℃;某停表如图丙所示,则停表的示数为____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光路图可知,该天文望远镜的物镜是____透镜,目镜是____透镜,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____(填“长”或“短”)是此望远镜的构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张老师的眼镜属于____(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2)如图甲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____(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3)如图乙所示是小明没戴眼镜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小明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入冬以来,我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交警部门提醒广大市民:雾天行车不能开远光灯,而应该打开雾灯.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远光灯照射角度偏向上方,照射出来的平行光线打在浓雾中,反射光会杂乱无章的射向不同方向,导致车头形成白茫茫的一片,无法看到前方物体.这种反射叫____,此时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防雾灯分前雾灯和后雾灯(标志如图所示),其中后雾灯一般为比尾灯更明亮的红色,这是利用了红光____(选填“易穿透”或“易反射”)的特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三次记录到的数据分别是3.73cm, 3.75cm,3. 74c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 cm,这是采取_______的方法减小误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在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硬币放在容器底A点处,人眼从P点“远视若无”,这是因为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________。加适量的水,人眼从P点处恰好看到硬币的像在____点处(用图中字母表示),则用激光笔从P点向____点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硬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1 题
  1. (1)如图甲所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请准确作出反射光线的方向、大致作出折射光线的方向。

    (________)

    (2)请你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_____________)

    (3)在图中,完成入射光线从左边射向凹透镜折射,再由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4 题
  1.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mi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温度/℃

    31

    34

    38

    46

    48

    48

    48

    50

    56

    63

    (1)分析可知,该物质为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第2.5min时,该物质的状态是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该固体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

    (3)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是如图中的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是小轩同学利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透明玻璃板、木板、白纸和铅笔等器材“探究平面成像特点”的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________关系。

    (3)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蜡烛B,都无法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个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再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的人,站在镜前5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他的距离是________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使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____像(选填“倒正”及“放大缩小”及“虚实”)。

    (2)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当蜡烛靠近水凸透镜时,应向水凸透镜内____(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____(填“长”或“短”)。

    (3)若用此实验来模拟近视眼,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水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小豪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随意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

    (2)重新调整后,将蜡烛、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后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及“放大”或“缩小”)的____(选填“实”或“虚”)。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发生了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3)接下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方向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了一个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与这种成像原理一致的光学仪器是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____。

    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          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

    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5)在图甲中,小豪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6)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光屏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其中一个优点: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神舟十号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如图甲所示是运载火箭的发射场景,火箭的总长度为58m.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过程中带有比例标尺的位置照片.

    神舟十号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与天宫一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在对接后的组合体飞行期间,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还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丙所示是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授课时做的水球实验,通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倒影”.组合体完成飞行任务后,飞船撤离并返回着陆场.神十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中国人向着熟悉太空、利用太空、享受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1)“神十”在太空飞行时,利用照相机拍摄地球表面的照片;为改善载人航天时周围环境的卫生条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科学家正研究对长期航天时的航天员适当进行____照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为能够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运载火箭常采用液态燃料,与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气一样,都是通过____(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燃气液化而形成的.

    (3)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4)安装在神州十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了一颗擦身而过小行星,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如图丁所示(镜头的焦距不变).在此过程中,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在变____(选填“大”或“小”),摄像机的镜头在____(选填“前推”或“后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