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9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A. 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B. 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

    C. 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D. 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9 题
  1. 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这一规定

    A. 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B. 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

    C.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 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A.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什么是“一国两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古改制”,再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反映出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逐步加深

    B. 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传入中国

    C.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 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 书法

    B. 绘画

    C. 戏剧

    D. 杂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1889年,一名参加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考生在答卷中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此考生所说“某人”指的是

    A. 梁启超

    B. 达尔文

    C. 林则徐

    D. 严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

    A. 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 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C.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 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A. “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 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C. 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 “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 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 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 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 科学发展是启蒙运动的前提

    B.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C. 人文思想是启蒙运动的本质

    D. 普及教育是启蒙运动的手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粹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 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1)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对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2)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3)驱除鞑掳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4)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 殆不可以须臾锾

    A. (1)(2) B. (1)(3) C. (2)(4) D. (3)(4)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 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 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 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 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 墨家学说   B. 法家学说   C. 黄老之学   D. 大一统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B. 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C.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A.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B. 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

    C. 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 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近代有人曾说:“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甚高,学派亦甚复杂。唯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却又说:“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对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时代的要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 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 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C. 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 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智者们关心的是如何运用他们精彩美妙的演讲来使他们的听众获得实际的效用,他们的演讲并非真理性的,而是效用性的,在他们光辉伟大的形象背后,却埋藏着深刻的危机。”“埋藏着深刻的危机”主要指

    A. 脱离实际的宣传

    B. 混淆是非,迷惑民众

    C. 突出个人作用,形成个人崇拜

    D. 没有是非,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书院的指导思想是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学思并进"、“慎思审择”等原则,由此可知

    A. 该书院的理念倾向朱熹的理学

    B. 该书院受陆九渊的影响最大

    C. 该书院的宗旨有与朝廷对抗的内容

    D. 该书院的教学方法完全独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孔子曾说:“舜其大孝也与”;战国时期的孟子言必称尧舜,也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荀子也称善“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这些表明

    A. 儒家学说源自于远古的尧舜

    B. 儒家借助圣王宣扬伦理道德

    C. 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D. 儒家注重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 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B. 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C. 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 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A. 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B. 中国古代先进科技的沦丧

    C. 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

    D. 指南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A. 各有特色

    B. 扬中抑西

    C. 扬西抑中

    D. 无法相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三民主义予以充分的历史肯定,并在吸纳新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从而实现了对三民主义的发展和超越。中共充分肯定新三民主义的原因不包括新三民主义

    A. 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 把民族主义与反对帝国主义相联系

    C. 把民生主义与“耕者有其田”相联系

    D. 实现了阶级属性的跨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A. 走俄国人的路

    B.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C. 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D.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梁启超在《史记货殖列传今义》中指出:“中国旧论每崇古而贱今,西人则不然,以谓愈上古则愈野蛮,愈近则愈文明,此实孔子三世之太义也(注:三世指衰乱世、太平世和升平世)。”此说法

    A. 质疑西方进化理论

    B. 推祟儒家伦理观念

    C. 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D. 反对顽固守旧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材料二  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许多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嘲笑孔子为“丧家之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

    (3)有学者认为,李贽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其思想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绘画首先是笔墨、线条的艺术,正是笔力、用墨和线条造就了中国画独特的气韵和每个画家不同的风格。其次,中国画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塑造形象,且不受空间、时间和事物实际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灵动。最后,中国画是把书法、诗歌、题款、钤印与装裱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艺术。

    ——蒋孔阳《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  欣赏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古代文人画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从中可以看出辛弃疾的作品有怎样的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