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的定义纷繁复杂,莫衷一是,这实际上折射出文化研究的某种困境。

    文化内容无比丰富,研究者不能被动地湮没于其中,而应注重系统和层次,从以简驭繁的实际必要出发,宏观把握文化,归纳是非得失背后的文化理念。各种事物有章有法地聚在一起非常“美好和谐”的一种现象就是“文”。用这种“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就是“以文化之”,就是“文化”的要求。这是通过肯定文化主流目标的积极性对文化作出某种界定。一方面,文化模式通过社会的文化遗传在一代代文化之间传承,每个特殊人群围绕着文化传统而生活,形成独特的文化群体,另一方面,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人类总体上都在致力于美好和谐的不懈追求,有着共通的崇高文化理想。因此,文化模式在不同层次,上体现人的共同文化心理,文化在总体上对人类起到了强大的凝聚作用。

    文化传统在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文化传统是累积的,它在文化模式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它是文化进行不断整合的依据。继承文化传统,是发展文化的前提。有效把握文化传统,有助于温故知新。文化传统具体表现为各个文化领域结晶出来的形式,而形式本质上代表了人们共同认定的文化内容。累积和叠加的文化传统以文化模式、形式、程序的表象存在并发挥作用。形式都是各种事物的大方向的、大轮廓的外在的一种表现,它是认识事物的一个开端。如果不从形式入手去触摸文化,那就很难再有其它更方便的依据。由形式再推进一步,就是“程序”。“程序”在戏剧、书法、绘画等文化领域的运用充分证明:文化内涵必须依托一定的形式才能呈现。

    在社会关系领域,人和人相处的关系问题,有一些不可改变的法则和规律,中国古代概括为“纲常”,具体体现为社会生活中形成风俗习惯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各种礼节,也就是“礼”。人与人关系状态的关键不在于等级的存在,而是在于等级设定的合不合理。从社会的角度,必须构建人际双赢的关系;从个体的角度说,谁能采取“化”的办法,不患得患失,把暂时的矛盾化开,谁的成就就最高。

    人的文化越丰富,人格构成越复杂,心态也就越稳定。在文化活动中,人创造文化,也被文化所熏陶、感化、熔铸。我们应注重文化的人格塑造作用,努力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从“德”与“能”的提高上达到对个人“穷”“通”境遇的豁达,做到“顺理通玄知大体,循情抱德会天机”。

    ——(摘编自何学森《用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就是要求将各种事物有章法地聚在一起形成的“美好和谐”行之于“一切”。

    B. 人类共通的崇高文化理想使得文化模式在不同层次上能够体现人的共同文化心理。

    C. 文化传统具体表现为各种形式,这些形式是人们触摸文化的一个极为方便的依据。

    D. 中国古代的“纲常”即“礼”,其不合理性体现在人为地在人与人之间设定等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文化内涵到其呈现形式,再到文化的现实意义,分析论证层次分明。

    B. 文章界定文化时更强调其共通性而非独特性,意在突出文化对人类的凝聚力。

    C. 文章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指出从形式入手对于把握文化的重要意义。

    D. 文章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论证了人和人相处的“礼”的法则的指导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研究者如果能够跳出文化无比丰富的内容本身,就能够给文化一个准确的定义,进而解决文化研究的某种困境。

    B. 文化传统是文化进行不断整合的依据,在文化模式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所以只有不断累积和继承,才能发展和创新文化。

    C. 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关系分属不同领域,这使得人们不能以文化的形式解决社会生活的矛盾。

    D. 社会中人的心态之所以会不稳定,就是因为这个社会的文化不够丰富,人格构成不够复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芜湖市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日前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智慧城市研究院。双方签约共建智慧城市研究院,旨在充分发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大数据、未来网络、新医学、机器人、微电子等前沿学术的科研优势,结合芜湖产业发展需求,汇聚全国高端人才与技术力量,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城市超脑体系研究联合研发和产业孵化,打造一流的先进技术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移中心、高技术产业孵化基地、高端人才实训基地等,不断提升芜湖相关应用研究水平,转化应用研究成果,加速孵化.培育智慧产业生态集群,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其中,智慧城市建设要有合理的设计,否则可能导致失败,并给城市留下大量的废弃物。

    ——(摘编自沈宫石《芜湖携手中科大共建智慧城市研究院》)

    材料二:

    整体规模 — 增长速度         智能城市投资及收益状况

    中国智慧城市整体市场规模及增速

    ——(摘编自《中国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白皮书2017-2018》)

    材料三: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案件多发、资源枯竭等“城市病”给城市治理带来烦恼,给人们生活带来麻烦。近几年,银川等城市建设智能政务、智能社区、智能交通等系统,实行了一套接地气、有效果的做法。银川部署了交通综合监管等系统,通过潮汐车道、红绿灯配时、100个智能公交站台等信息化手段,让群众充分享受交通数字化管理带来的便捷。利用在线监测设备来实时采集影响市民生活的参数,对可能造成环保问题的企业实施污染环境数据全面采集,实时察看,并在线公布,让原本陌生的环保数据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服务于民。银川还拥有五级智慧医疗,能够帮助居民在家中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网络医院可以给居民提供在线医疗诊治,一些疑难杂症患者还可以直接与北京、深圳的专科医院的资源对接。

    ——(摘编自黄鑫等《用创新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实际问题,一起走进智慧生活》)

    材料四:

    位于济南市委市政府办公楼一层的智能泉城运行管理中心是全市的大数据中心,是城市“大脑”,大屏幕上实时变换显示各种数据,城市各个路口交通情况、学校门口人员情况等一览无余,还有宏观经济、城市发展、旅游发展等各领域的具体情况统计也尽收眼底。这里汇集了全市各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决策者可以进行现场指挥调度,让一些单凭人力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截止目前,智管中心已实现61个部门互联互通,汇集1066个数据集,近2000万条数据量向社会开放共享。数据的资源共享,打通了各个部门,把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统一汇集到城市大脑,让沉睡的数据活起来跑起来,更便于科学施政,实现了现代化的智慧城市治理、智慧社会治理。

    ——(摘编自黄鑫等《“智慧城市”的济南实践:城市有“生命”,群众有幸福》)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2015年起,中国智慧城市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趋势明显,预计2018年后每年都将增长一百多亿元,2020年接近700亿元。

    B. 中国智能城市市场增长速度在2018年前呈不断攀升状态,预计2018年增长速度达到顶峰后会产生回落,但增长速度仍高于25%。

    C. 智慧城市的投资大部分来自私营机构,要占总投资的60%,但在应用数量上公共部门占比较高,是多数应用的拥有者。

    D. 从智慧城市投资的收益状况来看,有55%的投资能获得积极的财政收益,而其中的45%没有直接的财政收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高校的科研团队与政府共同合作,可以发挥高校科研团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提升研究水平,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B. 一些城市建设智能城市从治理“城市病”开始,发展到使城市拥有更多智能功能的生活方式,有着接地气、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

    C.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把工作变得主动、有前瞻性,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以帮助市民解决生活问题,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问题。

    D. 智慧城市建设中,打通了部门阻隔,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将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结合起来,就能实现现代化的智慧城市治理、社会治理。

    3.相对于传统城市,智慧城市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千年丝路归去来

    ①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地,剔透的天没有任何白云,蓝瓦瓦地将大地罩了个严严实实,地也是尽力地延展,在尽头迫不得已而与天交于一线。这无垠的沙地与戈壁本没有路,一个脚印踏过,来一阵风,便什么也不再留下。

    ②这样的一方天地,一直在沉睡。终于,公元前138年,等来了一位27岁的年轻人,他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君主“一拍即合”,为了击退匈奴,决心打通西域。这位正值盛年的侍从官,从汉武帝刘彻的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再拜君主,一表心系朝廷的忠心,二表定当竭力完成任务的决心。前路漫漫,这位名叫张骞的侍从官,带领着身后的100多名随行人员,转身骑上骏马,面向西域进发。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

    ③马匹走在沙丘上,四周悄无声息。久居长安城,从未见过如此阔大的景致,他惊叹于大自然的壮美,心底同时也有些寒意,漠漠平沙有一种令人畏惧的肃穆。天似穹庐,笼盖四方沙地。人与马被晚霞映得通红,犹如披着一件神圣的袈裟。

    ④张骞用一生丈量出一条蜿蜒的路,这条路将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再大的风也抵挡不住历史的进程,丝绸之路应运而生,长安和罗马,形形色色的人一队又一队,带有中亚的骏马、印度的医药、西亚的金银器、美洲的棉花和番薯……在这贫瘠的地上留下了文明的印记。

    ⑤张骞来过后,这里便设有玉石障,五代是天门关,明代又称嘉峪关。站在关上,天地尽是金黄,城楼的砖与戈壁沙漠连在一起,分不清彼此,仿佛这嘉峪关是大自然一手造就的。古老的风,似从城墙上吹起,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⑥一阶阶走下千古关隘,觉得这已经被风干的历史,此刻却都活了起来。我能听到,驼铃声、熙攘的人声和着羌笛和胡笳,点缀着这条路,与自然浑为一体。随着人群来到关隘里的一个小楼之前,这座红色木制的关帝庙,与这个土黄色的世界格格不入。敦煌这一带本该是佛教盛行之地,那莫高窟、榆林窟,吸引了一代代工匠前来修葺,也吸引了中外虔诚的信徒来此拜谒。

    ⑦可偏偏,为什么在这丝路之上,出现了这样一座庙?殿内供奉着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赤面长髯,带着一种与莫高窟瑰丽色调完全不同的美感。这座庙告诉后人,古代在这里戍守边关的人是山西人。因为关帝来自山西运城。

    ⑧运城与嘉峪关,家乡与边邑,1600多公里,唯有信仰能跨越这段距离。这样的信仰,又在有形的丝绸古路之上架设起一条无形的精神之路。人们虽然殊途,但最终会同归于内心深处的那份安宁。这份安宁,可以抵抗走在大漠中深深的不安感。丝路古道,将急切的军令和温暖的家书,由内地传向边疆或者从边疆传回内地。

    ⑨我开始想象古时戍守边关人的生活:扎营、练兵、打仗,闲暇时注视着远方若有若无的地平线和家乡的方向。“无事则耕,有事则战”,在那个闭塞的地方,唯一的乐趣可能就是闲暇时去戏台子转一转吧,听听边塞的曲艺,那铿铿的撼动天地的锣鼓声中,或许可以听到秦腔,运城离着陕西很近,所以秦腔也能被认作是乡音了。听到了,心中又不禁翻腾起不尽的乡思。一台戏终了,还可以在戏台周围打听打听各路的讯息,运气好,会收到家人的口信。

    ⑩1516年,这明代的重要隘口被满速儿汗攻破,大西洋上船只的黑烟也渐渐代替了丝路上的驼铃。清朝末年,这座要塞被荒废,众人东迁,官道与民道一同成为了百姓的弃子。一百年后,一把火也将那座古物烧成断壁残垣。这段历史画上了句号。中原的史官把卷帙一片片翻过,此处的西风裹着沙,也一层一层地将这条昔日繁华的古道淹没。

    ⑪此后,中原大地一如这沉默的古道一般,强盛不再,自信不再,被列强践踏,被帝国瓜分。

    ⑫时间转到今日,我来到此地,又是喧闹的景致了,游客熙攘。这样一条用丝绸点缀的路已然复活。同时复兴和崛起的,还有整个民族。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用雄浑的笔调描绘出戈壁滩苍茫的景色和恶劣的环境,也从侧面表现出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和伟大。

    B. 作者游览嘉峪关,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任笔端在现实与想象间来回穿梭,连缀出一幅幅壮丽的关外图景。

    C. 第③段运用比喻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把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事件描绘得庄严又神圣。

    D. 第⑨段中描写了古时戍守边关者孤独单调的生活,渲染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能回的哀怨之情。

    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3.文中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评价极高,说“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凑,章敬皇后之弟也,濮州濮阳人。宝应中与兄溆同日开府,授太子詹事,俱封濮阳郡公。凑以兄弟三品,固辞太过,乞授卑官。乃以凑检校太子宾客。累转左金吾卫大将军。大历中,滑帅令狐彰、汴帅田神功相次殁于理所,时藩方兵骄,乘戎帅丧亡,人情多梗。代宗命凑衔命抚慰,至必委曲说谕,随所欲为之奏请,皆得军民和协。帝深重之。宰臣元载弄权,招致贿赂,丑迹日彰。帝恶之,将加之法,恐左右泄漏,无与言者,唯与凑密计图之。及收载于内侍省,同列王缙,其党杨炎等,皆当从坐籍没。凑谏救百端,言“法宜从宽,一例极刑,恐亏损圣德”。由是缙等得减死,流贬之。贞元十四年春夏旱,谷贵,人多流亡。京兆尹韩皋以政事不理黜官。上召凑,面授京兆尹,即日令视事,经宿方下制。凑孜孜为理,以勤俭为务,人乐其政。时宫中选内官买物于市,倚势强买物,不充价,人畏而避之,呼为“宫市”。掌赋者多与中贵人交结假借,不言其弊。凑为京尹,便殿从容论之,曰:“物议以中人买物于市,稍不便于人,此事甚细,虚掇流议。凡宫中所须,责臣可办,不必更差中使。若以臣府县外吏,不合预闻宫中所须,则乞选内官年高谨重者,充宫市令,庶息人间论议。”上从之。初府掾吏以凑起自戚藩不谙簿领凡有疑狱难决之事多候凑将出时方呈冀免指挞瑕病凑虽仓卒阅视必指其奸幸之处下笔决断无毫厘之差。文敬太子、义章公主相继薨殁,上深追念,葬送之仪颇厚。召集工役,载土筑坟,妨民农务。凑候上顾问,极言之。宗属门吏以凑论谏大繁,恐上厌苦,每以简约规之。凑曰:“若再三启谏,必动宸情,则生民受赐。长吏不言,是为阿旨。如穷民上诉,罪在何人?”议者重之。

    ——(节选自《新唐书·吴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府掾吏以凑起/自戚藩不谙簿领/凡有疑狱难决之事/多候凑将出时方呈/冀免指摘瑕病/凑虽仓卒阅视/必指其奸幸之处下笔/决断/无毫厘之差/

    B. 初/府掾吏以凑起自戚藩/不谙簿领/凡有疑狱难决之事/多候凑将出时方呈/冀免指摘瑕病/凑虽仓卒阅视/必指其奸幸之处/下笔决断/无毫厘之差/

    C. 初/府掾吏以凑起/自戚藩不谙簿领/凡有疑狱难决之事/多候凑将出时方呈/冀免指摘瑕病/凑虽仓卒阅视/必指其奸幸之处/下笔决断/无毫厘之差/

    D. 初/府掾吏以凑起自戚藩/不谙簿领/凡有疑狱难决之事/多候凑将出时方呈/冀免指摘瑕病/凑虽仓卒阅视/必指其奸幸之处下笔/决断/无毫厘之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宾客,为太子东宫属官,唐代始置,主要职责为调护、侍从、规谏等。

    B. 殁,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殁”。

    C. 流贬,流放贬谪,古代责罚官员的方式。流,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D. 内官,指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或宫中的女官属、宦官,有时也可以指地方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凑谦虚退让。他与兄吴溆同日建立府署,选置僚属,授任太子詹事,都封为濮阳郡公,他认为兄弟都官封三品,恩宠过分,坚决推辞。

    B. 吴凑宽厚仁慈。宰相元载犯罪,同列王缙、党羽杨炎等人都该连坐抄没全家,他百般劝谏解救,王缙等人被贬谪流放,得以减免死罪。

    C. 吴凑深受器重。皇上准备依法惩办元载,担心身边的人可能泄露消息,只与他一人秘密商议;任命他为京兆尹,当即颁布制书令其上任。

    D. 吴凑忠直谏诤。宫市扰民,他上奏请求谨慎挑选宫市令;皇上为文敬太子、义章公主筑坟妨害农事,他不顾族人、属吏劝阻,竭力进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代宗命凑衔命抚慰,至必委曲说谕,随所欲为之奏请,皆得军民和协。

    (2)长吏不言,是为阿旨。如穷民上诉,罪在何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其二)①

    苏辙

    南商西洛曾虚署,长吏居民怪不来。

    妄语自知当见弃,远人未信本非才。

    厌从贫李嘲东阁②,懒学谀张缓两腮③。

    知有四翁④遗迹在,山中岂信少人哉!

    (注)①1061年,苏辙被任命为商州军事推官,即“商幕”。他因朝廷大臣不能容直言,辞不赴任。②“东阁”,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李商隐谒见令狐陶而不得见,写下“东阁无因再得窥”句。③“缓两腮”即缓颊,指婉言阿谀。唐代张说由直言变为阿谀奉承。④指汉初隐士“商山四皓”,初避秦乱隐居,后为汉效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曾被任命到南商、西洛,却均未到任,故说“虚署”;“怪”字很自然地转到写“不来”之因。

    B. “自知”二字很有分量,意谓自己早就料到朝廷容不得直言,自己直言进谏必然会遭到冷落。

    C. 商州是四皓隐居之地,至宋代还有遗迹,作者虽未到商州赴任,但认为当地并不缺乏人才。

    D. 这首诗感情淡然,善于运用典故,用语很婉转,含蓄蕴藉,不露不张,颇能代表苏辙的诗风。

    2.苏辙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己“见弃”怎样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_____”一句既正面写游鱼的自在,又侧面表现潭水清澈,而“___”一句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游鱼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情态。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______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

    (3)“鲲龙”出水,直上云霄!我国自主研发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的过程,正如《逍遥游》中描写大鹏鸟展翅高飞时“____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生只能写故乡主题的作家,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成为福克纳那样一辈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邮票般大小的故乡”生活的作家,二是成为逃离故乡定居      的繁华都市、一辈子在书房里依赖故乡记忆写作的作家。但单单写故乡美好景物与风土人情,是没法让一位作家真正深刻起来的。作家一旦开始用“美图秀秀”式的写作方式来写故乡,通常也就到了      的时候。海明威说过,辛酸的童年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历练。而童年的痛苦记忆,往往与故乡又有着       的联系,(     )。莫言早早就提出了“超越故乡”的观点,“对故乡的超越首先是思想的超越,或者说是哲学的超越。”如此,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一名自由的写作者。

    新生代的写作者,是没有故乡的人,所以年轻作家更喜欢写科幻、玄幻、穿越、都市等题材的作品。故乡正在写作群体的笔下     ,坚持写作故乡主题的主流作家们,笔下的故乡也变得不像以前那样有味道了。这个时候,更期待有“逆子型”的作家,去勇敢触碰故乡的隐秘与疼痛,写出震撼的、可以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种对作家们的考验,这痛苦能否被超越并正视是关键

    B. 能否超越并正视这痛苦,成为一种对作家们的关键考验

    C. 这痛苦能否被正视并超越,成为对作家们的一种关键考验

    D. 这是一种对作家们的考验,能否正视并超越这痛苦是关键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灯红酒绿  黔驴技穷  盘根错节  化为乌有

    B. 灯红酒绿  江郎才尽  千丝万缕  渐行渐远

    C. 车水马龙  黔驴技穷  千丝万缕  渐行渐远

    D. 车水马龙  江郎才尽  盘根错节  化为乌有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家才能真正摆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一名不再被故乡带上纸枷锁的自由的写作者。

    B. 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带上纸枷锁的一名自由的写作者。

    C. 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一名不再被故乡带上纸枷锁的自由的写作者。

    D. 作家才能真正摆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自由的不再被故乡带上纸枷锁的一名写作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在《三国演义》《家》《平凡的世界》《巴黎圣母院》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改革先锋奖章以“春华秋实”为设计主题。请写出该标志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心中都有一个榜样。

    比尔·盖茨把沃伦·巴菲特作为榜样,于是就成了世界首富;

    孙中山想成为“洪秀全第二”,于是就诞生了一个伟大的革命家;

    ……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人,他,是我们的榜样、偶像,是我们追求和超越的目标。譬如:

    有人把雷锋作为榜样,于是就成了道德模范;

    有人把钱钟书作为榜样,于是就成了国学大师;

    有人把马云作为榜样,于是就成了企业家;

    有人把袁隆平作为榜样,于是就成了科学家;

    ……

    你心中的偶像是谁?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请以“2019届考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来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