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A. 光武中兴   B. 文景之治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周灭商以后,封黄帝后代于蓟,蓟城在今西城区广安门一带:封周王室贵族于燕,燕都在今房山区琉璃河镇。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书》描述江南: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魏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江南有优越自然条件   B. 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C. 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   D. 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是(  )

    A. 《史记》

    B. 《春秋》

    C. 《伤寒杂病论》

    D. 《尚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 李冰 B. 蔡伦 C. 祖冲之 D. 毕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权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属商鞅变法的

    A.推行县制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编制户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写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黄帝 B.尧 C.炎帝 D.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 已从事农业生产 B. 以捕鱼狩猎为主

    C. 住半地穴式房屋 D. 会人工种植水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A. 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 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 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青铜文明”是对商周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的高度概括。在下列出土的青铜工艺成就中,最重的青铜器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对以下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 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

    D.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

    A.乌垒城 B.长安 C.洛阳 D.咸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 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 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 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 A 政权是

    A.西汉 B.东汉 C.曹魏 D.北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文字的演变,正确的是

    A.金文——甲骨文——大篆——小篆——楷书——隶书

    B.大篆——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C.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D.甲骨文——大篆——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先人治国思想)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1)材料一中的“子”是谁?材料一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古代治国方略)

    材料二  (秦朝)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十批判书》

    (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3)秦汉治国理念不同,材料二、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政策分别是什么?他们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现代治国理念)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4)依据材料四指出现代化国家的治国理念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长城”的起止点是哪里?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成语典故与什么战役有关?该战役的交战双方是哪两个政权?

    材料三  穿汉族服饰的少数民族贵族和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说明魏晋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

    材料四  北魏孝文帝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4)材料四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的什么改革措施?

    (5)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实物学史)

    (1)图中的文物腹内底部铸有铭文:“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才阑师,易又事利金。用作旜公宝尊彝。”这段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史实。这里的“甲子朝”发生在哪一年?武王伐纣交战的地点在哪里?

    (方式二地图学史)

    (2)上面的地图展现的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根据地图上所示的主要路线,写出A、B、F三个字母分别代表的地区(地点)。并概括“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方式三书籍学史)

    (3)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政权的建立者分别是谁?(要求按建立的先后顺序回答)

    (4)除了以上三种方式搜集课外历史知识之外,还有哪些可行的方式?请再写出一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