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判断题 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真正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材料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C. 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 使人民社会政治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年来,南海、东海危机不断,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近代海军最早建立于(  )

    A. 鸦片战争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甲午战争时期 D. 戊戌变法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不属于维新派为变法而做的准备活动是

    A.创办报刊 B.组织学会 C.开办学堂 D.创办企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大学的兴起是欧洲中世纪教育的新气象

    B.庄园在经济上不能自给自足

    C.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D.城市都处在领主的控制之下,无法获得自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学者指出,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学者在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大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D.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20年,中国的GDP约为英国的7倍,却在鸦片战争中惨败;I860年,中国的GDP大于英法的总和,却没能阻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0年中国的GDP约为日本的5倍,却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据此推知

    A.经济总量对一国来说没有意义

    B.GDP排名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

    C.中国国际地位与GDP排名背离

    D.经济结构优劣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既让人赞美又让人惋惜的朝代,因为它(  )

    ①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

    ②开通了大运河 

    ③创立了科举制 

    ④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金陵馆,冤魂长啸……三十万灯弹指灭,一群狼子听尖叫”。这首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台儿庄大捷 D.南京大屠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改革管理体制 B.增加企业活力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改革分配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史实属于康熙帝功绩的是(   )

    ①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②派兵出征台湾,设置台湾府③三次亲征噶尔丹,平定准噶尔部叛乱④封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确立册封制度 ⑤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回部叛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路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④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杰出人物影响着历史的发展。下图位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推行君主立宪

    C.终结封建帝制

    D.传播马克思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毛泽东选集》中“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里的“巨大的成就”是指(   )

    A.召开中共一大 B.北伐胜利进军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实现全国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为国捐躯的抗日名将赵登禹、佟麟阁,两位抗日英雄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北平保卫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地调整了土地政策,实行(   )

    A.打土豪,分田地 B.减租减息 C.耕者有其田 D.农民土地所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和平统一中国 D.两岸开展政治对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级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A.广东省

    B.江苏省

    C.浙江省

    D.安徽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表中西欧国家的这一变化得益于(   )

    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欧洲联盟的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冷战结束后,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俄罗斯和欧洲在世界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上述现象反映了

    A. 政治多极化趋势

    B. 全球经济迅速发展

    C. 殖民体系的崩溃

    D. 欧洲的联合和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1 题
  1.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外交的表述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2)《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

    (3)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是引发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

    (4)《九国公约》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声称尊重中国主权,实则是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我国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6)当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   )

    (7)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屈辱到独立、从融入到引领的巨大转变。(   )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国会大厦中,悬挂着四幅美国历史油画。

    (1)对四幅油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排序。

    材料二:图示。

    (2)依据材料二,对图示进行解读。

    材料三华盛顿纪念碑内部中空,内壁上嵌有各个国家、团体及名人所赠的石碑193块。其中,第十层内壁上,是中国赠送的汉字碑文:华盛顿……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 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

    (3)将材料三碑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作用填写在下面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碑文原文

    相应事件及作用

    起事勇于胜广(陈胜、吴广起义)

    割据雄于曹刘(曹操、刘备)

    发表《独立宣言》,正式宣告与英国断绝一切隶属关系和政治联系

    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

    材料四:林肯纪念堂中的石壁上,记载着林肯生前的经典语录。其中一幅是他第二次就职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双方都声称反对战争,可是有一方宁愿打仗而不愿让国家生存,另一 方则宁可接受战争。……于是战争就来临了。我国八分之一的人口是黑奴,他们并非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而是集中在美国南部―这些黑奴带来了一种特殊而强大的利益,所有人都知道这种利益迟早会成为战争的起因。

    ——林肯《1865年第二次就职总统演说》

    (4)说出这场“战争”的名称。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出这场战争爆发的焦点以及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观察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示意图,完成以《中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技术》为题的小短文。 

    要求:

    (1)梳理从秦汉到明清时期在示意图所示领域的典型成就及其产生的影响。

    (2)谈谈你对古代科技的认识。

    (3)成文,300字左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