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2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8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从而达到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目的。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舆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舆论环境。

    (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

    B. 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要,纸媒则不然。

    C. 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

    D. 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体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从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B. 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盛行。

    C. 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

    D. 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

    B. 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C. 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

    D. “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开合之间

    朱以撒

    每年的农历六月七月,时晴时雨,出门便取一把伞,握在手中,有时走了一个上午,无一滴雨。有时想在空旷地晨跑时安心一点,便握一把伞出去,而雨来了,撑着伞跑,滴滴答答作响,远处的人看我,犹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动。这样跑起来的效果会更好,来自风雨的阻力,使人付出的力量更大,要努力向前,又要保持平衡,更有一种因风雨而生的豪情。

    人在伞下有一种安全感,薄薄的一层伞布,或者伞纸,可以使人一身干爽,更使人一身从容,像个斯文人了。

    我从山区回到城市时,有人送了一把伞。之前的十年都是戴斗笠。斗笠简单结实,人头正好顶在正中凹处,如榫入卯,然后以带子系紧于下巴。插秧时节田间会有许多移动的斗笠,时而立起,时而俯身,动感生焉。那时清贫,爱美之心尚有,便有人拿了红油漆来,让我画个五角星,再题上“灵地公社姚坊大队第五生产队某某某”,美观之余又可以防盗。一个人戴上斗笠变得质朴,透着几分土气,只有下放干部才穿戴整齐撑着伞,到这里来检查工作,或者到公社开会。一把伞撑着就是一种身份,像是穿长衫的人,而非一身短打,冒冒失失。一个人有一把伞了,就想着,怎么还不下雨,最好天天下雨,撑着伞到村头村尾走几趟。可是伞的主人也有隐忧,总是有人来借伞。借呢?还是不借呢?借的人也是理由充足的,都是比较隆重的场合。但伞借给别人却是另一种心情,也许还回来时已经破了两个洞,或者一条伞骨折了。

    很快,斗笠隐退,城市的雨天都是伞。要在一个城市找到一个斗笠并非易事,有人到山区收集一些用过的斗笠,钉于墙上,它们不再实用,成了一种记忆。斗笠不做了,制伞的能力就极大地提升,不仅量多而且技高——只要轻轻按动按钮,砰的一声,蘑菇云打开;收起后一拍,一下子缩回一半,收入包里。每一家的伞都多了,有朋友来,临走时下雨,便可以很慷慨地送他一把,说,不必还啊。如果说以往的手工油纸伞还有收藏的价值,那么机制伞就只有使用的份儿——谁会费时费神去找修理的作坊?昔日持守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朴素作风,是因为经济如一潭死水——新的出不来,只好一直在旧物上下功夫。修补是人类旧日生活的方式之一,就像摔了一个碗,找个懂行的人把它锔起来——这样,你会看到家中都是被修补过的痕迹时,宛如有一种时光停顿的感觉。现在,伞大批量地生产,任你撑着行于雨天,行于盛夏。

    到学校上课,见到每位学生都撑着一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伞。如果比较固定,可以凭着伞的颜色在人群中找到她。

    影视剧中不时有墓地告别的情节——一个人故去,一群人告别,皆一身黑,手上还有撑开的一把黑伞。黑色使墓地的气氛更为阴晦、紧张。一把黑伞可能没什么效果,许多黑伞聚于一处,就显得凝重。

    人如伞——我们会把很有能量的人比喻为伞。一个人有牢狱之灾,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使人奈何不得。伞小人少,伞大人多,风来雨往,岂能无伞?“伞”与“散”如此音近,待到伞散了,人也散了,阳光照射进来。

    一把伞撑开来有一股大气,收起来又有一缕落寞,开开合合,没有定时,就像一个人,人生无多变数多。

    (《光明日报》2017)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写撑着伞在雨中奔跑犹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动,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雨中奔跑的状态。

    B. “一个人有一把伞了,就想着,怎么还不下雨,最好天天下雨,撑着伞到村头村尾走几趟”生动地刻画了拥有伞的人的炫耀的心理。

    C. 文章写学生撑着花伞的场景与影视剧中在墓地告别时撑着黑伞的场景,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年轻学生的青春活力。

    D. “一个人有了牢狱之灾。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使人奈何不得”批判了当前社会上部分人充当不法分子的保护伞的现象。

    2.全文以“伞”为描写对象,但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斗笠”,有何用意?

    3.作者从“伞”中产生了哪些联想?请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B.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C.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D.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人二十岁称“弱冠”,也叫“加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 乐府:是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歌体裁。

    C.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做“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 居士:原指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唐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文人雅士便以“居士”为自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 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 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 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八首(其七)①

    杜甫

    昆明池②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③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④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秋兴八首:大历元年(766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所作,共8首。②昆明池: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汉武帝所建。《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三年(前120)在长安仿昆明滇池而凿昆明池,以习水战。唐玄宗为攻打南诏,曾在昆明池演习水兵。③织女:《三辅黄图》卷四引《关辅古语》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机丝:织机及机上之丝。④菰米: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的“汉时功”“武帝旌旗”,描绘汉武帝时代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丰饶的景象,洋溢着欢快的抒情色彩。

    B. 颈联中,菰米漂浮如黑云一片,池中粉荷纷纷凋落。该联借助菰米、莲蓬无人采摘这一细节,点染出清秋的冷落凄凉。

    C. 尾联中“鸟道”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路陡峭唯有飞鸟可行,借关山阻隔之痛,反映诗人政治上的坎坷艰难。

    D. 诗人驻足夔州,心念长安,将唐朝的“昔盛”与“今衰”结合,将诗人的暮年漂泊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契合,意境苍凉,感情真切。

    2.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富有韵味?请指出并加以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歌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_________诗,从题材上看属于____________诗。

    2.清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说首句“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你认为诗歌首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呼吸的紧张、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中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登高》中,杜甫在描绘了寥廓萧瑟的秋景之后,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__”的漂泊他乡寂寞孤苦之叹。

    (5)《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阐述兴办教育,使百姓懂礼仪、明人伦的句子是:____,__。

    (6)《劝学》中说,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和检查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8)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 ,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回转     ②坐长叹:坐下     ③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④使快弹数曲:快速     ⑤弦弦掩抑声声思:思念     ⑥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

    ⑦河内凶:荒年        ⑧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⑨数罟不入洿池:密、细

    A. ①④⑧ B. ②③⑥ C. ③⑦⑨ D. ⑤⑥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

    ①明年秋            ②曲罢悯然             ③今漂沦憔悴

    ④铁骑突出刀枪鸣       ⑤整顿衣裳起敛容         ⑥恬然自安 

    ⑦因为长句           ⑧暮去朝来颜色故         ⑨ 曲终收拨当心画

    A. ①⑤⑧ B. ②③⑥ C. ③⑧⑨ D. ④⑤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B. 斧斤以时入山林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 填然鼓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弃甲曳兵而走

    ③蟹六跪而二螯                 ④水为之,而寒于水

    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⑥皆明智而忠信

    ⑦吾尝跂而望矣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 ①⑥/②④⑦/⑤/③⑧ B. ①③⑦/②⑥/④⑤/⑧

    C. ①③⑥/②⑦/④⑤/⑧ D. ①③/②⑥⑧/④⑤/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本诗是诗人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B.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后世称其“诗圣”、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老杜、杜少陵。

    C.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因遭人排挤,贾谊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D.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为儒家“亚圣”。《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编成,全书共7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是参宿的分野,蜀是井宿的分野。

    B. 唐代官员分为九品,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白居易当时穿的青衫是黑色单衣,表明官职低。

    C. 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D.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嵬》(其二)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B. 李商隐的一生在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又为情所困,留下了许多像《锦瑟》一般哀婉艳丽的诗篇。

    C. 智联网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以上的用人企业不会优先录用“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是用人者拒绝“海归”的主要原因。

    D. 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

    ③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禀赋。

    ④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定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自负诗句。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④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父母都是外交官,家庭条件优越。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此言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更有不少人发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

    就在同一年,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的庞众望成为沧州市理科状元,他的家庭也极为不普通,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需要家人照料;全家五口人的生活仅靠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来维持。庞众望在日记中写到:“既然苦难选择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寒门能出贵子”。

    那么寒门是否能出贵子呢,对此你有何感想?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寒门能出贵子”或“寒门难出贵子”为题,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